十年:文学驯养了我

 

十年系列第二篇,文学驯养了我。他,是一位具有小资情调的儿童文学作家。...

界世的你当不

只作你的肩膀







带一本书去孤岛

感受|阅读|电影

空·
文学驯养了我


他是我的老师

每次见到雨君姐姐,我们都会提到一个人,那便是梅子涵。雨君姐姐说,“梅子涵是她的老师,她之所以能够走上儿童文学的创作道路,跟梅老师的教导、引导分不开。”2016年初春,我第一次见到梅子涵老师。在这之前,我已经认识了梅老师的两位学生,一位是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一位是儿童文学博士周英,跟他们的相识都是源于共同合作举办儿童文学阅读推广活动,只是在活动中,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过梅子涵这个名字,而我将这个名字轻轻地记在了心里。

有一天,出版社突然打来电话,说,“希望可以在青岛举办梅子涵老师的阅读推广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两位优秀的儿童文学工作者口中的梅老师到底长了个什么样子?是《女儿的故事》中的严厉爸爸?还是《绿光芒》中那位缓缓的先生?很多勾勒从梅老师的作品中一一拼接、成像。
那是初春的一个中午,我跟出版社的老师一起到机场接梅子涵老师,一件浅灰色的短夹克,一个精神爽朗的老头迎面走来,出版社的老师赶忙迎上,恭敬地说了声:“梅老师,您辛苦啦。”迅速将梅老师手中的行李包“抢”过来。走到车边,梅老师说:“我坐前面吧,颈椎不太好。”我将车前门打开,梅老师微微点头表示谢意。路上,每每经过或是看到什么环湾路、跨海大桥、青岛港等这样的全国驰名“商标”,我都会引以自豪的为梅老师介绍,梅老师偶尔还提问我一下,我也勉强能回答出来。

到达酒店已经是下午2点左右,我们的午餐也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梅老师很健谈,这一点我在车上就感觉到了。席间,听梅老师讲文学,讲阅读,讲儿童,我也斗胆向梅老师表达我阅读他的作品《女儿的故事》和《绿光芒》的感受,还利用这个机会向梅老师请教了一些阅读方面的疑惑,所以,这餐饭对我来说是货真价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秘密,梅老师是一位很爱吃,也很会吃的饮食专家。

最会讲故事的人

第二天,我陪同梅老师开启了校园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说实话,我已经陪同了很多作家走进校园,开展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但是梅老师是我听到的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给孩子们讲瑞典作家波·R·汉伯格的绘本《我的爸爸是焦尼》;讲瑞士尼曼和法国塔莱克的《星期三书店》的故事;讲日本的图画书《活了100万次的猫》……讲好多好多图画书的故事,这些故事从梅老师嘴巴里讲出来是可以看见里面的鲜艳,感受到弯曲里的温暖。听的人眼睛湿润了,心灵震撼了,感觉暖和了,暖和着暖和着就走进了哲学的房间里,听着、读着、看着、感动着,这些故事就在大人们的心中缓缓地活了起来,在孩子们的心中深深地落下印记,可以陪伴很久很久很久,或许是整个童年,也或许是整个人生。
聪明的小读者

梅老师刚刚结束了一场主题为“请你驯养我吧”的文学讲座,聆听讲座的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希望可以得到一本梅老师的签名图书。
“终于排到我了,梅老师,您能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签上您的名字吗?”一个胖墩墩的,大约三、四年纪的小男孩说。

“为什么要在最后一页?其他小朋友都是在第一页要求签名的。”梅老师问。

“因为当我看到您的签名时,就证明了这本书我已经阅读完毕。”

“梅老师,您能给我签到书签上吗?”

“为什么呀?”

“这样我看每一本书的时候都可以想起您说的话,‘读书要一本一本地读,一页一页地读,一句话一句话地读’,那么长大后我也可以成为作家。”

“梅老师,我想请您在这个书的便条上签名,如果书翻旧了、翻破了,这个签名还是完好的。”

……

小小读者,小小心思,孩子们的世界永远充满了新奇古怪的想法。打破固定思维的问题和想法也都出自孩子的脑袋和嘴巴,站在一旁的我对儿童智慧不得不佩服。细细想来,当大人们习惯了制度、规则、前思后想、平衡各种关系的时候,这样直白的表露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与其说孩子们天资聪颖,不如说他们简单直接。当小学生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时候,大人们却愿意选择“曲线救国”,而反观一切永恒的事物时,才恍然察觉简单是最美的。用尽简单的道理寻找人生的热情,最终又有多少值得回忆。所以当看到小朋友们捧着自己喜爱的图书请作家签名留念的时候,心里便默默地对他们说,长大后,当你回首小学时光,或许只记得这本签名书。那长长的队伍,同学之间对图书阅读数量的比较,见到作家那一刻的局促与喜悦,还有那些能够带你走出阴霾的故事,或许多年后,是你唯一能够记住的,也是你一生值得感恩的。

礼物

一路听下来的讲座,看到了孩子们对好的阅读的感动,看到了老师们对专家的渴望,更感受到了梅老师每一场讲座的精彩,他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故事,他可以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很长很长;他也可以把一个不幸的故事讲得那么温暖,让所有人都能理解不幸背后的原因,放过不幸,放过自己;他更可以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

有一场讲座结束后,我陪梅老师逛当地的一个小小集市,他看见到一位老妇人摊位前面摆满很多印有不同花纹的木头卡子,其实这是一种模具,相传早在明代就有,心灵手巧的山东人民在做馒头的基础上发明了馒头模具,让本来千篇一律的馒头有了各式各样的造型,有元宝式样的,也有鱼儿式样的,总之就是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后来凡是逢年过节,百姓总要制作各种外形独特的馒头,添加几分喜庆的色彩,预示来年可以风调雨顺。
梅老师见此模具卓有兴趣,而且还想出了新的用途:读书时,可以用来压书页。本想买来送给梅老师,可让梅老师抢了先,他为我们每人买了一个,付钱时还多付给了老妇人20元,那20元是紧紧贴在一起的,没人会注意到,只是估计在老妇人收钱的瞬间应该会知道,站在一旁的我却看的清清楚楚,正想说点什么,梅老师拉了拉我的手说,“咱们走吧”。路上,梅老师见到我疑惑地看着他,他只是微微地说:“那个老妇人不容易。”不容易,是啊,生活的不易让那位应该没有什么年纪的女人皮肤显得乌黑黑,干燥的皱纹爬满面部。其实,当时的我并不理解梅老师,更不可怜那位老妇人。后来再一次读《绿光芒》时,书中记录的马路边卖鸡蛋的老妇人,夜晚还在修路的民工大哥,瞬间,让我明白了梅老师的做法,给人的尊重其实是一种尊严的保护。

一年半后的今天,写下此文时,仿佛活动就在昨天,仿佛刚刚听完梅老师的讲座,历历在目……


带一本书去孤岛


    关注 文武贝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