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人 佟欣雨-撕去“标签”,寻找内心的纯粹

 

看《燃烧的疯人院》导演佟欣雨的疯狂和安静!...

第13期
老铜
随着剧场工作人员的一声大喊,
与佟欣雨的采访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佟欣雨

人称“老铜”,80后戏剧导演、演员。浙大毕业生,师从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艺术总监Joseph Graves先生学习戏剧表演和导演。代表作品有百老汇音乐剧《Q大道》、爱尔兰黑色喜剧《玩命一家》等。
1
“跨界”演艺圈
是“一见钟情”更是“天赋异禀”


就读于浙大的理科生佟欣雨,走上戏剧行业是偶然似乎也是缘分。

那时学校里有两家话剧社,一个是“黑白”——学校官方的戏剧社,另一个是“梵音”——学生组织的戏剧社。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他,恰好看到了“梵音”戏剧社正在演出《哗变》,这部讲述军事法庭审判故事的话剧震撼了他——原来在理工的圈子里除了有计算机、电气、土木,还可以有这样柔软的艺术;原来非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演绎关于探讨忠诚大义的话剧。

一瞬间,他觉得眼前的这些似乎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跳出了学校的小圈子,跳出了学术知识的桎梏,让人看到了更大的社会问题。
他被话剧深深地吸引了,加入“梵音”的想法也愈加强烈,然后他就去报了名,然后他便很幸运地开始了拍戏、导戏之路。

在“梵音”他度过了精彩而充实的大学时光,同时不断拓展了他对戏剧的认知,不断挖掘了自己在戏剧方面的天赋。

后来他师从Joseph Graves——美国百老汇著名戏剧导演,莎士比亚戏剧专家,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的艺术总监,学习了更加专业的戏剧知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戏剧理念。

对于舞台,他认为这是个充满魅力与神奇的地方。虽然它只能为观众提供固定的视角,没有近焦和远焦,没有虚化和强调,更没有特效和音效,但正是这种面对面的情感交互让舞台更直接,也更有冲击力。
2
引进西方作品
存异求同、学以致用
2014年佟欣雨创立了“凡木戏剧工作室”,引进、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的作品。

存异求同、学以致用的“凡木戏剧工作室”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中西方在戏剧、文化方面的交融,刺激并引导了中国原创戏剧的方向。


因为不可逾越的文化差异的鸿沟的存在,一些经典的国外巨著,尽管被翻译成了本土化的文字,观众在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
但在佟欣雨看来一部值得称赞的戏剧,有时正需要这种刚刚好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如果一部剧只一味地去迎合、迁就观众反而就失去了这部剧该有的味道,变成了借助西方经典巨著的名气为自己的戏剧造势的商业化产品。

而眼前的这个舞台有你不了解的历史,这一幕展现的是你印象中的文字……让你在看剧的同时也有所成长。

对于差异虽不可以磨灭却可以弱化,佟欣雨所引进的西方作品强调的是情绪、是人性,这些便恰好让人忽略语言文化的差异和种族国界的隔阂。

此外,国外的戏剧发展至今处于一种比较成熟的阶段,留传下来很多走心的经典作品。相反,国内的原创作品较少,所以他想在引进国外作品的同时,把他们的角色、情节冲突的设置等这些内容拆开、揉碎去分析,斟酌里面的价值,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学习。
《燃烧的疯人院》就是这样,佟欣雨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原汁原味,保留了观众对剧目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同时弱化这种差异造成的影响,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不分种族和国界的情绪及人性的探讨之上,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他最想要通过这部剧来表达的内核。
3
演绎孤独的角色
讲述治愈的故事
《燃烧的疯人院》讲述了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路易斯给精神病院的病人们排演歌剧的故事。剧中的每个疯子都性格鲜明乖张,但看过该剧你就会发现原来这群思维方式易于常人的疯子们身上,有着超乎常人的简单与纯粹。因为执念每个人都有,只不过他们在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守候着自己的执念。

不只是疯子,如今很多人都在被生活着、被贴上了很多标签,比如你个子高就应该去打篮球,你个子矮就应该去踢足球,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追求的东西,然而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蜚语,很多人极力压制内心的追求,佯装成别人眼中“你应该进行”的生活方式,但内心却很空虚、很孤独。
佟欣雨来导《燃烧的疯人院》这部戏就是想撕掉这些标签。他曾参演过老Joe导演的该戏英文版(Così),那时的他是站在一个演员角度去看自己的角色。

如今他更像是一个讲述者,掌控着全局,把控着每个角色、每处灯光、每个音符,竭尽全力将自己的感悟传达给现场的观众,传递给更多的“现代化的朋友们”。

他希望能够把剧场变成一个分享故事和能量的场所。想让观众在看过《燃烧的疯人院》之后不仅能够收获快乐,更能意识到在休闲之余不该只顾拿着手机,一味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被理解也不想被理解,不去理解更不想去理解。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应该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放下手机、放慢脚步,和朋友、家人聊一聊自己内心的想法。
作为导演的他偶尔也会串几个角色,但自己的新戏却不会去演,起码三十场之内不会去演,因为他担心这样会看不清楚自己的剧。虽是自己在戏剧方面已有一定的认知,但他认为虚心听取来自观众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很重要。

2015年开演至今,《燃烧的疯人院》已经演了近100场了。每一场他都会坐在剧场,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判断调整这一处剧情、台词的设计及存留。

时至今日,现在的《燃烧的疯人院》已然和最初的版本大不一样。以前他总想着把剧中的每一个梗都让观众完完全全地看到,想每一个包袱都能在观众中间甩响,但现在他认为有舍才能有得,才更为成熟流畅。

这一过程中,剧在成熟,人也在成长。
来采访佟欣雨恰逢《燃烧的疯人院》演出前,他还在舞台上紧锣密鼓地忙碌着。虽然事务繁杂忙乱,但是有扎实理科生功底的他任何时候都是思维严谨缜密,做事情也是有条不紊。

舞台上和舞台下的他判若两人,摘下眼镜上了舞台,他就尽情地融入到这个角色、这个故事中。但走下舞台戴上眼镜,他便“丢掉”表演欲,只是一个静静地观察者——观察生活、观察生活里的人。

闲暇时他也会看看书,重温已经看过的书,寻找不一样的感觉;博览别人写的书,去感受别人的人物、情节设定的方式。所有的一切都不自觉地融为他对戏剧的感悟,再运用到戏剧当中。

他对戏剧的喜爱充斥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说对于戏剧,他是疯狂的,但是谢谢他的疯狂,我们才得以穿行过如此多或宁静或疯狂的生活。

往期精彩推荐

1、推剧 | “燃烧”吧!疯人院!(赠票来袭)

2、新剧人 | 姜均 - 人生很短暂,一定要做值得追求的事

3、新剧人|对话导演高瑞嘉:冥冥中,选择音乐剧

4、新剧人|阴珉 - 你让我看到了90后的成长和成熟


    关注 天桥演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