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熔炉》的导演竟然拍了一部“反清复明”史诗大片

 

意外的看到了感动...



天地会有一句名言,看过鹿鼎记的应该都知道,叫反清复明。

在历史上反清的其实不仅在国内有,国外也有。

作为今年韩国青龙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黄东赫的新作《南汉山城》从韩国的角度展开了历史上的抗清片段。



说起黄东赫,最近几年在国内名气应该不低,一部《熔炉》让中国观众认识到了他,还包括《奇怪的她》《重返二十岁》等电影,黄东赫的电影质量十分显而易见,还是有质量保证的。



《南汉山城》是改编自韩国2007年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大概是在国内明清交替的时代,皇太极当权,野心勃勃意欲入主中原,而为了没有后顾之忧,清人派军队进攻朝鲜,要求朝鲜称臣效忠自己,背叛原本的宗主国明朝。

而朝鲜与后金原本同属于明朝属国。

电影中讲的便是当时的朝鲜国君仁祖在丙子之役后仓皇出逃至山城后的事情

时值隆冬,仁祖与众臣子被清军围困在山城一个多月,城外清军虎视眈眈,而城内,关于是战还是和的争论却一直没有结果

电影的开头,被清军满天飞羽一般的箭簇拦住的人正是被仁祖派去和清人谈判的使臣,崔鸣吉。



崔鸣吉也是大臣中主求和的代表人物。

其实在历史片中,求和还是斥和一向是矛盾的集中爆发点,中外都不例外。

像仁祖这样,处在劣势,君临臣下的君王,是选择背叛过去的誓言、跪下求一条活路,还是背水一战来一场以卵击石的战争,属于在两个糟糕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不那么糟的,更加具有戏剧性。



黄东赫拍出了时代的厚重,这种类型的电影拍不好了连故事都讲的颠三倒四,很容易沦为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从这方面来说,黄东赫做的很好。

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来说,《南汉山城》不难看懂,主要的矛盾爆发点十分清晰,导演聪明的没有选择在求和与斥和两派之间的斗争上多做笔墨,类似的情节我们在足够多的历史剧中看够了。

《南汉山城》的重点放在了人性上。

朝堂之上,不论是恳求国君求和的还是怒斥不能求和的人们,占多数的其实都带着自己的私心,是和还是战,做出的决定不仅影响战场上的士兵们,更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命运,这样的选择背后却站着一群见风使舵只关心自己利益的臣子们。

在斥和与主和的争论中有一个细节,斥和的大臣们往往用的是“礼法”“宗制”等来阻拦,仁祖一旦求和,就会成为背信弃义的小人。



因为仁祖的上位就是在当时的明朝的帮助下成功的,而且明朝在战争爆发时对朝鲜的帮助颇多,当时的许多大臣对于明朝是报以仰慕的心态的。

背弃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明朝,反而站在清人的这边向昔日的恩人兵戈相向,对于崇尚义礼的大臣们来说,是最好的阻拦借口。

面对城墙上快要冻僵的士兵们,大臣们拒绝将衣物送给他们御寒,却同意让普通老百姓捐出家中的草袋子给士兵挡雪。



嘴上喊着斥和,绝不向敌人低头的金鎏,上了战场却只敢龟缩后方,可以指挥人把逃命斩杀,却死活不肯下城楼。

如此看来,在国君面前侃侃而谈,痛斥不能求和做背信弃义之事的人们,心中其实存着最龌龊的想法。



当死亡来到面前时,也是这些人跑的最快。

除了求和与斥和的矛盾,电影中还巧妙的把普通人的命运融入到了这场攸关国家命运的抉择中。

这才是真正打动南哥的地方。

其实看这部电影之前,南哥有些担心,会不会很沉闷,不过看完之后感觉还好,剧情还算紧凑,矛盾突出,电影不算短,两个小时十九分钟,但是并不会有看睡着的感觉。

在电影的开头,一位老人带领大臣渡过结冰的河面,当大臣问他,你为什么前一天帮清人带路,今天又帮我带路。

老人回答:我帮御驾渡河,却连一碗小米都没拿到。



在老百姓面前,国君太遥远,甚至连袋米都不会施舍给他,带路给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人的回答就像一个箴言,完美概括了所有骑在墙头两边倒的臣子们,只不过老人只是个普通百姓,可以被随意杀死,而这些大臣们大概只能被后世书写在纸张上供世人评判了。



除了剧情过关,配乐也有小惊喜。

由坂本龙一操刀的配乐大气稳重,配合漫天风雪多了一丝悲凉,大战过后,战火、乌鸦和遍地的尸体横在眼前,就会发现,跪下求活也是需要勇气的,背后也有莫大的责任,因为这个活着不代表个人,而代表着整个国家。



包括电影中几位主演的表演,用实力飙戏,看到过瘾,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作为思密达少有的出现了天朝却没有黑天朝的电影,南哥还是推荐给大家,从另一面看历史,别有一番滋味。
后台回复“南汉山城”取资源


    关注 电影大指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