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但用此心(35-37)

 

《但用此心》(35)禅宗所说的悟道,就是每个时刻的变动个体都能体认自己不离开整体,既是整体也是整体的一部分...



《但用此心》

(35) 禅宗所说的悟道,就是每个时刻的变动个体都能体认自己不离开整体,既是整体也是整体的一部分。当悟道而觉性现前时,此时个体即是整体、整体即是个体,无二无别。泛观各种宗教哲学的论点,能成为普世的理,或称造物者、永生、本性,其必然的条件是:没有形相、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超越时间与空间、能创造含摄一切。造物者代表永恒的生命体,代表整体的圆满,普世的理亦是没有例外的整体与圆满。若能了解并实践这个真理,人就可以依据永恒的生命体来起用,创造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的变化,而能达到自在圆满。

(36) 生命的永恒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人必须放下对于变化且短暂的个体存在所生的执著,因为生命的现象是恒变的,执着于某一刻的个体存在现象就是悖理,此行径即是执迷而背弃恒存之生命体,执而认取恒变的生命之用。变化个体的存在并非永恒,因为任何的存在都必须符合无常的法则,但若认为现在的现象存在不是永恒,而把希望寄托于存在未来的现象永恒,则终究要面对未来现象也会坏灭的残酷事实。

根据现象存在的"成、住、坏、空"的恒变原则,有成者皆归坏灭,未来的存在,不管是净土或天堂,也都不是永恒的!然而,生命的永恒确实是存在的,生命的永恒是心的本性、本质,是心的常寂光,是现象的本体。本质上是永恒的才可能呈现出永恒,本质若不是永恒,再多的努力塑造也永远不可能成就永恒。

(37) 现象的本体就是生命的整体,也是个体要收敛融合的归宿。当个体能回归造物者,与造物者合为一体,才是永生;世间与出世间不二,才是永生;个体生命能回归整体并体现出普世的真理,才是永生。当个体回归到整体时,对个体而言是解脱、是觉悟,对整体而言就是涅槃、无余湼槃。生命的永恒是人类永远的使命与目的,这样的永恒必然是由于体征到个体与整体不二的融合,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普世原则。

「永生的解脱之门」:佛教始于三千年前的印度古国,开启佛教序幕的是一位王子,名为悉达多乔答摩(Siddhartha Gautama)。悉达多王子出家后,因勤苦修行而得证佛果,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或是直接称为佛。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成道证果是历史的事实,是众生的典范,佛启示了众生皆有佛性的创见,让世人知道不二的真心既是生命的本质与起源。佛的教导如同历代禅师的主张:只要精进修行,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开悟解脱的境界,都可以成佛。

点击蓝色字体查看相应链接:

妙参和尚及毗庐禅寺介绍

法宝结缘

小贴士

此微信平台旨在护持和弘扬妙参和尚的佛行事业!依禅宗心法精髓为主轴,明释佛法的普世真理!欢迎广大朋友关注、转发、传播,共同通往智慧与光明的大道。


    关注 禪宗講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