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映像 爱在金秋

 

那个时代注定要把老师和学生紧密地关联在一起。我们这个班还有一个特点,外地的同学有很大比例,在那个特殊年代随父母从外地迁到襄樊,都是住校,他们的父母大多倘处在人生最不如意时期,提起这个时期,一不小心就会戳中他们的泪点,大家的泪会一起飞。...





达健老师入职时间是1959年,我们班的同学大都出生在56、57年,上高中的时候,达健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比我们年长20岁。如今老师的三个儿女都不在身边,夫妻相伴相守。

9月28日,是达健老师80岁生日,师生们在这天聚会为老师祝寿,准确地讲是一群当年的留守少年与现在的独居老人的团聚。

现在"留守儿童"“留守少年”的标签最早是背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以我为例,上幼儿园时全托,一周能见父母一次面,小学开始吃食堂,到了中学,可以选择住校的(我姐上中学就是在五中住校),从上小学开始,就不依附父母独立独行了。

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如今那些造新词炒概念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中国早就有这个巨大的群体。更不知道让这个群体痛并快乐的,是他们的老师。

班里刘健同学,在高中其间,吃住都在数学老师陈应忠家里,老师是武汉人,夫妻分居两地,回武汉时还惦记着学生,在家中留一纸条:“汤在锅里,记住喂鸡”。
( 原襄樊五中七四届高中毕业生)
那个时代注定要把老师和学生紧密地关联在一起。

我们这个班还有一个特点,外地的同学有很大比例,在那个特殊年代随父母从外地迁到襄樊,都是住校,他们的父母大多倘处在人生最不如意时期,提起这个时期,一不小心就会戳中他们的泪点,大家的泪会一起飞。

然而,我们在欢笑中渡过那个年代。

是达健老师用她女性的温情,以她慈母般的关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心中,达健老师的音容笑貌任凭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一直挥之不去。

能看到、能聆听、能触摸、能感受达健老师的近况,非文字描写描述所能,所以想到用视频。非专业设备,无高人指路,全凭真情实感大胆地做了这个视频。

是以为记。




达健老师80岁生日,做了一个视频,太大,微信发不了,请教《襄阳微电影网》的大海,大海看了表示发他的公众号再转,然后又是微信又是电话,要我补段文字。

本是发同学群的,没想做文字,大海坚持需要文字。

之前我们有过合作,知道大海不是随便之人,他的微电影已经有几部在国内多次获大奖,这样要求,必有道理,尊敬不如从命。


    关注 襄阳微电影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达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