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深处的石库新里建筑群——建业里的前生今世。

 

历经沧桑岁月,留下来的才显得弥足珍贵。...



十年,
用爱相伴,用心守护。
每一栋老洋房,
我们都做最诚挚的倾述者。
“稷家地产”
您贴身的房屋顾问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西区并不像今天这样高楼大厦林立,条条马路都有花园住宅、别墅和新式里弄。

▲20年代老上海
当年的法租界,从繁华的霞飞路( 今淮海中路)西行,过了善钟路( 今常熟路),便可见另一种场景:平房里的小店,曲曲弯弯的小巷,里弄房屋也不多,偶尔有一幢大厦,但在高墙背后就有棚户,其间还有一片片农田,多菜地。
▲老上海郊外


至于近徐家汇以及肇嘉浜以南,就更有点荒凉了。

1930年,在福履理路( 今建国西路)、祁齐路( 今岳阳路)转角处出现了一条建业里。
▲建业里水塔


这是万国储蓄会下属中国建业房地产公司投资所建,故以建业为弄名。选择在这比较偏僻的地方造一个大型里弄,房地产商是很有眼光的。
▲万国储蓄会上海分部


那时在公共租界西区已很少有空地可以造屋,法租界东部更是人口稠密,商业兴盛。

然而那时法租界西区,除霞飞路外大部分马路未通公共车辆,有些冷落,是否会有人来住呢。
▲原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


房产商对此已作了周密的调查。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和一部分机关都不在南市,而在肇嘉浜南、枫林桥一带,一般公务人员都住在东面,上下班颇不方便,很希望就近有房屋可租住。

▲民国时期电影工作者
同时,30 年代初正是电影业在上海兴起之时,在租界里搭摄影棚有困难,便在徐家汇附近租界边上如大木桥等处修建,而电影演员和电影公司职工多在晚上拍戏,也希望在附近有住处。

因此建业里开始施工就受人注意,建成后成为上海有名的里弄。



建业里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0平方米,是两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里弄房屋。

当时虽号称新式里弄,但并不甚符合标准,如没有卫生间。



新屋落成时,全弄有254幢,分列22排。有东弄(建国西路440弄)、中弄(456弄)和西弄(496弄)形成6条东西横向的支弄,通至岳阳路。



清水砖墙,屋面铺红瓦,西弄都是马头山墙。黑漆大门、门楣三角形,饰以花纹。



进入天井后为客堂,背后有1.8 米见方的扶梯间,沿楼梯墙上有高窗采光和通风。东块先造,西块最后建成,结构和局部稍有不同。



这一带当时还没有什么商业网点,店铺又少又小,房产商在设计时就注意到这一点,除沿马路有一部分店面房屋外,弄内有2排作为开店用,共有40个单元。

▲弄堂老照片
还有小菜场早展小贩可在弄内指定地点设摊)、老虎灶、点心店、肉铺、粮店、煤发店、食品店、南货店、棉花店。布店、教维店、小百货店和理发店等。



弄内还有小学校,有了这些设施,便能满足当时中产阶层人家的日常生活的需要了。



抗战后,建业里的房客也发生不少变化,许多人家搬出去,也有不少人家迁进来,本来是独门独户,此时一门多户。做二房东的多了,房价大涨,新住户要付顶费才能进来。



20世纪40年代以后,建业里在上海淡化了,而到90年代后,因它在上海的石库门里弄中很有代表性,故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根据《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9月上海徐汇房地产( 集团)有限公司与建业里的1100居户解除房屋租赁关系,协商动迁,并对建业里进行整修,调整建筑使用功能,以期恢复其作为上海石库门里弄代表的原有风貌。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修改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陕西南路上的这栋独立双开间新里。

衡山路上的这套罕有大户型百年电梯

梧桐深处的理想家园——茂名坊。。

延安西路旁的这个弄堂,听说以前住。

做梦都没想到。在市中心居然有套这。

这套学区房要是错过,就真的后会无。

这栋沿街的花园洋房,在等待一个有。

这个红砖房子的小区,居然在静安区。




    关注 稷家地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