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里住着一个小孩,请抱抱TA

 

如果你有内在的平和,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安然。...

如果你有内在的平和,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安然,生命可以很艰难,但它不需要孤独。




人类的心灵恰如一座冰山,小小的一角显露在外,庞大的部分却隐藏在未知的神秘中。呈现出来的痛苦,无论愤怒、委屈、恐惧抑或是悲伤,或许你从来都不曾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在成年人的故事背后,一般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童年时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情感受挫和理想破灭,会在负性移情中重建,创伤是留在心底的抛弃或背叛,是曾经被拒绝或压抑的冲动的延伸。

这样的情景常常发生:当伴侣中的一方千方百计地“求关注”,想与对方沟通时,对方却“看不见”,他的目光直接越过了伴侣,人还在,但思想已经抽离。这往往会刺激“求关注”的一方情绪更加激昂,甚至歇斯底里,而“看不见”的一方则更加冷酷无情地回避。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从不反省困扰自己的真实冲突,就总是会被无意识的恐惧、伤害、失望击中。

拥抱你内心那个脆弱受伤的小孩,聆听他,安抚他,对自己的每一部分给予温柔的关心,《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亲密关系疗愈之道》会帮到你。作者罗西·马奇-史密斯,作为英国心理协会的注册心理治疗师。她撰写了大量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并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私人执业心理医生工作。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作者:[美] 罗西·马奇-史密斯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ISBN:9787111422259



码上购买
本书结构脉络说明
第一章用冰山理论解释很多案例,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或者对问题的了解只是意识结构中的冰山一角,这些痛苦、恐惧、愤怒或悲伤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更深的原因,是过去或者童年的被压抑、被忽视的创伤,引发了当前的危机。

第二章描述的就是这些创伤就是内在的小孩,是在童年时期和父母或抚养者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情感受挫,情感荒芜、缺失压抑了这个小孩的长大。

第三章介绍的是这个内在的小孩有各种的面孔来伪装,发展出次人格防御机制,导致成年的生活模式不断重复与童年期的父母关系。如乖乖男、乖乖女、英雄、替罪羊、破坏者等,最痛苦的次人格是永恒的少年或少女。

第四章用很多的案例还描述不同的防御机制如何影响夫妻关系,童年的阴影在亲密关系中引发的焦虑、恐惧、破坏和不安全感。前面四章的内容是互相关联,承上启下的。

第五章描述的是心理疾病的家庭,是如何被困扰的,如何去应对生活。

第六章阐述一些有害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如何在家庭中被继承,延续,这样的家庭会不断的复制。只有当来访者理解他们的行为是如何被他们的抚育过程影响,质疑长期持有的家庭生活方式,改变就有可能发生。

第七章阐述的是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即使对彼此的关系不再满意,也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忽视,希望问题自动消失,并且发展出一种妥协回避的共谋。共谋指的是为了欺骗的目的而秘密达成一致的,视而不见的阴谋。

最后一章是介绍伴侣之间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另外,序和前言部分中有很棒的信念,小麦这里特地摘录出来:

当下的情景并不是新的,而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的重复发生,无意识要对这种情景做出反应,这就是佛洛依德的“被压抑的回归”。

--迈克尔·雅各布斯

心理动力学疗法创始人之一

内在,是与自己斗争的过程;外在,是与亲密的人斗争的过程,直至达成和解,达到内在的自我和谐,外在的人我和谐。

——鲁小华

译者
 • END • 
图 | 网络
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

Because learning changes everything.


    关注 麦格劳希尔高等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