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流浪十年丨《21岁》

 

第一篇:《21岁》。...



20—30岁

想用十年时间

去看看我的生活

讲一个故事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流浪十年》

K B 王汉儒

2016.3.1



前言:

2016.2.12

农历上称这一天为大年初九,21年前当我来到这片世界上

不带着一丝除天真以外的东西

转眼白驹过隙,时光煮雨,岁月已过二十一载

当时间这个神奇的东西再一次提醒我又老了一岁的时候

我才恍然意识到青春已经所剩无几

一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伴随着迷茫

怀着理想主义要去世界看看我的人生

开始走在了特例独行的荒凉路上

这一年经历了太多东西

20岁后才经历了以前未曾经历的失落与无助

也经历了未曾经历的自由与独立

回顾这些成长的瞬间

感觉真正我的生活才开始

发现走过的就是人生

所以决定应该写点什么记下在路上的这些岁月

也算是给青春一个交代

十年,我会永远在路上
《21岁:在奔波》


2014年的夏天我考上了我现在就读的大学。当时准确来说是19岁过半这个样子。

在中国,或者说在世界上,一个人要从5岁开始到19岁半这样子接受所谓的高考教育。为了两天的考试,需要摒弃一切的业余爱好,不能任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能追求自己喜欢的女生。所以大多数人其实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人生,也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就是这样。

所以,当高考这样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之后,忽然发现支撑生活的主线没有了, 人在没有目标的时候绝对是迷茫的,这一点也不奇怪。但是诡异的是这个迷茫的时间点居然是在人到青年20岁的时候。

一个人20岁是什么年龄?在这个时候如果还迷茫?以前读书的时候,父一辈老教育说,你这个年纪要是在旧社会的话,孩子都满地跑了,还这么不懂事。要是早出生个几十年,20岁还有时间迷茫?早就该干嘛干嘛了,于是在别人的人生中度过自己此生。说起这点,感觉自己还真侥幸。老罗说过:在中国,注定在学校接受教育是要被剥夺思考的权利的。

我高考过两次,所以用了四年时间稀里糊涂考上了一个我现在还不清楚将来毕业会干什么的学校。基本人生前20年一片荒凉贫瘠,肥猪流油。不过即使这个样子,在我大学以前的读书生涯中,其实成绩可以说是不错的。小学初中一起的玩伴有很多其实还没有考上高中,当一个人在一群人中按学校的成绩制度算是比较靠前的话,其实会养成一点志向和信心的东西的,因为觉得破罐破摔是对自己可惜,“老子比你们牛逼为什么要像你们一样”(确实人受应试教育多了之后思维很怪异)。而且因为高考第二年的成绩进步的还算蛮快,超越了很多以前把自己甩了好远的人,那是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并不比其他人差,现在想想其实当时这一点很重要,一个读书史完全是呈下降趋势的人,突然在落榜一次后,自己选择了一条路重新来过,并且成绩绝底反弹。从那之后,完全志向爆棚。

一个人觉得自己对得到更好的一些东西有希望的时候,是会愿意付出一些努力的。当时为了心目中美好的大学生活不被荒废,读了一些书,后来回顾起来这些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我,为我打开了一扇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大门,对大学和未来有了憧憬。不过说起来也奇怪,很多人接触书的时候,刚开始入门书都是一些成功学励志书之类的。巧合的是,当时十八九岁的青少年看完这种书后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记得当时看的烂熟都是什么《在苦难的时候笑出声来》《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等等之类。现在还记得看完俞敏洪给大学生所谓的三条建议:“大学读五百本书,专业做到中国前一百强,学好英语。”后,好几天激动的能失眠。那种感觉就像,等大学开学后,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人生巅峰,万众瞩目,性感生活直接就是像海啸一样铺面朝你袭来,挡都挡不住。

大学其实很有教育意义的一点是,会告诉你。当你怀着太美好的远景去看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是太天真。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提起大学我都会满腔的愤恨,类似的东西已经说过好多遍,我真的觉得大学是失望的,大概是因为落差吧,或许大学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想象中的太精彩了点,所以才会对在大学里只有整天碌碌无为的颓废生活感到无法容忍。虽然大学也固然会有一些人在大学默默为自己的前程积累知识,会找很多机会锻炼自己,努力把自己的简历写的漂亮一点,为进入下一个梦想工作的职业坚定基石。不过这些都不是我真正对大学精彩的想象,心里总有一种未知的声音告诉我好像我所追求的不是这些。

20年,我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的生活过,都是在别人的口中过着自己的人生。谈起过去我不曾觉得我有任何值得讲出来的故事,都是浮夸的生存。我浪费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只是为了让其他人开心。我受过的教育没有告诉我一些事情的答案,也没有让我过的更好一点。我从来没有走过自己想走的路,没有做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所以,我选择了奔波。



现在看老罗的《我的奋斗》演讲中,讲了他当初年轻时候就因为听了他姐的一句话后决定离开家乡去大城市见见世面。他姐说,“一些小地方,小县城的年轻人可能小时候读了一些书,胸怀大志,但是渐渐等二十七八之后,成家立业,就此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样固然没什么不好,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成功的人,但是!当你四十岁的时候突然想不通,感觉自己应该去干点什么,再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可能就有点晚了,所以趁你年轻多出去开开眼界也好。”

虽然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过这些话,还相反的是身边的人都是说“别静折腾”“安安稳稳把书好好读”之类的话。但是好像默默就有一种声音告诉自己,必须出去看看,看看这个世界,看看我的命运、生活和人生。所以在大一的暑假,用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积蓄,一个人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了广州。第一次出省,离开了生活了20年的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流浪。

后来无意点到了韩寒的一个演讲视频,叫《成长的远行》,韩寒也是18岁一个人坐火车去了北京。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听别人一句“做文化的人要去北京”就踏上远行之路就贸然前行。后来听完他当时的想法觉得真也是自己想说的,青春本身其实就是一场远行,离我们童年和少年越来越远的远行。其实去了哪里不重要,远行的距离也不重要,远行其实是内心有一定想要去的地方。这对于我来说,就是关乎一些理想主义,一些对自己的坚持,一些自己的直觉、信仰和热爱。

第一次远行,毫无经验,完全就是花钱交学费。第一次明白长途火车晚点是多么可怕,在即将进站的几十公里硬是停了三个多小时,凌晨一两点出站的时候对陌生城市的畏惧甚至要大于惊喜。在这样一个时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抄着让别人一听就不是粤语的蹩脚普通话外地人还不知道住的地方在哪,当时的感受就像我这个年纪经常感受到的那种迷茫。之后的20天里很多事情现在都已经记不太清楚,就是每天不停的穿梭在城市之间,而且在外地的时候晚上会不自觉的很早惊醒,一天不足6个小时的睡眠和其他18个小时的在外面的脑子昏沉随时能倒地的状态下逛遍了广州和深圳。途中能遇到很多不错的人们,告诉我广州怎么逛吃和地铁路线怎么乘的两个高三刚毕业的小姑娘,在办公室请我喝茶聊创业的一位广财学姐,深圳家庭青旅人品不错的主人阿姨等等。也能遇到一些冷漠和一眼就看不惯的那种人。关于风景其实也都自有一番风味,各有特色。不过行走终归是件很耗费体力的活,一面景色,手机拍两张照片和身体的劳累相比也没有多少激动。现在其实也对远行没有当初那么兴奋了,也可能是因为明白了其实去哪里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心里想要去哪里。

旅行其实是有意义的,但是没有像很多固守原地的那些人对远方的想象那么厉害。旅行会让你不会活在别人的二次经验里面,你可以自己去感受当地生活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听别人说广东人对不会说粤语的外地人有歧视什么的,有你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主观的看法很重要。但是远行多了其实发现各地的生活也没差多少,只不过体验一些不同的人文风俗,感受一些除了本地方言还有其他的地方人们抄着的俚语是什么滋味,说到底就是提高点见识和开开眼界。远行的时候换个环境可能不会像待在以前的生活里那么封闭,能转移点注意力,就不会去考虑之前的那些破烂事。但是,相信我。有些事情你不能处理好,去哪都不能解决,也逃避不了。如果有人是抱着逃避现在的生活去远行的话,是很惨的。所以,其实我觉得人们口中的很多诗与远方是错的。真正的远行其实是内心的修炼。施瓦辛格说过,“你要不断的拷问、拷问、拷问自己的内心深处,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改变迷茫的方式其实是了解自己和坚持主见。

懂得自己去思考和有自己的主见其实是我能知道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现在听到很多人说,我们从小就受家长和老师以及身边影响到我们的每一个人的教育,考大学、拿奖学金、语文、理科、感情、人生和生活。我们越来越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但却忽略了我们本来就是生来不同。以前我其实并不是很会去自己考虑对错,所以一直就和大多数的人们一样读完了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到了大学之后,悲催的课程设计每天都在摧毁我对大学的理解,越来越怀疑曾经一直坚信不移的东西。才明白,迷茫不是突然形成的,其实我们一出生的现在生活的每一天都是迷茫的,只是我们之前没有察觉到而已,因为从来都是教育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只是活在别人的声音里,自己从没思考过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之前的生活完全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每个人都在给我们编程序,而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序,但却误以为我们运行的是自己的程序,要像运行自己的程序就先去质疑我们原本的源程序,然后自己学会编程序。拆除旧的房屋,重新打自己的地基,才会盖一座自己的别墅。对于房屋重建的规划图就是自己的主见。

遗憾的是,聪明的代价就是孤独。老罗的演讲中提到“有思想的年轻人从来都不会合群”,不管怎么样,当你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你总会发现自己孤身一人。或许改变的困难之处就在于此,你很难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例如当你想休学的时候,身边的那群傻逼总告诉你要去混个大学文凭,将来好找工作之类的屁话。所以我旅行总是独自一人。但是有好消息。就像韩寒说“你懂的越多,你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走的越远,就发现这个世界本事孤儿院。”,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你曾经疯狂的想法不止你一个也曾有过,后来我读杰克·凯鲁雅克,读乔布斯,看有人提到林觉民,才知道,世界真的是座孤儿院。你所有那些不寻常的路都会殊途同归。

不过在懂得当初懂的很少的时候,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殊途同归呢?就像乔布斯所说的,“相信自己的直觉”。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就想去外面看看世界,想看看别人的人生,开始读很多书,开始拍照片,开始参加各种活动,自己做演讲,一门心思的想见识更多的人生,一年多下来收获了许多许多我所之前从未感受过的东西,让我看到了世界的更多的可能性,也成为了一些人口中那些很厉害的一类人。当然代价就是变成了世俗眼中很离经叛道的不安分子。我大一第一学期的时候基本还是门门算不上拔尖,基本挂科一门也是复习不足。直到现在的全班旷课最高课时,警告处分,挂的一踏糊涂,补考撕试卷重修电路。不过无所谓,只要是一心向上,每天努力积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生活没有也不会变得很差。我相信是这样。

在奔波。

备注:写回忆录真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其实也不是痛苦,是困难。回顾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所发生一切,再从每天的早上爬起来重新在脑海里经历一遍是特别费神费力的。再用自己捉襟见肘的一个理科生不及格的文字功底说出来实在不那么容易。写的自己也很恶心,不过不要紧,慢慢来,关于那些精彩的部分等我每想起来就再写下来。所以,喜欢就关注吧!


微信公号:王汉儒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

个人微博:@KB_王汉儒


    关注 王汉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