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温度 ——对我园中国画教学的思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曲《牡丹亭》,吟唱了六百年,不沉浸其中,谁解其中风情!...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曲《牡丹亭》,吟唱了六百年,不沉浸其中,谁解其中风情!文化是一种基因,根植于血脉之中,可能沉睡,可能无视,可是一个小小的火苗,就能唤醒这亦真亦幻的本能,让文化对我们来说不再隔膜也不再陌生。中国画就是一粒小小的火苗,让孩子们从一根线、一块墨、一张纸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溯源到中华文脉的主线。



中国画中有无数经典的作品,每件经典作品的产生,揭示了一种美感的方式。生活中很多现象,我们常常会疏忽,或者有点感触,但很快就忘却了。一件艺术作品,是将疏忽与遗忘的美感加以揭示,加以凝固,然后我们从这些作品的引导下,来发现我们生活中美的因素。我们从不同艺术家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可以得到“美不在于存在,而在于发现,在于揭示”。然而成人在学习中,往往被一种“体系”所限制,被一种“方法”所束缚,阻碍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幼儿凭借着自己天生的直觉,把画种的界限打破,通过他们自己的感悟性,拓宽了视野。对一件经典的艺术品,形成自己新的判断,这种判断可能是和成人相一致的,也可能是背道而驰的。这些判断也刺激了他们敏感的神经,启发他们的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同时,任何人在童年时代,都会产生对外界的好奇与幻想。喜欢探索和有智慧的人,会在心智成熟的年纪里溯寻童年,重温当时的心灵活动。然而大部分人早已忘却与抛弃了这个真正重要的内心世界,一辈子迷失于纷繁的尘世,在烦忧奢望的争逐浮沉。



色与墨只要一旦挣脱笔尖,与宣纸接触就幻化为无数种可能,给我们带来万千迷离的感觉。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幅幅作品时,感觉是赞叹、感动还是倾羡很难说清。但是有一种感觉是真实的,便是暗合的喜悦,这是意识中弥留的自然印象与眼前的画面重叠,在温馨柔和之间弥漫的遥远的感觉,这种遥远似乎存在于空间上、时间上也存在在心理上,其间包含了体验、情绪、直觉,在潜心描绘的过程中融入了心的深处。孩子们和轻悠的鱼儿,机灵的小虫、多脚的螃蟹对话;随着风儿观赏舞动的红叶,跟着山歌走进远近悠远的峡谷,听着鸟语侵入天堂般的密林,尝着莲藕欣赏小荷田田;跟随自然,跟随国画大师,用手中的笔墨,浓淡于无形,皴擦于无束,自然而然,由心而动,稚拙但归真,美不胜收!十几年的努力,将作品呈现,无数的感动和赞叹在纸上凝固,也将孩子们与自然、与大师、与笔墨的对话从当初的耳语变为面对面的交流。
其实无论是齐白石的《柳牛》《母子鸡》、吴冠中的《白桦林》《小鸟天堂》还是傅抱石的《玄武湖之春》《不辩泉声抑雨声》已然成为经典,孩子纯真的感触和经典之间的重合、叠加。让经典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变成一种温暖的心灵活动,激发他们对美的感触与揭示,是我们江苏省省极机关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究的方向与目的。我们希望孩子对中西绘画的了解与借鉴是为了加深一种体验,并最终使这种体验、创作一体化,促进自我认识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也让他们的童年永远保留一种经典的温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希望能通过我们点点滴滴的努力,让孩子们内心保留着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期待。不再作为旁观者,而作为一个参与者,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呼唤

一起用心来感受“省实幼”我们爱的小世界!

                                                                           


    关注 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