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解读微软智能云入华四周年:技术为本、模式创新与赋能中国

 

微软智能云入华四周年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无疑是其在全面云化之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印证,更是其跟随时代不断进化的最佳体现。那么,在这背后微软智能云究竟做对了什么?...





毫无疑问,一个全面云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果从2015年算起,云计算已连续第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内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过去几年已在重塑中国传统产业方面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今后也仍将继续充当改造、并成为提升传统产业的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同样是微软智能云在华商用的第四年,作为首个在华商用的国际公有云,自正式在华商用以来,微软智能云连续四年取得三位数的业绩增长。目前,在中国运营的微软智能云服务超过11万家企业用户,拥有超过1400家专注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云合作伙伴。

可以说,微软智能云入华四周年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无疑是其在全面云化之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印证,更是其跟随时代不断进化的最佳体现。那么,在这背后微软智能云究竟做对了什么?

在我看来,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那就是:技术为本、模式创新与赋能中国。

微软智能云身上的“四大标签”

作为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微软成功的背后可谓没有任何秘密,技术驱动始终是微软的立命之本,每年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让其在涉足的每个领域都成为了佼佼者。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
总经理康容
而微软智能云入华四周年以来,同样也在中国形成了四大十分鲜明的“技术标签”,即智能云、可信云、开放云、混合云,具体而言:

首先,从智能云角度看,微软大中华区已成为美国之外微软认知服务用量第一的市场,有近千家企业用户采用了微软人工智能核心服务,远高于第二名和第三名市场。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运行于Azure上的认知服务、HDInsight、CosmosDB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核心应用。

目前,微软人工智能服务在中国的落地场景已包括智能客服、顾客识别、销量预测、语音记录、无人超市、质量检测、内容鉴别等领域。显然,微软智能云正不断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工具、平台和服务。

其次,从可信云角度看,在全球范围内,Microsoft Azure获得了超过70项与安全、合规、隐私相关的法律认证和要求;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通过了中国的“可信云”认证和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并于2017年8月取得了“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IRCS)”经营许可证。

此外,微软智能云还是全球唯一拥有中立数据平台的公有云服务,也是全球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保护计划的公有云平台,通过在安全性、隐私保护、合规性和透明度上引领行业要求,微软智能云不仅打消了众多传统客户上云的顾虑,更增强了他们选择微软的信心。

再次,从开放云角度看,目前,在中国运行的Azure上,有超过60%的虚拟机运行开源应用,微软在开源技术上投入了超过6000名工程师,发布了超过3000个开源项目,并有9700个开源组件被使用。Azure在应用程序、开发运维、平台框架、数据库及中间件、容器和编排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等各个层次上全面支持开源。

可以说,过去四年来,微软智能云不仅全面拥抱开源技术,更为中国开发者创造了理想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始终以开源和开放助力中国持续创新。

最后,从混合云的角度看,微软智能云是目前唯一能同时支持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数据中心上运行的云服务商。独特的混合云解决方案,让微软和合作伙伴的客户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基础设施,从而以最大的灵活性实现企业的云进程。

不仅如此,微软Azure Stack混合云解决方案还将于今年4月在中国正式商用。 届时,Azure Stack将与联想和DellEMC合作在中国正式商用,并为客户提供基于硬件集成系统和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智能云服务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正是在智能、可信、开放、混合云四个层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微软智能云入华四年来获得了众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认可和信任,同时更引领了公有云市场的发展方向。由此,也让微软智能云在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历程。

首创国际公有云在华商用典范

客观的说,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摆在微软智能云面前的,其实并没有任何可以复制的模板,与微软在很多领域取得的成功一样,微软智能云在中国的落地之路只能靠自己走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软智能云能在短短四年就在中国实现扎根,还有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那就是落地模式上的大胆创新。微软与世纪互联开创的合作模式,如今已经被公认为是国际公有云服务在中国合法、合规运营的成功模式。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从一组数据来了解双方合作的成果:从2013年成立以来,世纪互联的云运维团队从最初的几十人,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专业云运维团队之一,其中中高级工程师占比超过50%,同时凭借超过98%的客户满意度,世纪互联的专业运维也获得了业内各方的认可。

截止到目前,由世纪互联蓝云运营的 Microsoft Azure 和Office 365累计共获10项可信云认证;而为了遵循中国对于云服务的最新法规要求,2017年8月,世纪互联获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牌照,确保了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和Office 365在中国的合规性。

正如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所言:“双方的合作是稳定、持久的,经过4年的磨合,正越来越顺畅,越走越好。”

有鉴于此,今年3月13日,微软与世纪互联还正式宣布,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共同为中国客户提供国际品质公有云服务。对此,康容表示,扩容后的微软智能云Azure将更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并提供更丰富的功能服务和运维保障,同时,也将为全球Azure用户在中国部署和运营云业务提供更顺畅的迁移服务。

回头来看,微软和世纪互联开创的“一对一”合作模式,对国际公有云落地中国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微软对中国市场多年持续的投入和理解,让微软成为懂中国用户,也懂中国国情,更懂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所以,微软在合作模式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本地合作伙伴世纪互联,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完成了在中国的快速落地。

二是,正所谓合则两利,微软和世纪互联在过去四年的合作中,不断磨合实现了从互信走向互利。此外,双方还在许多运营环节上进行了本地化处理,不仅以本地货币定价,还在详细产品描述中使用中国人熟悉的术语,这就是“接地气”。

三是,在合作过程中,微软不仅持续输出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还帮助世纪互联培养人才、并强化运维服务能力,由此完成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并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所以,双方合作模式的创新,其格局和视野更有含金量。

始终坚持赋能中国的初心不变

在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看来:“数字化转型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全球市场发展创新的机遇,我们希望进一步发挥Azure全球覆盖的独特优势,以及智能云、可信云、开放云、混合云的技术特点,助力更多客户赢得全球机遇。”

展望未来,微软智能云将在三个维度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打造中国客户需要的“中国云”,概括起来是:技术赋能、企业赋能以及生态赋能。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微软中国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总经理麦超俊


第一,技术赋能。据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微软中国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总经理麦超俊表示,微软智能云会从扩大规模、强化功能和专业支持三个方面加大投入。

例如,扩大规模方面,微软与世纪互联目前已顺利完成在华云计算规模扩容三倍,并在中国华北、华东同时新增两个Azure区域,两个数据中心,并将于4月开启公测,6月正式投入商用;强化功能方面,将继续新增更多功能和服务,如引入最新一代内存优化虚拟机,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新技术;在专业支持方面,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强化能力,如新增自服务支持、Azure智能客服等。

第二,企业赋能方面,微软智能云近期提出了“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国际企业深耕中国(Go Global Go China)”计划。可以说,作为跨国公有云服务商,微软智能云可以充分发挥在技术、平台、运维、市场、法律合规等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全力助推海内外企业双向流动,为中国“引进来、走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此,微软推出了全球版Azure Web-Direct直购通道,让技术平台和应用得以无缝衔接,实现“一次开发,全球部署”。此外,2017年9月,微软智能云还向中国市场引入了“Azure知识产权保护计划”,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为Azure用户提供无上限赔偿保障及10,000多项微软专利转让权利,帮助Azure用户降低知识产权风险,最大限度帮助中国企业更有信心、有保障地拓展海外市场。

第三,生态赋能方面,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微软离不开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在中国,微软智能云目前已拥有超过1400家各自专长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云合作伙伴。可以说,微软以智能云为基础搭建的平台,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也为众多的合作伙伴找到了新的定位和新的价值。

综上所述,作为首个落地中国的国际品质公有云,微软智能云以全球化的技术,本地化服务和本地化价格,让微软的云服务更加接地气、更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同时还始终坚持赋能中国的初心不变,无疑将会让更多中国用户可以从容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真正体现了“容纳百川,与众不同”的特点。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跨界科技媒体人申耀(微信号:shenyao)创办,15年媒体工作经验,拥有中美两地10万公里公路自驾经验老斯基,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拥有专栏,致力于科技行业的观察和思考,在这里读懂科技行业,知趋势,赢未来!


    关注 申耀的科技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