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常春藤之行:纽约,跟随真心的破冰之旅

 

拥有跳出犹豫不决的勇气,才能有所成长。...







从美国回来之后已经过去了五天。刚刚才开始写游记是因为感觉自己还没有从那里的生活真正脱离出来,开始动笔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在做最后的梳理与总结了,所以迟迟不愿动笔。回想起那18天的日子,每一天都十分精彩,就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但的确是离我越来越远,又似场不真实的梦,大概抑或是我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值得我用很长的k一段时间去细细回味留念。


来纽约的第一天老师就带我们坐了地铁。纽约地铁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地下铁路系统之一,我们自由日出行基本靠它。它很复杂,站口很难找;很旧,站台无防护栏和空调,但也很便捷,能很快到达想去的地方。




每个地铁站都有自己的名字,和青岛的公交车站名类似,如果这个地方有标志性建筑物就会用它来命名,如果没有,那就是街的名字了。站名在地铁站内都是用瓷砖贴在墙上的,美观度和醒目度兼得。地铁里面是列车员语音报站,声音很小语速也很快,大多数情况是听不清的,所以看站名就很重要了。离开纽约之前还与自己第一次看见的站台合影留念了,觉得很有纪念意义。



地铁里也有很多谋生的人,但方式都不尽相同。有两种给我的印象很深,一种是街头艺人。记得一次在时代广场等地铁时,听到有人在吹“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那首歌,新奇之余不免一直抬头张望。他看到我们注意到他,一曲终了开始演奏起中国国歌。很久没有听到国歌了,再一次在耳畔响起时竟在异国他乡,感触良多。还有一种我称为演讲式。他们会进入到车厢内,在门口声情并茂地同人们诉说他的故事,结束后在车厢内走一圈,想给钱的人通常会默默地将钱塞到他手中的袋子中,不求他那句谢谢你,而是真的想让他生活的好一些。

有的地铁站内还会有插画,个人最喜欢的是50街的,主题大概是爱丽丝梦游仙境,uptown和downtown的插画内容一个是疯帽子把自己的帽子丢出去,另一个是爱丽丝在追逐帽子,很有趣。




这里的饮食大都是高热量的。吃的是汉堡披萨,喝的是碳酸饮料,学校餐厅相对来说会更健康,因为它是自助式的,可以自己选择搭配水果蔬菜。相比于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我更喜欢哥伦比亚大学的餐厅,那里菜品很丰富,而且气氛更热闹。大家大都是三五成群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吃完主食吃水果,最后再吃一些甜点,期间想到什么说什么,然后一起哈哈大笑,无拘无束。




这次游学项目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分别是金融、传媒和医学,我选的是传媒方向。在这半个月之内,我们一共上了四门课,分别是新闻、政治、写作和思维。我们上课都是小组式的,通常教授会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共同讨论,提出认为合理的解决办法,他们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原有答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补充。除全英文授课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体的不同。在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的学术走向,使之成为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主体。也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比较大,课堂气氛比国内活跃很多,老师也不会要求你发言时一定要站起来大声说,每堂课都是轻松愉快的。




这四门课当中我最喜欢的课是Design thinking。第一节课是理论课,教授给我们讲了解决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应该要怎么做、发散式思维和趋同性思维的特点以及中心价值的体现方向。第二节课是实践课,运用第一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利用提供的材料给自己的同伴设计一个满足他需求的钱包。记得当时我离拿材料的地方很远,等我到发放材料的地方时发现只有羽毛和纸袋,卡纸画笔等方便制作的材料都早已拿光,时间也只剩下不到十分钟,但是最后的成品朋友们都说很好看。如果只看最后两张图,能猜到是用一个纸袋做成的吗?


知道这个项目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问过自己真的要去吗,想来还是要勇敢一些,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多去接触自己没接触过的事物。因为以前没有出国经历,所以是从办护照开始做起,申请流程很复杂,加上临近期末事情也特别多,但最后一件件都是自己办好了,感觉在过程中真的有所成长。来到美国,参观很多名校,感受到当地文化,更是知道了自己与其中的差距。不过未来还长,时间还有很多,足够我慢慢努力,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好。
关注青岛大学出国留学中心公众号

获取最新出国留学信息


    关注 青岛大学出国留学教育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