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撩妹放飞自我,古人这样过清明?

 

距离放假,还有半天。...





—   清明放假,约你介绍的妹子出来见一面呗?

—   ???哪有人在这种节日约妹子?

……
听到这里,颜值哥就不服气了
传统的清明才不是一个悲悲戚戚的节日呢!




也许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耳濡目染,也许是祭祖、扫墓的传统,现代人眼中的清明节总带着哀伤的色彩。为了表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尊重,清明节几乎是所有节日里唯一不会被过成“情人节”的日子了。

然而,按照古人的传统,清明节最初却真真儿是一个踏青求爱的节日。这么说来每次情人节一到,全世界都被鬼话连篇所笼罩!原来是有原因和出处的…
l《礼记》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所谓“令会男女”,即是官府下令组织男女约会。和今天各类相亲节目自愿报名参加不同,为了增加生育,周代的剩男剩女会被政府组织起来约会,这种强制性的约会活动就在清明时节野外踏青时举行。如果到时有人不“奔”,不参加聚会,还会受到处罚。

有了《礼记》加持,清明期间男男女女们就可以名正言顺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放心大胆地谈起恋爱,出游幽会。
在风气尤其开放的汉唐时期,清明节踏青寻爱都成了潮流。风流天子汉武帝刘彻就是在清明节遇到了卫子夫,卫子夫也最终成为了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既然要外出约会,少不得踏青游玩。

杜甫《寒食》:“田父皆要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到了清明,被束缚的百姓们都在这一天放飞自我,无拘无束地外出游玩,连小鸡小狗都比平时蹦跶得更欢。

既然出门玩耍,能参与的项目可就比在家抠手机丰富多啦!蹴鞠、植树、打马球、荡秋千、放风筝.......
最受女孩子们欢迎的活动,当然是荡秋千。荡秋千运动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

所谓秋千,即为揪着皮绳而迁移。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l 《荆楚岁时记》:“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不仅民间女孩们钟爱秋千,连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三天清明五天年”

这句俗语说的是每当清明节,有的地方禁止烟火,于是普通人家要吃三天的冷食,谓之“寒食清明”,这也是清明节被称作“寒食节”的原因。至于说“寒食”风俗的由来,则要说到清明的一种特殊食物“子推燕”。顾名思义,“子推燕”是用纪念介子推的。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晋文公)。晋国内乱,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子推跟随其流亡,曾经割下自己的推肉熬汤,救重耳于饥寒之中。重耳做了国君后渐渐将介子推遗忘,介子推心伤之下与母亲回到家乡。



有一天,重耳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伺候人们怀念介之推。于是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

“子推燕”是面粉和枣泥蒸熟,出锅后晾凉食用的一种点心。有些地方会将这种食物用柳枝串起,悬挂于门上,以此纪念贤臣介子推。
大名鼎鼎的青团就是清明节的时令食物,江浙沪人民在这天制作各种馅料的青团,并且用之来祭祀祖先。

《吴竹枝词》诗文:“相传五百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不同地方的人为适应寒食,制作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食物。



比如西南的四川人就会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柏汁染乌饭做糕;北京人则用香椿芽凉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来用以和包邮区人民的青团抗衡;

沿海地区的泉州人则会吃“润饼菜”,又叫做“擦饼”。以面粉为原料烘制成薄皮,卷上萝卜丝、肉丝等,吃起来甜润可口。而晋江的润饼就复杂很多了,原料有各种豆类,也有虾仁、肉丁、海蛎煎这些当地食材。



回到内陆陕北,清明节陕西人会做特色的“花馍”,巧手揉制的白面馒头加上带颜色的豆类,整出来仿佛艺术品。



另外,在包邮区还有一个好玩的风俗——“斗鸡子(卵)”,其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禁火习俗。因为不能生火,所以煮熟的鸡蛋就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也是好春光踏青的上佳便当。实际上,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生育与生命。所以古人在寒食节围绕鸡蛋做很多文章。



比如把鸡蛋或者鸭蛋煮熟,并染红色啦;画上图案啦;用网兜罩住,互相碰撞,看谁的最后破啦……这些在清明围绕鸡蛋搞的事情,寄寓着古人对生命和生育的崇信和畏惧之情。
最后,古人清明节放假吗?
放。不仅放假,还是“黄金周”。

隋唐时期,节假日大大增多。清明节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大唐六典·尚书吏部》上有规定,唐代内外官员都有“假宁之节”:元正(旦)、冬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夏至、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几乎每逢节气都要放假。除此之外还有婚假、丧假、探亲假、拜扫假等等,比现代放假的机会多很多。
l 《唐会要卷八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巳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790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

清明节的法定功能,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宋代将清明节与寒食节合在一起放,一共是7天。宋代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
最后,虽然现在清明没有七天乐,但清明节也是和家人团聚、和友人游玩的好时节。春光甚好,偶遇细雨,但是假期难得,大家不如收拾心情好好出去玩耍一番~
颜值哥祝大家清明假期康乐~
这个清明小长假,你在干嘛?
跟颜值哥唠唠呗~
果你还没看够

全银河系《头号玩家》等级考试

当90后在熬夜时,他们在熬些什么?

是谁乘坐了上海最后一班地铁?

我们用5块钱拍了一部《舌尖4》

《当代办公室屁话忽悠指南》



    关注 游族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