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城传媒丨乾隆居然有个“小隔间”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房不在大...

▲打开音乐 边听边看


乾隆三十年。京师紫禁城。景阳钟鸣,净鞭三响,文官在左,武官在右,鱼贯进入金銮殿。乾隆缓步从后宫走出,款款地坐在龙椅上,军机大臣刘统勋启奏:“缅甸之战,死伤过多。刘藻未能完成穷力追擒,捣其巢穴”。乾隆得知暴怒,将刘藻革职查办。乾隆退朝后心烦意乱,踱步来到养心殿三希堂书房静心思考。


■ 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赋诗词,擅书法,乾隆继位后,在养心殿西暖阁里增添了一间书房,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三希堂。三希堂”陈设幽雅朴素,古朴而不失优雅,清新而富有内蕴。





古话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 紫禁城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据说有房间9999间半,最大的太和殿有2377平方米;最小的三希堂仅有8平方米。三希堂,是乾隆帝私人读书场所,也是心灵的休憩之所。这房子,一半是炕,一半是地。炕宽114厘米,炕的东面挂着三希堂,是乾隆的亲笔。有个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西墙挂了一幅贴落,是郎世宁和金廷标画的《人物观花图》。炕上,左边是玉如意,右边是痰盂,大概乾隆爱咳嗽。





■ 乾隆盘着腿坐在这,前头一个小炕桌,桌上摆三样东西:笔筒,笔山、砚台。东墙挂11个壁瓶。地下摆的三希堂法帖四摞、八盒。乾隆皇帝,领土疆域是1300万平方公里,统治人口3亿,而他的写字间仅有8平方米。



■ 三希堂有三件著名的书法,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山东的王羲之出生豪门大族,官宦人家。祖父做过尚书郎,父亲做过太守,相当于地级市的市长。整个王氏家族都擅长书法。他小时候就练习写字,特别用工,后来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

■ 一次,王羲之到学生家里去,学生的爸爸就特别招待他。王羲之挺高兴,在桌子上留下墨宝,学生送王羲之走后,回来发现字没了!他爸说:“干干净净的桌子写上字,我拿斧子给剔除了,这样好用。”学生惋惜得不得了。如果这桌子留到现在,少说卖一个亿,在北京买栋楼不成问题。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 《快雪时晴帖》不足一平尺,原本是一封书信,共24个字,被誉为“二十四骊珠”。乾隆在帖前写下“天下无双,古今鲜对”。此帖从内府里流传到民间,清朝又到乾隆手里,对此帖的真伪,赵孟頫鉴定为真迹,后流传到三希堂。乾隆把它列为最高神品,爱不释手。



王献之

■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最小的是王献之。别人问王羲之哪个儿子最优秀?谢安说:“那个小的最优秀,吉人之词寡,其以少言,故知之。”

■ 一次,王献之写幅字贴在墙上,王羲之喝酒回来说:“哎,我什么时候写的这幅字?”得知是王献之写的,王羲之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献之特别机敏,他给大官写字,毛笔蘸墨太多,一下掉个黑点在扇面上,他赶紧把墨点弄点水,这么一蘸,画了一头斑驳的牛,深浅不一。大官看后特别高兴,还提了几个字。



王献之《中秋贴》

■《中秋贴》22个字,不足一平尺。《古代碑帖鉴赏》里曾评价: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字势连绵不断,极备法度,誉称为“一笔书”,是学习“二王”书法的珍贵资料。有人拿剪刀把前后剪了一个字一个字的卖,太值钱了!中间这段就是现在看的22个字。



王珣
■ 王珣是王羲之的堂侄,官做到尚书令,字写的好。有句话评论王珣为人和他的书法:“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



王珣《伯远帖》

■ 《伯远帖》55个字。王珣的书法传世的很少,这一件就非常珍贵了。此帖为行书,中国书法简史中评价:“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卷首曾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上有“乾隆御笔”一玺。董其昌评价:“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末民初,末代皇帝溥仪准备把《快雪时晴帖》卖出去,由于糊裱后卷成轴,没能带走。最后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最重要的镇院之宝。



郭葆昌

《中秋帖》、《伯远帖》都很小。1924年溥仪时瑨贵妃就把这两个帖夹杂着带出故宫。后来转手给北京的收藏家郭葆昌,郭葆昌死后由他的儿子带到香港,欲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后没做成。他就抵押给一家香港银行,到期赎不回来。



国家重金回购《中秋帖》、《伯远帖》

1951年,这事让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就派三个人,国家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上海文管会副主任徐森玉专程去香港,经研究鉴定是真的,花45万港币购得,重新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

■ 三希堂,空间虽小,但小中见大,管中窥豹。三希堂,展示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笔意,见证了康乾盛世的人文辉煌。

一方小室三希堂

天下墨宝聚一方

落墨云烟养性深

大美无言成绝唱

         ——长城君语
中国新长城组委会编辑部出品





    关注 新长城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