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积木,陪闺女玩出百变世界!贴心奶爸分享陪玩时光

 

积木游戏可以一直玩到大,我也会一直陪女儿玩下去。...





爱贝睿

基于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儿童教育机构

作者介绍:妞爸,宇宙中心的攻城狮,家有 3 岁 6 个月女宝一枚,爱贝睿忠粉,科学育儿的家庭实践者与分享者。

妞快 2 岁的时候,我给她报了早教班。当时觉得让孩子上早教班是家长的任务,不上怕对不起孩子,更怕耽误孩子(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家孩子是天才,哈哈哈)。

但送去之后,我发现,不对啊,我闺女怎么跟那个老师玩得那么开心!而且是个男老师,我是她爸爸,她应该跟我更亲才对啊?!

这种酸溜溜的滋味,促使我用心观察了老师和孩子的互动过程。孩子在跟老师玩游戏,老师跪在地上,一会儿又趴下,一会儿又穿上人偶服,专业又投入,孩子们被逗得咯咯直笑。

而我,有那么一瞬,内心还产生了一丝「终于有人帮带娃了,抓紧时间看会儿手机」的窃喜!

我忽然意识到,我其实是在推卸责任,把本该自己担负的责任,简单粗暴地推给了早教班!我想让孩子跟我亲近,但又没有在她身上花时间。早教班确实给孩子提供了社交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减轻了看护教养的负担,但打心眼里,我还是嫉妒那个男老师!

哈哈,开玩笑了,其实我很庆幸闺女能遇到那么好的老师。从他身上,我也看到,我和闺女的关系还可以更好!


立志做闺女最亲的人
从闺女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做跟她最亲的人,直到她将来出嫁,我亲手把她交给另一个男人。

早教班上受了刺激之后,我回到家里盯着成箱的玩具思索了很久:玩具闺女从来都不缺,她缺少的只是全情投入的陪伴!细算下来,我每天陪她的时间并不少,但还没有哪样玩具是买回来之后,我能从头到尾陪她玩过一遍的!

其实,玩具就跟女人的衣服一样,不必每件都买,只买一些基本款,比如积木、球类等,只要会玩(会搭配),就能带娃进入一个百变世界!我豁然开朗,那就从陪闺女玩积木开始吧。

我翻了翻书,发现,玩积木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

  • 运动技能和手眼协调;
  • 空间思维;
  •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社会技能;
  • 语言能力;
  • 甚至包括数学能力!


真是一个幼儿发展的富矿!乐高买了那么久,险些浪费了资源。(侥幸!)从此,我开启了花样陪玩时光。

陪玩、育己两不误

顺带提一下,我是一个喜欢追根溯源的人,陪闺女玩耍的同时,我也一直在育己,翻了不少书,查了不少资料。

下面主要说说我在陪闺女玩积木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的几种能力:

  • 数学能力(基础能力);
  • 空间思维(妞她妈是路痴);
  • 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很重要);
  • 语言能力(社交的基本能力)。


玩出生活技能、数学能力、语言能力

有一项非常有趣的实验:研究人员通过 4 岁孩子所玩积木的复杂性,来追踪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Wolfgang et al.,2001;2003)。结果发现,学龄前儿童能玩的积木游戏越复杂,他们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成绩越好。

这个发现在控制了智商水平后仍然成立,让我们有理由认为,积木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不过,也没必要过分追求游戏的复杂度,以免影响孩子的创造性。

女儿 2 岁左右的时候,最喜欢玩的是一个游戏被我们称作「吃积木饭」。游戏很简单,就是让闺女用筷子把积木从一个大碗夹到另一个大碗。当时闺女正在学自己吃饭,每次都弄得满身满地,妈妈和奶奶都很苦恼。这款游戏不仅锻炼了精细动作,解决了学吃饭的问题,她一边夹,一边数数,还培养了数感。

后来,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会在大碗旁边放上她喜欢的小熊,然后引导她:「小熊饿了,它想吃 2 个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认几何图形);它想吃所有红色的食物(认颜色);它吃了 2 个红色三角形,还想再吃 1 个红色正方形,它一共吃了几块积木(简单算术)?」

玩出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搭积木只会垒高高,而有的孩子却会搭各种造型?除了年龄的差别,可能就是空间思维上的差异。

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我们识别物体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运动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记住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想象与视觉化,来形成新的视觉关系。

培养空间思维,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直觉思考能力。

简单来说,孩子将来出门去不同地方,空间思维好的话他就可能快速记住不同的路线,至少不会因为家长不在身边或与家长走散而迷路。就将来的学习来说,空间思维好的话,孩子也会更容易学习几何、地理等科目。

一些研究报道了空间思维和搭建游戏之间的联系。

例如,Yvonne Caldera 和她的同事观察了 51 名学龄前儿童的搭建活动,结果发现:对建筑表现出更多兴趣,并能搭建出复杂结构的孩子,在空间智能测试中表现得更好(Caldera et al.,1999)

相关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Oostermeijer et al 2014; Richardson et al 2014; Jirout and Newcombe,2015),认为原因在于,建筑结构会促使孩子探索空间关系并想象物体的旋转,这有助于孩子养成优越的空间能力。

大约从 3 岁开始,闺女可以用多块积木搭出复杂的房子、围栏或者是拱形建筑来。我不会要求她一味地根据图纸介绍去搭建,而是喜欢发挥她的想象和创造热情跟她玩「无中生有」的游戏。

比如,看完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我会问问她:「你觉得我们可不可以用积木搭出一条毛毛虫?」这对 3 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难,因为她需要打破头脑中毛毛虫平面化的形象,塑造出一个立体的形象出来。这意味着,她必须分析她看到的,并感知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还要弄清楚这些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但是闺女对我的提议很感兴趣,缠着让我帮她搭一条毛毛虫出来。

于是,我开始教她进行定量思考:数一数,比一比。我根据积木块的大小,帮她画了一条放大后的毛毛虫,让她用积木块去填空白——你可以理解成,用积木给毛毛虫的剪影涂色。

具体先让她拿一块有 4 个点的乐高,放在图片上,比一比毛毛虫的头需要几块这样的积木块?然后是肚子和尾巴……手把手完成之后,妈妈帮我们用纸片剪了毛毛虫的眼睛、触角和嘴巴,粘了上去。点睛之后,闺女的小嘴惊成了 O 型,特别兴奋!

虽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无法独立完成,但她尝试的热情一直很高。而且看完一部动画,也会问我可不可以搭建一个积木版的。

我知道,三四岁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还很难同时追踪几个不同的事物。而且,闺女似乎没有认识到计算积木点数的重要性,还不太了解积木点数与准确排列、对齐之间的关系。但我知道,孩子的大脑仍在发展,我需要给她时间……
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假装游戏(比如小熊饿了),帮助孩子设置生活场景(吃饭),然后让他以积木为道具去搭建场景。有时候,还可以通过「你说我搭」的方式,锻炼孩子的社交、沟通、运算和表达能力。高难度的,还可以加入搭建规则,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我的体会是,积木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终身学习。想想为什么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做事之前都会先建立物理模型吧,因为模型能帮助他们测试和探索头脑中的想法。所以,积木游戏可以一直玩到大,我也会一直陪女儿玩下去。

篇幅所限,这次就先写这么多吧。

PS:写篇文章真不容易,大家看在我陪玩这么用心,还勇于查资料,跟大家分享的份上,记得点个赞再走吧。喜欢我的文章,也请留言!谢喽!

小爱说:更多边玩边提升孩子脑力的科学活动,就在未来脑计划 2.0 哟!

相关链接

  • 孩子堆积木只会摞高高?是时候培养他的空间思维能力了
  • 小小积木,居然有这么多开启孩子心智的玩法!必须去看看~


参考文献

  • Wolfgang CH, Stannard LL, and Jones I. 2003. Advanced constructional play with LEGOs among preschoolers as a predictor of later school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3(5): 467-475.
  • Wolfgang, Charles H.; Stannard, Laura L.; & Jones, Ithel. 2001. Block play performance among preschoolers as a predictor of later school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5(2), 173-180.
  • Caldera YM, Culp AM, O’Brien M, Truglio RT, Alvarez M, and Huston AC. 1999. Children’s Play Preferences, Construction Play with Blocks, and Visual-spatial Skills: Are they Rela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3 (4): 855-872.
  • Oostermeijer M, Boonen JH and Jolles J. 2014.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constructive play activities, spatial 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oving performance: a mediation analysis in sixth-grade studen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Article 782.
  • Richardson M, Hunt TE, and Richardson C. 2014. Children’s construction task performance and spatial ability: Controlling task complexity and predicting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Percept Mot Skills. 119(3):741-57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