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再次摘金“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奥林匹克”?一起来看看风靡全球大学的这项比赛到底有多火

 

北京大学获第42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金牌第三!...





编玩边学

分享人工智能时代的

教育理念和养育方式

01


4月19日,邱德拔体育馆。

一场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的比赛正在进行。

时间仿佛静止。

下午1时20分,北京大学代表队第二次提交D题代码,吉如一轻轻咬了咬嘴唇,这时得分榜该题区域变成了绿色,这意味着:代码正确,解题成功。

此时北京大学代表队成为了第一支成功解决7道题的队伍,暂居榜首。

这个结果让吉如一内心泛起了一丝涟漪,但他只是微微颔首,比赛尚未结束。

下午1时51分,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小时,根据比赛规则,这时得分榜要封榜了,之后只会显示提交情况,而不再显示正确与否。

洪华敦和丁力煌似乎忘却了时间,只有手上无意识旋转的小物件,速度时缓时遽,似乎能够泄露一点思维的秘密。

比赛还有最后1分钟,吉如一、洪华敦、丁力煌三人却像等待最后一刻进攻的雄狮,能量在积蓄……

快!OK!Yes !

倒计时30秒时,北京大学代表队提交了第G题答案。几颗因为紧急状态而高速运转的心脏伴随这声“Yes”开始慢慢回到“正常状态”。

第42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北京大学代表队
02


这场被称为“神仙打架”的比赛,就是4月15-1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42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ACM-ICPC)全球总决赛。

北京大学代表队摘得金牌
此次,北京大学代表队派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本科生吉如一、2017级本科生洪华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丁力煌组成战队队,在特聘研究员罗国杰教练的带领下参加比赛。

正是凭借比赛倒计时30秒时的绝杀G题,北京大学代表队最终破解8题,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荣获第42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牌。

该成绩追平了北京大学在2014年获得的历史最佳成绩,也展现了北京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成果。

而对于ACM-ICPC的比赛,北大的优秀竞赛作风也传承已久。

2017年北京大学代表队获总决赛银奖
2017年ACM-ICPC总决赛中,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罗国杰博士担任教练,郭天魁、吉如一、王文涛三位同学组成的北京大学代表队,以12道题目答对9道的优异成绩,从来自各国的133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总决赛银牌(全球第7名)的优异成绩。

而北京大学第一次组队参加上海赛区的亚洲预选赛是在2000年。第一次参加ACM比赛,北大的队伍便获得了亚洲预选赛第4名的好成绩。

之后从2002年起,北大开始有组织的参加地区预选赛,并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获得了全球总决赛第11名、第13名、第14名的优异成绩。



而说到最佳历史成绩,则要提到2014年。这一年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倪泽堃、杜宇飞、罗翔宇三名学生组成的北京大学ACM-ICPC代表队,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总领队李文新、教练罗国杰的带领和指导下,以亚洲第1名、全球第3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总决赛金牌。

这是北大自参与这项竞赛以来,首次获得的全球总决赛金牌(一百多支队伍的前4名获得)。

而今年的比赛对北大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本届大赛中北京大学不仅作为参赛方,更是活动的承办方。

北大此次承办该项赛事,是继2005年上海、2010年哈尔滨之后,中国第三次承办ACM-ICPC全球总决赛,恰逢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此举更有着非凡的意义。
03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ACM-ICPC。

由国际计算机学会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简称ACM) 于1970年发起组织,是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年度国际竞赛。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被誉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奥林匹克。



此次大赛北大聚集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编程精英,共有49935名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11个国家和地区、3098所高校的选手报名参赛,140支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队伍从各大洲区域赛脱颖而出,晋级全球总决赛。

北京大学承办此次比赛并且取得金牌第三的成绩,这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激发更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将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培养和输送更优质的后备人才。
国内高校方面,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均获得银牌。

此次比赛俄罗斯高校包揽了大赛前两名。其中,莫斯科大学作为全场唯一破解9题的队伍,获得世界总冠军;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获得第二名。



在当今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

北京大学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产出推动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思想,努力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04
编玩边学,国内少儿编程教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优质的北大基因让其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成为国内编程教育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2012年9月,创始人郝祥林和李涛在北大成立了“早鸟实验室”,CodePKU团队成立,编玩边学项目正式启动。

北京大学,成为编玩边学开始的地方。

创业之初,团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郝祥林和创始人团队都坚持了下来。

正是科学、严谨、进步、勇于挑战的北大精神一直鼓舞着他们坚持初心,不断创新,不断前行。

编玩边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最终探索出少儿编程的理想教学模式——“哈克尼斯小班”教学。

同时“直播+录播”的创新授课方式,也完美符合了青少年的认知学习规律,成功孵化出数百名国际国内编程类竞赛获奖者以及中美名校保送生。

2017年,编玩边学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团队也从几十人的团队发展壮大为100多人的精英团队,公司获得了知名投资机构数千万元的投资。

在少儿编程领域的探索中,编玩边学人一直秉承北大精神,将自己视为编程科学和优质教育模式的探路者。

编玩边学创始人郝祥林老师和李涛老师
谈到北大精神传承,创始人郝祥林曾经以编玩边学域名(https://www.codepku.com)中的CodePKU作解释:CodePKU,一是起源于北大校园(PeKing University,英文缩写PKU),前身是CodePKU团队;二是 "代码(Code)挑战(PK)你(U)"。

秉承北大精神,专业、严谨、精益求精,这种精神追求已经渗入编玩边学的文化血液,更成为编玩边学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作为国内少儿编程教育的开创者,编玩边学一直致力于为7-16岁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在线编程教育。

如果你想让孩子对编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了解孩子的编程兴趣,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领取免费试听福利。

也许,你的一个决定,会影响孩子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北京大学新浪中心。
▼▼▼
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限时免费领取
价值1000元的编程体验课


点击【阅读原文】,给孩子最好的编程教育!


    关注 少儿编程教育基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