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紫FM】不拿蓑衣换紫袍!在宋朝,真正的“雅痞”是怎样的?

 

酱紫FM...





看点古代很多侠士和文人功成名就以后,看破了红尘,不愿再被功名利禄所劳累,最后是退出江湖,归隐山林。“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


归隐泉林,不仕于时,历来被认为是不遇之士人高尚其志的一种生存方式。在隐逸之士看来,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只有“国君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不臣于天子、诸侯,才能保持道德人格的独立;苦身修行,致力于砥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是令人敬仰的清节。

酱紫FM出品[/b]

值班主播 | 羊城晚报记者[/b] 孙坤



宋朝多隐逸之士,声名远播者亦不少。隐逸者,皆为闲居未仕或终生不仕的山野“闲人”,之所以广为人知,如林逋、魏野、种放等,要么生活多趣闻,要么才具超凡俗,要么人品有高格,而宋初处士杨朴,则三者兼具。

杨朴,字契元,自号东里野民,郑州人。杨朴为人恬淡好静,不慕荣利,终生隐居乡村,唯好诗歌,对写诗几近痴狂,构思诗歌的过程还十分怪异。宋人郑景望《蒙斋笔谈》记载说:

“(杨)朴性癖,尝骑驴往来郑圃(今河南中牟县西南),每欲作诗,即伏草间冥搜,得句则跃而出,遇之者皆惊。”一来诗兴,便趴伏于草丛中冥思苦想,得妙句即一跃而起,每每把路人吓得半死,搞笑而又另类。

《宋史·杨朴传》还说,杨朴曾经“杖策入嵩山穷绝处,构思为歌诗。”泊舟江湖、踏青郊外去寻章摘句者倒不乏其人,但拖着年迈的身体、拄着拐杖进入深林绝顶处构思诗歌的,倒古今少有,颇有点“行为艺术”的味道。
杨朴诗歌俊逸潇洒,语言洗练朴实,内容多涉四时景色和乡野生活,如他的《秋日闲居》诗云:“忽闻高柳噪新蝉,厌暑情怀顿豁然。庭槛夜凉风撼竹,池塘香散水摇莲。鲈鱼鱠忆奔江浦,焦尾琴思换蜀弦。莫遣金樽空对月,满斟高唱混流年。”评者言杨朴诗风颇近中唐贾岛,遂一时诗名远扬,为宋朝士大夫广为传诵和追捧。

杨朴才气超绝,却耿介拔俗,拒高官厚禄如弃敝屣。宋太宗闻其名,以布衣之身召见于便殿,聊学问,试才华,一番交谈,大对脾胃,当场就封官许愿。然而,杨朴既不好富贵,更无心于官场,随即作诗《莎衣》一首,对宋太宗的好意婉拒。诗曰:“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莎衣,即蓑衣,意思是我拥有一件蓑衣,不但软柔舒适,而且四时能用,披着它吟诗垂钓、留连于乡村四时美景之中,人自由、心怡然。蓑衣虽普通到只是草织雨具,但哪怕贵重如紫绶金章(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我也不会拿它去换。于是,力辞而归。不以蓑衣换紫袍,不以蓑衣换高官,其高尚的情操跃然纸上。

后来,宋真宗也闻其异才高格,慕名召杨朴于阙下,有意起用为官。闲谈时,杨朴自言不能作诗,有婉拒宋真宗起用之意。宋真宗一再挽留,又问杨朴,临行有没有人赠诗。杨朴说,妻子送了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听后大笑,知道杨朴真心不愿入仕,强扭的瓜不甜,例行招待一番后,便把杨朴放回家了。

不过,一贯恬淡闲适的杨朴,也有恣意疏狂的一面。据南宋佚名《桐江诗话》记载,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杨朴在道旁小溪中悠闲垂钓,恰本地主管漕运的官员陈尧佐经过,侍从鸣锣喝道,道旁垂钓的杨朴却不让、不顾、不睬,简直目无官长,陈尧佐见此大怒,让人把杨朴带至邮亭(古时传递文书者沿途休息处所)责问,当场让他写供状。杨朴略一沉吟,挥笔写下《绝句》一首,诗云: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紫袍不识莎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一个小小漕官,不知天高地厚,咱虽为布衣,却曾是当今皇上的座上宾。陈尧佐揽诗一看,得知是天下闻名的杨处士,脸色大变,赶紧谢罪,并让侍从将杨朴恭恭敬敬护送回家。
来源 | 《羊城晚报》2018年4月17日A,A14版,作者:晏建怀

图片 | 视觉中国

编辑 | Sofia
猜你喜欢
☞这段视频200000+点赞!他临终前说的这句话,让人泪目…

☞【点赞】“抹灰哥”工地练字震惊网友:哪怕身处尘埃,心中也有山川湖海

☞【酱紫FM】浪漫?刺激?这个广东人举办了中国史上第一场空中婚礼!

活着就是活一种气节,同意点


    关注 羊城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