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会聊天的三类人

 

有了社交媒体后,大家好像都不怎么喜欢说话了。这也导致了大家不太会聊天,容易分分钟把天聊死,而最不会聊天的人,...



有了社交媒体后,大家好像都不怎么喜欢说话了。这也导致了大家不太会聊天,容易分分钟把天聊死,而最不会聊天的人,当属这三类:

1

那些聊天聊成演讲现场的人
生活中我们很怕遇见一种人,自己一个人高谈阔论,不给对方留话语空间,或者话都说不清却要求别人理解他的意思。他们越在自己的语言世界里洋洋得意,我们听得越很生气。

自我沉醉在独白式的对话之中,只会把天聊得又沉又醉。
不少人会将自己的不善言辞以“直率”之名转移,也会将自己的不善倾听以“自嗨”为转移,却不曾努力去改善自己的聊天方式。

坏习惯长期养成的结果就是:聊天的时候,既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也无法真正地理解对方的想法。

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稍微引导对方表达,自己少说多听,形成互动,就有可能促成相互的理解。

精神科医生马克·郭士顿分享了一种避免自己话唠的“交通灯法则”:在谈话的前20秒钟,你面前的灯是绿的,只要你的谈话内容与对方有关,他是会喜欢你的;

接下来的20秒钟,灯是黄的,人们开始对你的谈话内容逐渐失去兴趣,认为你啰嗦;

在40秒钟的时候,灯变红了,这个时候你最好停下来。

除非你非常善于交谈,不然凡是说话超过半分钟的人,都会让对方觉得唠叨。

当我们察觉到对方没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时,听听对方是怎么说的吧,别自己唱独角戏。否则强迫别人听我们的废话只有两种后果:

一、他很想怼回你;

二、他很不想理你。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会营造出一种微妙而尴尬的气氛。
2

那些时刻端着作高深状的人
“有效沟通”、“精准表达”、“一分钟讲清楚你的方案”、“降低交流成本”、“打破沟通障碍”……这些看起来政治正确的用词高频出现在今天的知识付费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引导我们更高效地对外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它也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无聊。

直接、简单地表述有时候少了些人味,特别是离开了工作和学习环境,面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的时候,如果还是习惯性地用射箭那样直戳要点的逻辑去聊天,话题十有八九会被聊死。
那些容易把天聊死的人就像冰块,长期以往,我们也会渐渐远离那些经常把话题送到冰点的尬聊天尊。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聊天如果太执着于“术”,而不在意“道”,懂得多反而容易变成说教。

“那部热播的电视剧你看了吗?女主的人设好温柔好善良哦~”

“你傻不傻,世上哪有这么多灰姑娘,电视剧里都是骗你们这些小孩子的,有空多读点书吧,推荐你一本书《提高智商XXX》好好研读一下。”
谁遇到这样的人不会远离三分?我们不是在课堂更不是在听老妈唠叨。带着说教的语气去聊天往往会让话题止步,说好听这是好为人师,说不好听这就是情商低。

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把聊天跟说教混为一谈的人,当他言之有理的时候,淡定地回一个“哦”即可。
3

那些不自信不敢表达态度的人
微信上经常能见到一些丢表情包像轰炸机一样的人,斗图永远斗不过他,一旦见面了就安静地坐在桌边的小角落不吭声,线下没有了表情包,直接影响了他的正常表达。
还有一些人,面对面聊天的时候只会傻笑,对方说什么她都回:“对,对,对”、“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这两类人表面上是营造了和谐的讨论氛围, 实际上却是潜意识的社交恐惧让他们下意识地用看似诙谐和附和的方式,去掩饰真正的尴尬和紧张。

他们倾听了很多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怕说错话,也怕对方无法接话,既害怕自己不受欢迎,更害怕为对方带来麻烦,所以暗暗地做一个旁听者。
说话谨慎一点、有品位一点、学会倾听一点、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顺着别人的话讲下去,这些都没有问题,只是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聊天状态也很容易得到“噢,你这话我没法接”的反应,因为你正在逼对方唱独角戏。

害怕聊得不好,害怕三观和别人不同,都是不自信的心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思想也只有在碰撞之后才能产生火花。
想和对方真正交心,勇敢地表达态度,对外开放自己才是最好的聊天方式。


    关注 爱奇艺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