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走进现实主义题材:解码都市女性剧的创新路径

 

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挖掘新型女性形象,成为都市女性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文 | 花仔

来源 |  深度文娱

回顾Q1的电视剧市场,不难发现都市类电视剧呈现出一种霸屏的态势。从单台新上电视剧平均收视率来看,前五位分别是《恋爱先生》《美好生活》《谈判官》《好久不见》和《老男孩》。

进入第二季度后,《北京女子图鉴》《金牌投资人》《海上嫁女记》等延续了这一态势,并将镜头更多地聚焦在都市职场女性身上。



单从女性视角来看,这些电视剧少了传统电视剧中女性固有的家长里短、婆媳斗争,更加关注都市女性个体的生存状态。

都市女性剧并非是一个新兴的剧型形态,自《欢乐颂》走红后,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注意到女性的生存状态,以细致的触角描绘她们在都市生活中的情感波澜。

大量都市女性剧的扎堆出现是否会步上同质化的老路,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挖掘新型女性形象成为都市女性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差异性创作思路:

打造多样脸谱,解码多类型职场女性



从生活中提炼某些性格特点,反映女性生活的某些侧面,塑造脸谱式的典型人物形象被视为电视剧创作的法宝。

从2004年电视剧《粉红女郎》中的“结婚狂”“万人迷”“男人婆”“天真妹”,到2016年《欢乐颂》中性格鲜明的“五美”,脸谱化、标签化的人物形象从未离开过大众的视野,而且愈演愈烈。

《猎场》《外科风云》《特勤精英》等行业剧热播后,都市女性剧又增添一组新型脸谱,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人员在原有性格标签的基础上,融入特色的职业内容,打开崭新的处女地。

无论是《海上嫁女记》中何念晴为人称道的金牌经纪人身份,还是《金牌投资人》中苏晋指点商场的投资人职业,甚至是《北京女子图鉴》中陈可最终的自媒体职业,都使在女性人设中自然而然地加入创新元素。



这类都市女性剧不仅讲述了女性独立向前、励志向上的生存状态,而且深度解读地当下社会中一些新型职业的日常,多种特色标签的融合使许多热剧的人设剑走偏锋,打破同质化创作模式的桎梏。

除了为都市女性加入职业标签,剧作人还从年龄、背景等多方面挖掘多类型的女性人设。

从《北京女子图鉴》中最底层的“北奔”族,到《金牌投资人》中令人欣羡的霸道女总裁,再到《海上嫁女记》中何念晴式的中年女强人,她们有的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小城女青年,有的是多重光环加身的职场女王,有的是事业有成却对感情犹豫不决的中年女性。



她们都拥有现代女性追求独立的固有属性,同时也在自身独有的标签下,为观众带来不同领域的职场打拼与情感波澜。

正如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女性一样,都市女性剧也从生活出发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主角,不走同质化的老路。

直击大众敏感神经:

真实还原当代女性,细致描绘情感波澜



女人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但关于女人的陈词滥调,却会被时代无情的抛弃。现在,如果谁还认为女人是天生的弱者、天生的依附者,给女人贴上软弱、虚荣、小心眼等刻板印象标签,那他离遭白眼就不远了。

过往电视剧中的女性多为家长里短、婆婆妈妈,而这样的形象早已不适应当下社会生活中的观众需求。如今,可是一个属于“大女主”的时代。

时代在进步,“巾帼不让须眉”早已不再是传说,越来越多的女性依靠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完全不逊于男性的事业成就与社会地位,独立、自强正在成为当代女性全新的身份标签。

她们需要看到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更多元的荧屏女性形象,而都市女性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女性追求独立的思想状态与心理预期,赋予女性更深刻的独立意识,也形成了戏剧审美上的陌生感与新鲜感。



当然,表达女性追求独立的生存状态并不是将所有的光环复加其身,使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更不是一味地为女主角设阻,塑造纯情悲催女的形象。

影视艺术作品最大魅力在于其可以还原生活的本真,又起到警醒社会的作用。

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不必刻意高于男性,也不能低人一等,在势均力敌的背景下真实还原女性的生活状态与细腻的情感波澜,更能让观众产生真切的代入感和共鸣感。

都市女性剧的热播也透露出一个可喜的现象,女性视角真正地进入电视剧创作行业中。以往电视剧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一般执行着浓重的男性凝视功能,而近期热播剧中的女性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在最新几集的《北京女子图鉴》中独立打拼的陈可一个人去医院输液,一个人拖着板车搬家,她并不是请不起搬家公司,也不是找不到人陪着自己去医院,只是这个时候的陈可下潜意识里选择了孤独。



这一情节正是女性化叙事的典型体现,通过极致的细节来展现女性微妙的心理变化,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地与受众达成情感共鸣。

扩延题材边界:

将历史大女主剧热潮烧进现实主义题材



目前较为成功的大女主剧一般是以历史题材呈现,女主们起初并不被看好,却特立独行、干练聪慧,最终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大女主剧突破了对女性的刻板叙事,是一种正向的发展潮流。

如今大热的都市女性剧多少带有历史大女主剧的影子,编创人员打破题材的限制,扩延已成熟故事模式的应用边界,将诸如宫斗戏中从小白兔到女皇的人物发展模式应用到现实主义题材中,借助女性成长共通的路径,打通历史与当下的阻隔,将大女主剧热潮引进当下。



当然,现实主义题材下的大女主剧创作面临更严格的观众考验,如何树立一个典型的、又接地气的真实人物形象成为编创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样本置于舞台中央,任由观众打量其任何一个人性侧面,外表的独立强势、内心的依赖细腻、情感的细微波动,都可能让都市女性找到自己的身影,也都可能成为观众与自身经历的比对点,无形中为编创人员增添难度。

毫无疑问,一部成功的都市女性剧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镜鉴意义,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会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要求编创人员更深层地接触生活,了解大众,塑造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


    关注 有点儿内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