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母亲节提醒各位爱心妈妈,孩子的教育培训并不是越早越好

 

在不断拔苗助长当中,可能一个孩子他的技能有所增加,知识有所增加,但是他的人格萎缩了,性格扭曲了,很多动力因素都消失了,他甚至不热爱生活了。...

 ◆ ◆
文 | 趙玉平
在母亲节这一天,打开朋友圈,看到的全是对母亲的感恩和对妈妈的祝福,这些美好的话我们平讲平说就不重复了。今天我想讲一个对母亲,特别是年轻母亲的忠告(除了感恩和祝福,我们也给点忠告啊)。
我的朋友里边有刚当妈妈的年轻母亲,她们跟我沟通了一件事,说想让孩子提前学点才艺、学点技能。有人甚至跟我探讨,提前让孩子学点什么人工智能、计算机编程,不成就掌握点区块链,你说好不好?这样的想法让我哭笑不得。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
双胞胎爬楼梯实验
。心理学家格塞尔安排了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的一个从出生之后的第48周就开始练习,每天练十分钟,孩子代号是T。而他的双胞胎兄弟在出生之后的第53周才开始练习,每天也练十分钟,我们把这个孩子称为C。T和C都练习到54周结束。也就是说T练了七七四十九天,而他的双胞胎兄弟C只练了二七一十四天。训练结束以后,测试了两个人爬楼梯的水平。大多数人都认为肯定是训练8周的T表现会更好,实际上的结果却特别出人意料。训练2周的C比训练8周的T爬得更快、表现更好,而且还有更多的专注和热情在里边。
专家分析,原因特别简单,在48周的时候,孩子的身心都没有成熟,都没有准备好去学爬楼梯,在这个时候安排训练只能是事倍功半,拔苗助长。相反,到了54周,他已经准备好了,身心都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了,在这种情况下学那就是事半功倍!
双胞胎爬楼梯的实验告诉人们一个特别简单但极其重要的道理,
教育培训不是越早越好,学前教育不是超前教育,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教育培训必须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安排的学习任务必须要跟孩子的发展阶段相匹配。
比如说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外语,在三四岁的时候学点口语还可以,但是要学书面语他就不具备相应的认知基础、心智模式。尤其是要学点阅读理解、学点语法就更加不合适了。孩子只有到了五岁半左右才具备这样抽象的认知能力,如果学得太早了,只能像学爬楼梯的T一样,越学越慢。
提前学不会增加优势,就会变成劣势
所以提醒各位家长,
早期教育不是超前教育,不是提前教育
,大家必须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往往会落入一个怪圈,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小学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课程,到了大学提前学点硕士、博士的课程,等读了研究生回头再补幼儿园的课程。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在不断地拔苗助长当中,可能一个孩子他的技能有所增加,知识有所增加,但是他的人格萎缩了,性格扭曲了,很多动力因素都消失了,他甚至不热爱生活了。这就是提前教育的恶果。
中国有一句俗话,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是充满爱心、充满期待的,总希望帮他多做一点事情。火热的爱心有时候并不起正面作用。比如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游戏是耽误时间,是浪费时间,就应该抓紧时间学点知识,学点技能,学点才艺。可实际上游戏是孩子发展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感官,促进心智模式,刺激大脑。一个被剥夺了游戏权力的孩子,他的身心都会萎缩,都会蜷缩。
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特别怕的家长非常浮躁,处处超前,事事提前,安排孩子提前学知识,练习读写算,或者进行绘画、弹琴、音乐、舞蹈等才艺的培训。任务安排得特别多,特别满,资源给的特别足,而且老师的水准也特别高,唯独没有考虑过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是否具备了这样的身心条件?你给的任务是否和孩子的发展阶段相匹配?匹配了就能形成好结果,不匹配只能是拔苗助长。
所以,在母亲节这一天,我们郑重提醒各位家长,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沉得住气,不要拔苗助长,动手太早效果不好。如果有人在旁边总撺掇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赵老师推荐大家一句话去怼他,这句话就是:
人生是个漫长的马拉松,以冲刺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冲刺,那必然会死在半路上。这个才是事情的真相。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如果您觉得内容不错的话,不要忘记传播。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需知”



趙玉平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北京九思书院创始人

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


微信ID:pingjiangpingsh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平讲平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