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科学·常识》:为国人写出这样的好书而高兴

 

如果说一本好书不仅要阐明作者的观点,还要从多方面给人启示并引发读者思考,那么这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读完了陈嘉映先生所著的《哲学·科学·常识》,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欣慰感与兴奋感,我欣慰的是这是一本好书,自己用来度这读这本书的时间没有白费,这本书能够在多个方面或给我启示或引发我思考;我兴奋的是,像作者这样的中国学者默默地钻研探索,在自己的领域已达登顶之境,为不曾多见但已所见的中国学者写出的好作品发自内心高兴。

读罢该书,我迫不及待地推荐该书。可是,面对着电脑屏幕,我又不知道从何写起。满脑子里都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和思考,这种知识获得感和思考快感竟然有些让我不知所措了。

从结构上来说,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科学发展的历程,第二部分则探讨了与科学相关的一些概念,比如,实验和数学化,还通过与哲学进行比较的方式探讨了科学的特征。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背景和基础,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延伸。

读完全书,才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把书名定为《哲学·科学·常识》。纵观全书,作者通过多方面的讨论理清了哲学、科学与常识之间的关系:哲学依据常识通过推理而得出结论,哲学意义上的结论不会离常识太远,即使与常识相悖,基于常识经过几步推理就可以理解;科学依据数学和实验得出结论,数学是一门很精确的语言,适合于长程推理,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与现实困难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很多科学结论是无法依靠常识来理解,甚至与常识完全相悖。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初始阶段,哲学与科学是分不开的,比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一门哲学著作,严格来说,这是一本自然哲学著作,但这本书也孕育了科学的种子,因此,作者把这一时期的科学称为哲学-科学。作者以天文学为例简述了科学的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希帕恰斯提出了均轮-本轮说,托勒密发展并完善均轮-本轮说,至此古典的天文学模型已经非常完善,预测力也很强。近代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引起了广泛关注,开普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星运行三大定律。近代科学开始发展,伽利略和牛顿则构建了完善了近代科学体系。科学的脚步不会在此停留,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很快就来了。诚如作者所言,哲学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背景,提供了营养,但哲学并不是科学的初级阶段。

这本书的特点有三:第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虽然作者讨论的是极为艰深晦涩的科学哲学问题,但作者通过举例、打比方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不难懂。第二,客观开放,不偏不倚。身为哲学家的作者在论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时,并没有偏袒哲学,而是说了不少关于科学的“好话”。这与目前流行的自说自话的模式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作者崇高境界的反映。第三,文笔优美,行文有势。作者说,好的哲学论述应该像诗一样优美,从多个方面给人以启示。哲学讲究启发性,科学讲究严谨性。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是一本哲学著作。

这本书对我的启示有四点:

第一,虽然感应思维与现代科学大相径庭,但感性思维所创造的认知原型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人类的认知大致可以划分为:感应思维-经验思维-思辨思维-科学思维。虽然感应思维是初民的认知思维,没有道理,更没依据,但这种思维创造出来的认知原型仍在起作用,比如,开业要选个好日子,重要场合要有一定的仪式,等等。因此,我们并不能说感性思维已经进入了历史垃圾箱。

第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若有必要,可以在哲学中汲取一定的营养。科学研究是以提出假设为起点的,然后通过实验或收集实际数据来验证假设,那么,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好假设呢?哲学也许可以提供帮助。毕竟,哲学的历史早于科学,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哲学一直在提供营养。

第三,虽然现代人已经认可科学结论可以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但这里的“科学结论”被更多地定义为“自然科学的结论”。社会科学研究所得结论要想得到人们的认可,还是不能离常识太远,即使与常识相悖,也要让人们在短暂的几步基于常识的推理之后就可以理解,不然,社会科学的结论很难被认可。从这个意义而言,当代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哲学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当然了,能否被认可并不是判断社会科学研究结论的标准,再说了,即使当代不被认可,也不意味着未来不被认可,从这个意义而言,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并无不同,都是要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构建整体理论。

第四,对于科学理论而言,解释与预测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儿,定位有所不同。这里的“预测”是指预测到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新事物。比如,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到新元素的存在,这种新元素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可以在实验室中生成。科学理论是对繁芜复杂的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的总结,只要对规律和机制把握得足够深刻,理论的解释力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跨越时空的限制,这样一来,理论就不仅可以解释已经发生过的现象,而且可以预测未曾发生过的新现象了。科学理论的任务在于解释世界上的某些现象,但是,对于同一类现象提供解释的理论有很多种,那么,到底哪一种理论是可靠的呢?这就要看哪种理论能够准确预测新现象了。因此,能否准确预测新现象成了评价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果说一本好书不仅要阐明作者的观点,还要从多方面给人启示并引发读者思考,那么这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关注 文光荐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