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爰得其所”

 

“爰得其所”是宁海桑州镇南部的屿南岗上,夏家自然村的一座破落旧院子,尚未倒塌的马头墙上,有石刻图文,写有“爰...






“爰得其所”是宁海桑州镇南部的屿南岗上,夏家自然村的一座破落旧院子,尚未倒塌的马头墙上,有石刻图文,写有“爰得其所”四个楷体字,为阳文。

那里的一大片古建筑群体,青砖灰瓦马头墙,尽管大部分已倒塌,却能依稀读出其惜日的辉煌。东南侧,便是著名的古树丛,有百年以上的古树十余棵,说明,夏家自然村的历史较为悠久。“爰得其所”,依照个人的理解:爰,为这里或这儿;得,在这里应为满意或理想;其,即他或他们,往远处想,也有它或它们的含义;所,为居所,即居住的地方。合起来为:这儿是他们的理想居所。我想,也许是前辈们希望后人们,珍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墙一砖吧。好在,后人们也没有辜负先人们教诲,历尽沧桑,屿南岗早已成了台郡道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先秦时期的诗集《诗经》里,有一首诗叫《硕鼠》,其中有一句著名的诗:“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估计昔日的主人,取自于这则典故吧,只是把我改为其。实际上,他是告诉人们,这儿是理想的居所。而另一层意思,恐怕更多是为了避嫌吧,省得惹上对朝庭不满的罪名。这里远离市井,没有纷争,山清水秀,古木参天,百姓安居乐业。居住在这里的主人们,不但爱护自已定居的乐土,而且一定是十分的关爱草木众生们栖息的地方,因此,才会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古木参天的幽绝环境。明初著名的儒学大家,方孝儒先生的表兄卢原质先生的故里,便是离夏家不足十里的田洋卢古村,同样是一处古木参天的幽绝之处。也许,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杰吧,据史料记载,卢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小有的清官与好官,与方先生同为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小小的屿南岗上,汇集着彩色石头村大岗头,风情古村外山郑,早茶园地外洋等十余个自然村。岗上有浙东第一玉兰树,华东第一水帘洞,台地天池与祈梦圣地山头槽等名胜与古迹,以及紫云庵、上沨寺等百年名刹。

屿南岗西侧坡下,为著名的宁西古族麻家村,其北面有隔溪相望的陈家自然村,村内有著名的古民居“陈家三台”。其建筑风格,即为“九宫格”。它呈现给我们的是古人的智慧与远见,其中的二大功能,即便是现在,依然是处于时代的前列,非常了不起。一是防盗功能,因依据九宫格而建,盗贼是进去容易出来难;二是防火功能,九宫格的最大特点,便是每一台楼都是独立,却又是相互关联的,隔着二道高高的围墙,形成弄堂,即便对面着火了,因有墙弄隔开,也很难烧过来,起到避火带的作用。因此,任何一台房子发生火灾,都不会殃及其它各台的房子。陈家三台,经历百年的风雨,如一位世纪老人,虽历经沧桑,却老而弥坚。陈家西面由西南及东北,依次有五座山峰,从屿南岗上远眺,酷似五匹脱缰野马,奔向屿南岗上的山头槽,故有“五马共槽”之说。其最高峰为车角平,车角平的东北半山坡上,有号称宁海布达拉宫之称的长田头古村。山村依山坡而建,沿坡层次分明,远望整个小山村,恰如一座宏伟的宫殿。村前山坡下的层层梯田,长短不一,居说最长的一丘田,长约百米。居村里的长者讲:村里居住着李姓村民,宋未明初从梅林的花园迁入,有祖训传下,要求这里的李氏子孙,以耕种为生,长守田头,切莫入仕为官,或经商成贾,故此,取村名为“长田头”。意为长守田头,子子孙孙不要相忘。如今的长田头村,已经成为一座空村,坚守着最后的故土的战士,居然是村中的老人们。

与其一水之隔的北面,也有一处幽雅的地方,那就是王爱山岗。当年陈王从万里之外的陕西终南山,一路南行,追寻理想的乐土,历尽千辛与万苦,终于在王爱山岗的一隅,寻得一方乐土,算来也已一千余年唉。历史的进程继续前推至明未的癸丑年三月未,也即一六一三年的五月十九日,沉寂了千年之久的王爱山,终于迎来了一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先生,用二百余精辟的文字,准确地赞扬了这方存在于大自然优美环境下的乐土,并称其为天台山的幽绝处(见《天台山日记后》中称天封为天台幽绝处,实际上,这也代表徐先生从筋竹庵一路走来的心境)。无论是徐先生,还是与其同时代的传灯大师,在他们的笔下,王爱山无疑是一处圣地,是他们眼中的理想居所。是一处“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的世外桃源,与“人行天上,云生足底”的人间仙景。

国人对于居所的选择,历来都是非常的认真与重视,浸透着氏族的风俗与文化,更是透出古人对于建筑艺术与居住文化的理解与展现。每一处居所的选择,都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因此,我们应当尊重老百姓对居所的选择,少一些行政干扰,更多地让老百姓自己去选择。对于祖先留下来的乐土,我们有责任把他们保护好。也许,构筑一方乐土,需要百年千年,而挥霍一下,仅需倾刻,再想到要构建,却又要数百年唉。宁海西南有四镇,即黄坛、前童、岔路与桑州,其中仅前童有过开发,尚有三镇,处于待闺之中,特别是桑州的清溪,估计是宁波市与台州市唯一的,没有被开发过的县级主要水系。非常难得,价值连城。听闻要在清溪造水库打山洞,个人认为不可取,即便要动,也要高姿态一点,禅让给我们的后人去办。倘若,我们都办了,那么后人拿什么去办?倘若徐霞客先生是千年一遇的奇客,那么,再过六百年,又会有一位奇客将要走进王爱山,更或是桑州。而奇客走进去的唯一条件,便是原生态,要有幽绝的环境,更要有陟山岗三十里遥无人烟的连绵群山与碧水蓝天,否则,我们拿什么去迎接下一代的游圣?

开发,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名词,是掘金的必要途径,一经开发,很难恢复原样。不如保护利用来得实在,当然,这需要政府部门掏出更多的钱,收获更少的利。

如何去保护利用这方乐土,个人认为:一是将桑州的油菜花节成为历史,并且在油菜开花的季节,停止无关车辆驶入,去桑州观赏油菜花的游客,必须从桑州步行进入,以减少汽车尾气对屿南岗的污染,更好地打制造出优质无污染的桑州有机菜油、有机茶及有机果蔬;禁止在古村或古树丛附近露营与烧烤,以防油烟对古迹古树丛的破坏;三是打通与修复古道,特别是徐霞客古道,尽可能地去重现昔日游记中王爱山的风貌;四是到这一区域游玩的游客,坚持以步行为主,打造良好的生态区域;五是发动更多的乡贤,挖掘更多的历史遗迹与典故,极大地丰富区域性旅游内涵;六是坚持不炒作,不忽悠,保护与利用好生态环境,更好地为民服务,造福于后人。

——END——
作者:杨晓阳,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

编辑:野客。

桑洲专辑

杨优芬:记忆中的桑洲

杨晓阳:“爰得其所”

杨晓阳:桑州,你好!

周卫平桑洲诗联集|胡明水书法

祁梦紫云庵 鸿运自然来

杨晓阳:踏春寻梦 印象桑州

程苗彩:桑洲随笔

杨晓阳:宁海城外桑州驿 霞客笔下台郡道

麻绍勤:牵挂慕湖山

叶雅琴:美丽慕湖山 乍看有田田

周照才:文化大村下洋周

袁伟望:我对桑洲的理解

卢秉仁:文脉书乡育英才

葛云高:探访华东第一水帘洞——麻源洞

葛云高:品味九宫豪宅——陈家三台

秦学军:桃坑,桃花源?

陈菊华:在桑洲,当油菜花遇见古筝

王静雅:桑洲寻幽

卢秉仁:千年古村 佛光普照

童章回:桑洲形胜

陈彬:桑洲驿

仇叶祥:充分利用独特资源 努力做大桑洲旅游文章

周林云:驿站·古寺·学堂

陈彬:麻岙岭与洄澜楼

林克刚:关于重建“桑洲历史文化街区”的设想与建议

叶国秀:桑洲山水春日行吟

王静雅:悠然见南山

麻绍勤:花海茶乡 美满桑洲

童铁策:走进桑洲缅怀先辈

童铁策:当年霞客留指向 今述革命先驱之功绩——记宁海中学创办人之一王育和

李晖:桑洲老街的保护与开发

李晖:桑洲老街

李晖:桑洲驿古今史话

周林云:桑洲清溪

叶修德:民间传说|桑洲地名的由来

袁哲飞:桑洲乡村旅游的文化灵魂

王永财:桑洲的饮食文化

林巧玉:创建“清溪翰林文化生态园”之我见

陈勤勤:桑洲徐霞客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开发设想

陈勤勤:散文:古韵桑洲

陈勤勤:诗:题屿南冈紫云庵(外一首)

徐巧琼:黄罗洋访春

麻绍勤: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开展“寻古驿 访边界 花海茶乡添风彩” 桑洲采风活动

周照才:桑洲旅游开发之初探

陈涛:白岩学堂

赵聪芬:当年古驿霞客指 而今桑洲人心向

杨晓阳:秋高气爽攀骡峰 台郡道上访古村

赵爱娥:品茶赏花 走村访古 ——桑洲乡村旅游发展之管见

杨晓阳:踏春彩石村 寻梦九宫格

陈涛:千金难买……

周林云:没有极度寒冻,哪来无限风光?请看!

周明礼:高居全宁海的一个人、一个村、一个祠堂、一个书院!不看你会后悔一生!

葛云高:稀罕|桑洲人从小食用的竟是御用稻米

周林云:桑洲外岗还藏着这么多的古董,你想收藏吗?

周明礼:南部边陲重镇桑洲的自然景观你都知道吗?

杨晓阳:西南边陲领秀色 宁台山村感风情

周衍平:沧桑白岩寺

戚天法:孟姜女的故里竟然在……

周明礼:宁海历史上科举功名最高的人竟在……

陈涛:孟姜女送寒衣

周衍平:永乐寺为啥没有四金刚

葛云高:桑洲驿的诗情是徐霞客留指向的渊源

王高富:地灵人杰话桑洲

周明礼:游灵公山记

王高富:桑洲的风物特产话古今



你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吗?请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加入我们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 宁海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屿南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