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苹果育种史及新兴育种技术

 

聊聊日本的苹果育种史,展望果树育种新天地...




日本苹果育种简史



明治(1868~1911年 )维新时期的日本从之前的‘闭关锁国’转向‘全盘西化’式的改革,国门开放,苹果商业化栽培也是从那时(1870年代)逐渐出现。当时主要是从国外引进品种,至1900年代陆续从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引入了约300个品种,从中筛选出了7个主栽品种(‘American  Summer Pearmain’,  ‘Ben  Davis’,  ‘Fameuse’,  ‘Jonathan’,  ‘Smith Cider’, ‘Ralls Janet’与 ‘Red Astrachan’),在1940-1960期间光‘Jonathan’(‘乔纳金’)和‘Ralls Janet’(‘国光’)这两个品种就占了85%的份额。

二战后,在本土育种者的努力,老的外来品种逐渐减少,自主育成的新品种逐渐成为主角。至2014年日本前4大苹果主栽品种分别为:‘Fuji’(‘富士’,53.5%)、‘Tsugaru’(‘津轻’,11.2%)、‘Orin’(‘王林’,7.4%)和‘Jonagold’(‘乔纳金’,6.9%)。


日本主要苹果育种机构及育种成就

青森县苹果试验场 Aomori Apple Experiment Station

现在改称‘苹果研究所 (Apple Research Institute),1928年开始启动苹果育种,至今已注册了19个品种和25个未注册品种。其中比较著名的品种有:‘Mutsu’(在中国叫‘陆奥’,在美国叫‘Crispin’),是日本第一个苹果注册品种(在1949年);‘Tsugaru’(‘津轻’); ‘Aori  27/Chiyuki(TM)’ ,一个果肉不会褐变的品种,2014年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Aori  15’/Hoshi  no  Kinka(TM)’  ,一个晚熟耐储品种。

国家果树研究所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Fruit Tree Science

1939年开始启动苹果育种,最大的贡献就是‘Fuji’苹果的育成(1962年注册)。

地方研究机构

如岩手县农业研究中心( Iwate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育成了早熟品种‘Kiou’;长野县果实试验场(Nagano Fruit Tree Experiment Station)育成了‘Shinano Sweet’(有人译作‘红颜姬’)和‘Shinano Gold’,栽培面积正在逐步扩大;还有山形市(Yamagata)、宫城县(Miyagi)、福岛市(Fukushima)、群马县(Gunma)、石川市(Ishikawa)等地方上的研究机构也都育成了一些品种。

个人(种植户/工人等)

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大名鼎鼎的‘Orin’('王林')就是福岛县的某位同志从‘Indo’בGolden Delicious’杂交组合中选出的,具体是哪位查不到了,搞苹果的同行们给我留言呗!

A:'Fuji'(‘富士’,1962年注册);B:'Tsugaru'('津轻',1975年注册)
C:'Orin'(‘王林’,1952年注册);D:'Shinano Sweet'(1996年注册)
E:'Shinano Gold'(1999年注册);F:'Toki'(2004年注册)
G:'Aori 27/ChiyukiTM'(2008年注册);H:'Mori no Kagayaki'(2011年注册)



苹果育种技术的发展

找DNA标记,开发MAS

抗性是主公方向:例如,找到了黑星病(Scab)抗性主效基因Rvi15(Vr2)和Rvi6(Vf),2013年他们针对这两个主效基因开发出DNA标记并筛选出了抗黑星病的品种‘Aori 25’(含有Rvi6抗性基因)。但单一抗性基因远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需要聚合更多抗性基因才能发挥更大效用,因此需要更多的抗性基因标记。

这一点瑞士人走在了前面,2009年该国Changins-Waedenswil研究所的Patocchi搞出了9个黑星病主要抗性基因(Rvi2, Rvi4, Rvi5, Rvi6, Rvi11, Rvi12, Rvi13, Rvi14和 Rvi15)的标准SSR标记,这样用来筛选高抗后代就方便高效多啦!此外,高品质+聚合多种抗性基因是今后MAS的主要研究方向,又是瑞士的那个研究所在2008年还搞出了能检测两个黑星病抗性基因和一个白粉病的抗性基因的DNA标记并应用于育种群体的筛选(下图),将10000个单株一下子降到了4000,60%的工作量去掉了,这实在是帅。国内的同行们加油啊!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标记以及高效检测的方法!



相对于抗性标记的诸多进展而言,果实品质相关的标记开发则显得不那么亮眼,大多还处在寻找QTL和候选控制基因的阶段,离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还有距离。不过倒也不是没有,例如果肉硬度这个性状与果实质地和储藏性能密切相关,前人证明Md-PG1基因与硬度密切相关并加以定位,意大利人S.Longhi于2013年找到了3个可用于筛选Md-PG1基因的单倍型标记,欧洲果树育种家发起的FruitBreedomics programe(点击查阅相关介绍)也找到了一个筛选Md-PG1基因的SNP标记(PG_FEM_LC_19),并应用于了MAS。

新兴育种技术

全球联合,大协作出大杀器



HiDRAS((High-quality Disease Resistant Appl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RSC(The international RosBREED SNP consortium);

 the FruitBreedomics  Project

这些跨国的育种联合研究组织开辟了果树育种新层级,能够加入其中必将促进本国育种水平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

  • Trans-grafting用转基因砧木来改善接穗的某些性状,而产品不是转基因的,可以避免一些争议。但貌似该技术本身却存在一些争议,因为观察到RNA和小RNA在砧木和接穗间都可以通过韧皮部转移的现象;
  • ALSV vectors(ALSV,Apple latent spherical virus苹果潜隐球形病毒,用其作为转基因的载体会比较高效,因为病毒载体比常见的细菌载体更易侵染宿主,且表达量大,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庞杂的组培转化程序!另外,该病毒在苹果上没有发病症状,病毒不会通过花粉和种子传播,是非常好的转基因载体。利用这套系统,日本岩手大学的Yamagishi相继实现了拟南芥中控制开花的AtFT基因在苹果幼苗中的表达, 以及实现对苹果自身的抑制成花基因MdTFL1-1的沉默,从而达到缩短童期,提早开花的目的。
  • Genome and epi-genome editing。就是现在大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ZFN, TALENS, CRISPR/Cas9和这两天火爆朋友圈的NgAgo-gDNA ),直接有目的性的对基因组做手术以创造新的可控的变异材料,告别以前用各种诱变手段来创造不可控的变异。
   介绍国内外果树新品种、从事果树育种与科研的相关机构及育种科研进展,传播果树育种相关知识,结识果树育种人。

赐稿、交流:meisongdai@qq.com


    关注 果树育种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