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秘诀是不和任何人比,包括自己

 

生活中每时每刻似乎都存在比较,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没有那些参照物,也许每个人都过得不错,你的幸福感会提高很多。...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快乐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让我自己既快乐又踏实的秘诀有两点:第一是做自己,100%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第二是不断成长,不断升级。本周末的会员语音分享一个我自己快速成长的秘密:善用「工具思维」,Work Smart,NOT Hard。快乐的秘诀是不和任何人比,包括自己

作者:星言

来源:星言说(ID:xingyanspeak)

本文选摘自其新书《愿你历经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人在摆脱温饱的困扰之后,一般就会开始寻找自我的证明。而证明的起点和终点就是比较。对于人这种群居动物而言,比较,几乎是所有开心和郁闷的来源。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我们几乎都活在比较之中。

比成绩,比学历,比升迁,比车房,比谁的关系更硬,比谁和谁的关系更好,比谁对象条件更好,比谁的孩子更有出息。

还记得吗?小时候父母把我们跟别人家孩子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潜台词都是:「妈,能不比了么?」「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什么都好?」

后来我们忘了自己曾经的烦恼,到了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也不免加入了比较的阵营。人是如此矛盾的生物,总是渐渐做着当年不喜欢的事,渐渐成为自己曾经最为鄙视的人。

年轻时候的比较虽然「劲劲儿」的,但真正能影响到心情的占少数。原因是那时候大家思想更简单,并且也大多没有被生活的艰难磨砺到无奈,不得不妥协。

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未来会更加光明美好,当对未来有希望、对自己还有信心的时候,眼前对比出来的暂时弱势也就不那么刺眼了。

而长大以后,从学校步入社会,三十而立,尤其是应该立却还没立起来的时候,比较的结果就会显得尤为戳痛人心。

因为在这时候,大部分的人,生命的轨迹已经固定,生活的成败也已经初见端倪,总觉得一切已成定局。

工作不管好坏,不敢再随意变动,大部分人已然可以看清自己十年后的样子。很多人的另一半已经选择完毕,是不是合脚都要自己忍痛走完。我们的人际关系基本固定,即便有几个新来的朋友,也似乎很难交心如从前。

所以,比较的结果往往是让自己既焦虑又抑郁。

朋友圈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了解各种讯息,却又容易在博览天下的同时悲春伤秋——因为总有比你过得好的人。

生活中每时每刻似乎都存在比较,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没有那些参照物,也许每个人都过得不错,你的幸福感会提高很多。

看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时,里面有个经典片段:

三个男主人公是好朋友,其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兰柯考了第一名,另外两个人平时始终和兰柯腻在一起,关系很铁,但在看到榜单的时候,还是相当失落。

于是感慨:「朋友不济,你会难过。朋友发达,你更难过。」

这段表白相当说明人性。比较是人的天性,哪怕面对的是最好的朋友,也不免会在对比中变得失落。

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的更多时,当我们陷入与别人无止境的比较时,我们的焦虑感就会不断打扰我们。

如果你留意生活的细节,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你可能很容易发现,这世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事,就是亲近的朋友比自己成功。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里面说:「有些人的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而另一些人的一丁点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 世界上最难忍受的事,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一对夫妻本来生活平淡幸福,但一次久违的同学聚会,看到别人都混得比自己好,开奔驰宝马,房子几套,别人家的孩子就读于重点学校,就会瞬间黯然神伤。

一场本该愉快的聚会后,留给夫妻的是辗转难眠,内心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本来在家待得好好的,刷了会儿朋友圈,里面都是各种旅行美照,恩爱图片,各种生活的小美好,然后低头看看自己,全是丧和水逆,本来平静的心情会莫名起一点波澜。

明明这些都是好朋友的日常,怎么就看着这么闹心了呢。更夸张的是,有人关掉手机也还会浮现一些画面,闪过一些只言片语,让自己陷入烦躁之中。

实际上,一切生活都没有变,变的是在对比前后自己的心态。这些日常的点滴,让我们不停地感到焦虑。

我始终觉得,现代人很多的焦虑感要归因于互联网。有人说,智能手机作为原罪,操纵着我们的焦虑感,侵蚀着我们的幸福感。

因为生活资讯传递的便利,我们的比较就更加敏感和频繁。而比较的结果是:我们常常对未来产生莫名的恐惧。

名义上是担心资产贬值,房价暴涨或者暴跌,孩子未来教育,年老医疗或福利,而本质上,其实是恐惧未来的生活不如别人。

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和凯特·皮克特在《不平等的痛苦》中说:

「伴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自恋也随之上升,二者拥有共同的根源。它们都是由所谓的‘社会评价威胁’的增加引起的。」

社会评价威胁是我们焦虑的主要来源。因为人们把自己过得好不好,完全建立在其他人的评价之上,一天到晚担心人家瞧不起自己,或者为了显得比别人过得更好,而焦虑得辗转难眠。

我们不能接受掉队,总觉得身边人脚步匆匆,不断有人超车而去,我们不敢停下来, 生怕成为吃灰的落伍者,生怕成为被嘲笑、被怜悯的对象。

于是,我们总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寻求他人的尊重。不断要用所谓的成就来刷屏,向周围提示自己的存在。

把自己所有拿得出手的一面,或者说自己认为满意的一面,稍加润泽就放出来,让别人在比较中黯然失色,偶尔占领一席高地。

我们甚至已经想不起,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念叨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最终被真正的生活意义所抛弃。

当每个人都如此时,便有了焦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比较层层叠叠,不断传递。

很多人始终纠结于,自己生活并不缺少什么为何总是觉得不快乐。

其实原因特别简单,无非就是关注周围人太多,关注自己内心太少,比较这件事儿永无止境,无论你身处低谷还是高峰,都总有人可以成为你遥望的对象。

而想要快乐的方法其实特别简单,低头看看自己,不去比较,专注自我,焦躁和莫名的负能量即使不会消失,也会消减一半。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简单,你才会平和,当你专注自我,才能看懂生活的喜乐。



作者:星言,理性双鱼女,海归传媒人。微博读书、网易蜗牛读书人气作者。独立运营公众号「星言说」(xingyanspeak)。本文选摘自其新书《愿你历经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封面图 by isabel castillo guijarro本周末的会员语音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他的底气来自于「杠杆」这种工具。善用工具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本周末,我就来和大家深入聊聊我的「工具思维」,我因「工具思维」而获益匪浅,相信你听完之后也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加入会员,在本周日晚上听我的语音:工具思维。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顾名思义,第二收入是本质工作之外的收入,第二收入与人生的自由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人之所以每天做着自己并不喜欢,也看不到未来的事情,就是因为你只有一份收入。收入的单一性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同时,有些在尝试「第二收入」的朋友也做了错误的选择,或者做了损害当前工作的事情,或者还是做「出卖时间」的事情,这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正确方式。下面是有关上期语音「第二收入」的精选会员反馈:

@会员  美珠

上周新加入的会员,周末听了辉哥的语音,顿时觉得这会员加入的太值。听完语音觉得辉哥说的一句话特别深刻,就是当你觉得去做一件事不是说看你有没有才华,有没有特长,而是你把他当做生死攸关的事情去做。这样我想就不会怀疑自己了,对问题的研究就不是停留在我要不要去做,而是应该怎样做上了。对于第二收入,我非常清楚他的重要性。这颗种子也埋在心里许久。但是,并没有把它当做生死攸关的事情,而一直耽搁中……

追求自由,勇敢做自己,一直都是我追求的目标。但是最近的工作状态一直不能放松,最近工作刚刚稳定,转行前端成功,也算小有成绩。但是在公司工作,我总有一种危机感,我考虑了原因,第一有可能是刚入行,经验还不是十足的丰富,并不能搞定一切事情,对好多问题存在盲区,需要询问同事,而且有时会出错。第二就是我自己的性格原因,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特别容易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很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并且如果几天不进步,觉得自己没有长进的话,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基于这两个原因有时会很困扰我,总是倍感压力,无法做自己,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什么的,有时候会怀疑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当同事有其他观点,跟我完全相悖的时候,我会很害怕,我想这大概跟我只有这一份工作的收入有关,会不故意的思考到工作的利益,我想这也就是辉哥说的,拥有第二收入的人在工作上比较硬气的原因把。

不想因为利益的原因,阻碍自己做事,被绑手绑脚,变成势利眼,我想这就是我想要获得第二收入的初衷吧。但是究竟去做什么,到现在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坚持健身和写作,总结自己,照着辉哥的指导去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发现自己第二收入的点,希望我能够早一点找到。

张辉:可以从「微行动」做起

@会员  lemon

辉哥你好,第一次反馈,有些紧张。连着10倍成长和第二收入两个语音一起听完,感悟最深的就是第二收入的模式。辉哥提到第二收入不能单纯出卖时间来获得收入,摆脱自己本职工作的单价售卖模式,创造类似多份售卖模式。

现在我的困惑就在这里。我是一名女程序员,做前端开发。本身工作比较稳定。第二收入是兼职做瑜伽教练。自从做了瑜伽老师之后我发现自己特别擅长授课,本身自己有读书的习惯所以在瑜伽课堂上会将瑜伽练习和生活、工作体验联系在一起教授,学员很喜欢我的课,甚至是馆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上周也刚刚报名了大师课的200TTC,打算精进这个优势,以10年甚至20年的维度长远发展。在近5年可能都是单价售卖时间模式,不排除随着经验和时间的推移,会开培训班、工作坊,甚至自己独立开馆。但是至少近5、6年都是单价售卖模式,和本职工作的产值模式相同。这是我内心比较忐忑和纠结的地方。

辉哥在最后10倍成长最后提到抑制自己发展的认知问题,很受用。每当艰难辛苦的时刻总会想找诸如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负面的借口来吓唬自己,自我欺骗。加之昨天读到的一句话对自我否定退让的这种状态,更加豁然开朗。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张辉:「擅长授课」是莫大的优势,可以好好发挥。可以考虑逐步开视频课。这是可以实现「一份时间,多次售卖」模式的。

现在就加入会员

从现在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的会员专属语音《第二收入》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


    关注 改变自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