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件事才是真性感

 

只想安静地读你。...






张立宪想起那辆从石家庄到北京的大巴,他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本来是去往一个新单位,担任高管的职位,这会让他过上体面的生活。高速公路上起雾了,漫长的旅途中,他的脑子展开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



“如果做不好,
最惨又能怎样。”




有时候,人并不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做出某个决定。外界总渲染关于他的大巴传奇故事,张立宪下决心要做《读库》,并不是在那辆大巴上瞬间做的决定。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朦朦胧胧的念头,从人大新闻系毕业的他,在出版社摸爬滚打若干年,知道很多书达不到读者的阅读期望,甚至连编辑自己也无法满意,他想,他要做的就是让书回到书本身。





他的编辑能力毋庸置疑,但在组稿以及解决其他问题中,还需要编辑之外的能力。他开始把自己培养成一朵“交际花”,他向懂纸、懂印刷等各种行业人士请教,混迹于各种饭局,跟圈中好友约稿,被拖稿是家常便饭,催稿是他的日常,但好在,他有的是难得的忍让和耐心。



终于,在2005年11月6日,在36岁生日时,在第三个本命年,张立宪已转变为这个角色——《读库》主编。他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当年11月初,试刊出来了,印了一千多本,他一包一包抱回家,一页页打开,如同对待新生儿那样珍惜又自豪。





在这个行业里头,他深知最值钱的不是钱,是时间。他以一种书痴的姿态,把骨血里的理想主义,落实到每个细节中。从2005年年末开始,他做《读库》,就这样一做就是11年,早期寄书的快递单还是他手写的。他不觉得自己是匠人,《读库》的成功,在他看来,也许算的上是纸质书不会消亡的证明。



“至少先把手头这本书,
做好,读完。”




有件事情,他到现在都不敢去想,想起来便肝肠寸断。2012年北京房山的那一场大雨,冲毁了《读库》其中一个库房,书随着滚滚的山洪泡在路上,被冲进水库。他不太愿意聊这事,但说到找新库房的过程中,遇见的很多主动提供帮助、不图回报的人,他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心的感谢,心里念叨着,那就把手头这本书做好吧。





坦诚踏实地做事情的人,不愿意被贴标签。他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赌徒,把骨血里的理想主义,全部倾注到人们口中要消亡的行业中,把生命的激情给予一张张承载着知识、文明的书页。他被外界如此关注,说明这个时代缺少些什么,同时也表明着,有些将要消逝的,也在被重新珍惜和保护。












    关注 二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