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治疗丨脐中贴敷,急慢性泄泻都可获良效

 

贴数治疗急慢性泄泻的效果较好,但对严重失水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 点击上方【养生正道】关注我们 ↑
导读

腹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泄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编辑/三木)
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贴敷治疗处方
1


急性腹泻



急性泄泻:主症为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舌淡,苔白滑,脉迟者,为感受寒湿之邪;便稀有黏液,肛门灼热,腹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感受湿热之邪;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膩,脉滑者,为饮食停滞

寒湿之邪
寒湿之邪
寒泻散

主治:寒湿泄泻。

处方:白胡椒6粒,炮干姜1g,炒雄黄粉1g,肉桂1g,吴茱萸1g。

用法:将药物共碾碎为极细粉末,以脱脂棉薄裹如小球状,用时将药棉球填入脐中,以手按紧,使药球紧贴脐孔后壁,外加胶布覆盖贴紧。贴后用手指在胶布上对准脐孔按下,使之贴牢。通常上午填药后,下午即止泻。过24小时后可揭掉药物。

车前肉桂散(《理瀹骈文》)

主治:寒湿中阻,便溏泄泻。

处方:车前子、肉桂各等量。

用法:上药均研末备用。临用时,用药粉5g敷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湿热之邪
湿热之邪
木香苦参散

主治:湿热泄泻。

处方:木香10g,苦参60g。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2g,温开水调如糊状,敷于肚脐上,外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枯矾米醋糊

主治:湿热泄泻。

处方:枯矾50g。

用法:将枯矾研为细末,加入白面20g和米醋适量,调和如糊状,贴數于双侧涌泉、神阙,以治久泻不愈。

田螺勲法

主治:湿热泄泻、痢疾。

处方:大田螺1枚。

用法:田螺捣碎敷脐部。

饮食停滞
饮食停滞
牽牛子糊

主治:食积泄泻。

处方:牵牛子7粒。

用法:捣碎,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



牵牛子

2


慢性腹泻



慢性泄泻:主症为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便泻次数较少。兼见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细弱者,为脾虚;嗳气食少,腹痛泄泻与情志有关,伴有胸胁胀闷,舌淡红,脉弦者,为肝郁;黎明之前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虚

五更泻
五更泻
久泻晨泻熨(脾虚/肾虚)

主治:久泻不止,五更泄泻等。

处方:大葱适量,肉桂20g,干姜45g,破故纸、吴茱萸各15g。

用法:先将后4药研为细末,再加入大葱一同捣烂,和匀后装入药袋,置于神阙、关元、气海以及肾俞、脾俞等穴。以熨斗熨5~10分钟,再用热水袋温熨10分钟以上,晚1次。

肾泻散(肾虚)

主治: 五更泄泻。

处方: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生硫黄各30g,带根须葱白10根。

用法:葱白切碎,余药共为粗末。将上药放铁锅内,加黄酒适量,炒热,纱布包包裹,热熨脐中穴,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1剂药可用3日。



纱布&胶布

肠胃炎
肠胃炎
二茴膏

主治:腹痛泄泻(腹泻、急慢性肠炎等)。

处方:大茴香120g,小苗香120g,当归120g,白芷120g,肉桂6g,乳香6g,没药6g,木香9g,沉香6g,母丁香6g,麝香3g(共研成细末)。

用法:香油7500mL熬沸,加黄丹3120g搅匀收膏。每500g膏药基质,兑上药研成细料粉末15g。微火化开贴脐上,忌食生冷。

天香膏

主治:胃肠炎,久泻,腹痛。

处方:天麻90g,小茴香60g,附子60g,菟丝子60g,川芎60g,木香30g,川乌30g,草乌30g,干姜30g,白芷30g。

用法:用香油1500mL和诸药熬枯去渣,再入黄丹熬膏,摊时每600g入丁香、乳香、没药、肉桂面各3g,每贴1.2g(净油)。摊布贴脐部。

禁忌:孕妇忌用。
àn







现代临床报道
黄氏等观察温灸合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虚泄泻证,将健脾益气止泻药物(南沙参、茯苓、炒石榴皮等)打成粉末(过70目)备用,治疗时用透皮剂把药末调成膏状,填入已常规消毒后的神阙穴内,并用艾灸盒温灸已填满药膏的神阙穴,30分钟后,取下灸盒后再用胶布把药膏固定,5~8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有效率100%

按释:

健脾益气止泻膏贴敷在神阙穴上,加之艾条的温热芳香之力,可改善局部改循环,使胃肠道血管扩张,皮肤血管充血,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小肠对水分的加快吸收,从而达到健脾止泻、升清降浊、益气固托、温补下元的目的,促进脾胃运化功恢复。

黄映君,习本恕.温灸合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虚泄泻证6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27.


点评

--Comment--
贴数治疗急慢性泄泻的效果较好,但对严重失水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贴敷治疗分虚、实两类,实者多为寒湿或湿热内蕴,或肝气乘脾所致,多选用大田螺、黄柏、黄连等清热,木香理气,牵牛子消积等。虚者多为脾肾阳虚所致,多选用附子、乌头、干姜、肉桂、大小茴香等温阳。无论虚实,均可用五味子、五倍子燥湿祛邪,涩肠止泻。久泻者与枯矾、石榴皮、米壳等收涩止泻之品或补涩相兼,寒热并用,以补脾肾、止泻痢。贴敷部位多选神阙、关元、气海、肾俞、脾俞、大肠俞。

另外,田螺敷法中,田螺甘咸性寒,功能清热利湿,捣烂敷脐,可引热下行,治湿热下注大肠之泄泻腹痛,此方也可治痢。牵牛子糊敷脐具有消滞通积之功,善治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泻痢日久,腹痛不止有血瘀之象时,加乳香辛香活血散瘀,通络止痛,同时乳香又擅长止泻痢,古人谓:“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附:古代文献选录

治寒泄,胡椒末和饮作饼,贴敷脐上,或胡椒大蒜作饼敷,又车前子肉桂等份研末纳脐。治热泄,车前子捣汁,调甘草末滑石末等份敷脐。(《外治寿世方》)

虞恒德治一人,泄泻日夜无度,诸药不效。偶得一方,用针沙、地龙、猪苓三味,共为细末,生葱捣汁,调方匕,贴脐上,小便长而泻止。(《名医类案》)

下利虚寒:硫黄半两,蓖麻仁七个为末,填脐中,以衣隔热汤熨之,利止乃已。(仁存方》)

泄泻暴利:大蒜捣贴两足心,亦可贴脐中。(《备急千金要方》)
登场书籍


全书分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从宏观上介绍了贴敷疗法的发展历史、作用原理、应用范围等。中篇介绍了贴敷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同剂型的制造及功用。下篇则对内、外、骨伤、妇、儿、皮肤、五官等科近200种常见病,以病为纲,以古书中记载的贴敷方为目,分别介绍具体的制法、临床操作及注意事项。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田从豁,彭冬青 ◎ 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纱布胶布图片作者:HeungSoon。
商业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优惠购书


    关注 养生正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