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一座神秘的殷商古镇,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

 

郑迹多沦没,犹存石洞沟。...





巍巍嵩山,悠悠河洛。郑州地处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上有辉煌,有战火,很多地表文物已经荡然无存,清代人就写诗说过,“郑迹多沦没”。

然而,在郑州荥阳西北的深山里,却完好保存着一座神秘的殷商古镇,它不仅有中原罕见的明清古民居群,还是中国社科院认定的“中华第一圣人”的故乡。

它就是石洞沟村。


石洞沟村属于豫中典型的古村落,处群山之中,村中有溪,树林参天密布,果园星罗棋布,梯田层层叠叠,特别是山头沟沿柏树密密麻麻悬挂山崖,好一副山画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书画家前来摄像取景。
依附案山建有河东明清古民居群,依附蝎子山建有南街明清古民居群,依附蜘蛛山建有林门明清古民居群,三个连片明清古民居群超过180户之多。

石洞沟村古民居有记载的大多是明朝洪武四年以后建造的,距今六百五十年左右,石洞沟村群山环拱,村民依傍贯穿村东部澄古川河岸建宅院,中为盆地,利用河中鹅卵红石建房,四周利用土山打窑洞,利用鹅卵红石裱砌山面或者窑洞居住,清一色的红色鹅卵石砌的房子掩映在绿树丛中,堪称中原民居一绝。


踏进石洞沟村,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古老、厚重、神秘。

有着650年记载的古镇传统建筑的最大特色是:红色鹅卵石建造的房子,垒砌装裱的窑洞和千年不损的院墙与红石筑起的地堑,在中原地区较为罕见。

石洞沟的名字,也与建筑用的红石头有关。

相传,古时候“圣母”骑马曾到过这里,看到这里风景秀美,正迷恋此处,一不小心骑马走到了河溪之中,潺潺的溪水被马蹄这么一踩,水花四溅,打湿了“圣母”的马镫。这个地方因此得名湿镫沟,这条河溪也因此得名镫川河。

后来,这里的居民就近取材,取河中的石头垒砌房屋,为书写方便改名为石洞沟村。


商相祠是村中重要的景观,一个很特殊的建筑,三层砖石结构建筑。全国这种称谓的祠堂仅此一座,它祭祀的是商代丞相傅说,也是傅姓公认的祖先。

傅说是比孔子大约早800年的商朝武丁王时期的宰相,他与武丁的对话被称为《說命三篇》,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宝典。为孔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教义源泉。中国社科院把傅说定性为:中华第一圣人。


商相祠坐北朝南,面积约八亩,利用一个土丘以砖石砌成,大门上方悬挂着御赐的大匾“良弼家风”,院内有傅氏祠堂和焕文庙等。

因为村中75%为傅姓,村民称之为傅氏祠堂,祠堂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家庙”。每年的传统节日,便会有数千傅氏族人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进行祭拜。
进入祠堂院内,通向大殿的主道两侧对称地立着数块石碑,都是近年来新立的,但是新碑旧文,右侧是“圣人傅說”碑,该碑后面无字,有山西省社科院傅說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幻石撰的文;左侧是“崇俭约”碑,该碑背面刻写有碑文作者的生平事迹。崇俭约也成为了傅家的家训。


来到祠堂后可顺着台阶上二楼,二楼有一庙,名为“焕文阁”,砖雕精美,铜铃悠扬。庙内供奉着“文昌帝君”,凡是有孩子参加考试的村民,都会前来祭拜,以保自家的孩子榜上有名。商相祠地势略高,加上“焕文阁”位于二楼,站在“焕文阁”前登高望远,古村美景尽收眼底。


除了傅说文化以外,石洞沟还遗留下了很多历史景点,娘娘坟、保和寨、铜钟寺遗址、汴洛古官道,以及被传为南唐后主李煜陵墓所在的李后岭、唐沟等。
背负着三千余年历史的信息,石洞沟挺立于中原黄河南岸,迎送多少寒暑,阅尽多少春秋,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晨起户户炊烟袅袅,鸡犬之声日日相闻,给人一种原始、古老、厚重 、神秘的感觉,使人留连忘返。
郑州至石洞沟村路线:

1. 陇海高架-塔山路-中原西路-向西走到头右拐-第二个路口左拐-国道310-走2公里见到高架桥右拐-高山镇-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2.中原西路-向西走到头右拐-第二个路口左拐-国道310-走2公里见到高架桥右拐-高山镇-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3.建设西路-郑上路-郑氏三公塑像左拐-国道310-走15公里见到高架桥右拐-高山镇-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4.科学大道-向西走到头(上街)左拐-汜水镇(不进镇内,左拐)-老君台村-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5.连霍高速-上街(虎牢关)高速口-汜水镇(不进镇内,左拐)-老君台村-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请作者看到后与我们联系


往期精彩
美醉!来河南这片山地美景邂逅浪漫的五色之秋
依山傍水,河南这里的几个小村庄犹如散落在大山中的璀璨明珠
媲美武当山,河南这处景区少人知,来了就不后悔


总策划:王铙

统筹:王熙珩 王春利

视觉总监:阮卫

采编总监:刘磊

记者:李军


    关注 今日消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