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

 

禪宗正如釋迦牟尼當年所說,是微妙法門,不立文字禪宗重視頓悟,講的是直指人心,一下子明心見性的法門當人前念一斷,而後念未起之時人處於一種空白狀態就能體悟那自我的本性自己的真心感悟天人本一的大道禪宗核心思想就是:把握當下,不動如山...





『尋找中國』

據說,禪宗是从一朵花和一個微笑開宗立派的。

釋迦牟尼在靈山講佛法,手中拈了一朵花,神秘的微笑著向大家展示了一下,在場的人都沒有明白,只有摩訶迦葉微笑了一下。於是,釋迦牟尼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附囑摩訶迦葉。”它的大致意思是:我現在發明了一種微妙的傳法的全新方法,不用文字,只要心心相印就行,讓摩訶迦葉來主持這個法門的運用。從此禪宗的法門誕生了,摩訶迦葉自然成為印度的禪宗第一祖。



一直傳到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達摩的師傅叫他趕快到中土去,因為那里的人有大成氣象,上上根器。於是達摩就來到中國傳法。開始與梁武帝談不攏,就用一根蘆葦渡過了長江,到了嵩山的一個山洞裡打坐九年,一動不動(就是傳說中的一葦渡江,面壁九年)。這樣引起大家的注意,才開始打開中國的市場。故而達摩是印度禪宗的二十八祖,也是中國禪宗的第一祖。
六祖慧能本是給五祖弘仁後院打雜的掃地僧。一次,看到首席弟子神秀在牆上寫的一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擦拭,勿使惹塵埃。”慧能看了作偈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正是缘由這首偈,五祖弘仁就把衣缽傳給了慧能。但又怕眾弟子不服,

加害於他,於是讓慧能趕緊躲起來,等待時機再出來講法。後來有一次印宗法師在法性寺講經,正好有幡被風吹動,一和尚說是風動,另一個和尚說幡動,爭論不止。慧能進去後就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在場的所有人大驚,於是開始讓慧能講經說法。自六祖慧能後,禪宗在中國就枝繁葉茂了。


禪宗正如釋迦牟尼當年所說,是微妙法門,不立文字。禪宗重視頓悟,講的是直指人心,一下子明心見性的法門。當人的前念一斷,而後念未起之時,這時人處於一種空白的狀態,就能體悟那自我的本性,自己的真心,感悟天人本一的大道。禪宗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握當下,不動如山。



藏傳佛教與中國禪宗向世界的弘揚|六祖之後,禪宗正脈在中國盛行並向東傳至日本,千年來對日本的文化影響巨大。近代的鈴木大拙禪師(1869-1966年)屬六祖後三代之“臨濟宗”之得法傳人,有生之年極力將日本禪文化向西弘揚被眾多西方國家認同。而西藏佛教卻在歐美國家得到認可,內中也有緣由。早年英國統治印度時,印度本土佛教已經消亡,英國人經常進入西藏探奇,因此而產生對西藏的佔領慾望。歐洲人對西藏佛教的偏愛、對中國的複雜心態也起因於此。但歐美學眾,經常将藏教密法與印度瑜珈混在一起研究,形成一個看似佛學,實則有異於佛學的另一個體系。此時,漢地文化因清政府國力衰弱而倍受歧視。雖不乏如:“虛雲”、“太虛”、“弘一”、“印光”等各宗派佛學之大宗師,卻無法為西方人所認同(文|文軍)。


說明|

『誰最中國』致力於中式生活美學傳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
更多中式生活,就在『誰最中國』
點擊以往文章回看,篇篇都是经典


    关注 誰最中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禪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