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画报】记住乡愁——手工弹棉花

 

弹棉花,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至迟在元代即有此业。随着现代...







弹棉花,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至迟在元代即有此业。随着现代科技地发展,半机械化、机械化渐渐取代了纯手工劳动,手工弹绵花也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我却对“弹棉花”有着亲切而又清晰的记忆。时间回溯到我幼年时期,那时外公是一弹棉花的工匠,一张弹弓、一个弹花锤,“嘭嘭嘭、嘭嘭嘭”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外公用充满力度的双手弹出最悦耳最动听的旋律,眼见着一堆乱棉被外公弹成如云般雪白蓬松的棉絮,仿佛魔术一般。接着外公用一根长竹杆牵着棉纱递向对面慈祥的外婆,外婆接住棉纱后贴在棉絮上掐断棉纱,如此往复,随着竹杆在空中来回飞舞,棉纱均匀地铺在棉被上,外公再用木制圆盘在棉被上来回压碾磨盘,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作为旧时的传统技艺,弹棉花曾是外公外婆养家糊口的行当,因外公外婆勤劳肯干加上技术过硬,弹棉被业务特别的好,那时尽管子女多,家里生活还是相对殷实,解放初期,被划为富裕中农。

外公拨动弹弓丝弦“嘭嘭”的声音和外公外婆配合牵纱的倩影,是我的童年时不可或缺的一幕。那一根根棉纱织成我许多难忘的回忆,那场景犹在眼前,那“嘭嘭嘭” 的声音犹在耳边。

因我对弹棉花有着特殊的情结,这一次利用五一长假,特地走访了安化一曾经的弹棉花工匠,他是我一好友的堂哥,因手工弹棉花比起机械半机械弹棉费时费力,所以多年未从事这门营生了,但在我朋友的极力劝诱下,堂哥接受了手工为我弹一床棉被的请求。

只见堂哥腰上紧扎一根粗绳,背上背着一把大长弓,右手握锤,左手紧握长柄,木棰贴近棉花频频击打,在牛筋弦上有节奏地弹着,随着“嘭嘭嘭”的声响,一堆乱棉渐渐弹成一条整整齐齐的棉絮,之后,又与堂嫂配合将绵纱一根根铺在棉絮上以固定棉絮……

弹一床新棉被要经过弹棉花、压棉花、牵纱、磨平,翻边后再重复弹、压、牵、磨几个程序。

弹棉花的工具有大木弓,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

弹棉花很辛苦,要不停地击打弹弦,需很强的臂力;满屋子飞絮弥漫,即使炎热的夏季也要戴上口罩;牵纱时腰子又一直要弯着,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手发麻。那天,堂哥为了按时弹好我的棉被,加班加点,右手被弹得红肿,第二天帖上了止痛膏。我心存感谢,又不知怎么表达,便与堂哥套起近乎来。

我问堂哥,手工弹棉与机械弹棉有什么区别,堂哥告诉我,手工弹棉没有破坏棉纤维(堂哥读过书,当个兵,有知识,有见识),纤维是一丝一丝、一线一线的,而机械弹棉纤维被打断,纤维成了一小点一小点的;还有手工弹的棉被呈龟背状,中间厚实四边相对紧绷,而机械弹的棉被没有讲究呈龟背状;再就是手工铺棉纱是两人配合着一根一根牵着铺上去的,呈米格状,而机械铺棉纱是整套套上去的,呈井格状……

过去,手工棉被是嫁女必备的嫁妆之一。暖和绵软,经久耐用,即便是年头久远的旧棉絮,一经翻新,又可恢复洁白柔软。

有一首古韵《弹棉花》写得好:“腰身弯作一张弓,横拨箜篌气若虹。不藉吹拉自成曲,待加击打更生风。搅来滚滚飞云舞,铺就皑皑积雪融。情意缠绵犹未了,尽将和暖絮其中”。 “ 弹棉花”手艺,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印记却是温暖的、诗意的、久远的。





只见堂哥腰上紧扎一根粗绳,背上背着一把大长弓,右手握锤,左手紧握长柄。



木棰贴近棉花频频击打





“嘭嘭嘭、嘭嘭嘭”木棰在牛筋弦上有节奏地弹着。



弹棉花的工具有大木弓,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



随着“嘭嘭嘭”的声响,一堆乱棉渐渐弹成一条整整齐齐的棉絮。



接着,又与堂嫂配合将绵纱一根根铺在棉絮上以固定棉絮……



堂兄堂嫂动作优雅,配合默契。



最后用木制圆盘在棉被上来回压碾磨盘,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手工弹制的棉被呈龟背状。弹一床新棉被要经过弹棉花、压棉花、牵纱、磨平,翻边后再重复弹、压、牵、磨等程序。



我与堂哥合影留念。堂哥为了弹好我的棉被,右手弹得红肿,第二天帖上了止痛膏。

感谢堂哥,也感谢好友!


    关注 益阳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