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20年“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什么体验

 

来干一碗鸡汤。...





此处先介绍一下作者,优教室赖老师,嗯介绍就那么多了,大家接着看吧。

首先,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虽然这是一篇标题党文章,但是我绝对是我妈亲生的,不是什么被抱养的孩子,也不是产房拿错的,千万不要脑补什么豪门亲生仔回家争产或者是隔壁老王的狗血剧情。

按照标准格式,这里写的应该是,“先说说写这篇东西的起因吧。”其实呢,我的生活是很丰富多彩的,除了你们在《作为大学生家教,为什么家长愿意付我200元/小时》里面看到的学习、运动、家教这些东西之外,我还会看鸡汤书、网购、打游戏(不要天真的以为积极向上的人不打游戏)、逛街、聚会,等等等等。

言归正传,其实在我过去的很多年生活里,都会陪着我父母去各式各样的场合见种各样的朋友。最近也不例外,我妈某个朋友宴请,非要让我妈带上我。而每次我跟这个阿姨一起吃饭,她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不遗余力的来赞我,最常见的情况是对着我妈说“你有你儿子你就应该知足了~”,而且还经常让我加他儿子微信,以后好交流交流(她儿子在国外,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加上最近码字码得有点上瘾,就来说说我活了这么久就当了这么久“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体验吧。

小时候,想必各位妈妈都会为儿子吃饭的时候不乖,吃的慢,要看着电视才肯吃饭之类的问题困扰。但是据我妈说,我还在喝奶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吃货,而且每餐都很准时,奶量、饭量也非常稳定,只要给我塞上奶瓶,我自己就咻咻咻的喝完,绝对不用她喂。其实这些东西我根本不记得,是我妈在各种向她抱怨带小孩辛苦的年轻姐妹面前说的,那些年轻姐妹一般都是一脸羡慕的说:“如果我个仔好似你个仔感就好咯”(粤语)。所以说啊,当“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要有天赋的。

到真正能记事,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的时候,那应该就是到了小学阶段了。到了这个年龄阶段,那就是到了“别人家的孩子”真正上演的阶段了。其实在那个阶段,作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挺累的,除了学习要学习成绩好以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最恶心的是莫过于奥数班、奥英班这些!当年我可是奥语、奥数、奥英全都上,平时学校放学后还要参加围棋队训练,周末要参加羽毛球班。在这些班里面,确实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不过总是会觉得太累,毕竟那时候年纪还小,玩心很重(其实一直玩心都很重),每个人晚上都想看电视,周末想出去浪,有了电脑想玩游戏,但是课余时间都被占了,所以总是在心里产生抱怨,就造成了觉得累,觉得苦的情况。

到了初中、高中,成绩越来越重要了。成绩成了“别人家的孩子”的唯一标准。在这个阶段里,“别人家的孩子”是最具有杀伤力的,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到初中,全市的名校就都基本了解了,市统考不期而至,全市排名随之而来,那个时候不上个重点初中,不考个700多分,好意思出来见人吗?家长见了面就是问孩子读什么初中,是不是重点班,班里排几名,成绩怎么样。自从那个时候,只要我爸妈有什么朋友聚会,我都会被叫上。但是说实在的,那个阶段并不算辛苦,凭借着一点小聪明,要做“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并不难。因为在那时候,学习就是生活的常态,不仅你一个人要学,你身边所有人都在学,每天都只是在干那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所以也就没有觉得自己特别累、特别苦。不过不得否认,那个阶段的光环对于我个人日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至于原因嘛,不要脸的说一句: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

真正觉得累的是大学阶段,因为到了大学,你有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你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这里面已经不仅仅是完成学业了,还要去面对家庭、社交中出现的情况,要为自己以后的理想做实践,甚至有时候要为生活烦恼,等等等等。

先说说大学阶段我大概做了些什么关于以上所说的,又让我多当了四年“别人家的孩子”的事情。

第一,当然就是和这个公众号息息相关的,关于家教。从50块一小时做到100再是200,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家教时薪在视觉上的提高让我自己和父母觉得骄傲,更多的是因为家教从一份兼职变成了一份能让我解决我大学的生活费的事业。从在经济上依靠父母到能独立解决生活的必要所需,这个过渡让我觉得自己终于拿到人生又一张通行证。但是这张通行证同时也是通向苦和累的通行证。

第二,关于双学位。其实我确实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大家不要喷我,会读书跟喜欢读书是完完全全两码事。我生性就是一个喜欢浪,喜欢天马行空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安心的整天坐在自习室看教课书呢!但是由于当初选专业的时候,选择了一个高分专业而没有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这种事情似乎成了大部分大学生的必备经历,又可以码一篇文。广告植入,大家敬请期待)导致我自己总留着一份遗憾,所以我决心去读个双学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多读了一个学位吗,现在很多人都可以的啊。但是我考虑到我的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专业,课多而且又难,回想起每次期末,在自习室通宵看天书的日子,真是说多了都是泪。

第三,关于考证。大家需要认清一点,其实学霸和考神是完全两码事,学霸是知识面的碾压,考神是考试技能上的取巧。大学期间曾经出去考了两个证,都是因为一时兴起去考的,跟原专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一个关于证券、一个关于教育。虽然我是不喜欢读书,但是说真的我还挺喜欢考试的(别打我),确切的说,考试这东西是会考上瘾的。之前说的考了两个证,其实是都是在大三那一年里面考的,大三也是我学校学业最繁重的一年,在那一年里面我一共考了35场试。大家可能对一年考多少场试没什么概念,就这么说吧,就是用10天看完一本书,并且复习好,然后去考试。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样的生活节奏你得坚持一年。大概就是这种体验了,大家自行脑补吧。

第四,关于浪和旅游。先表明立场,赖老师绝对是一个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的文青,所以一讲到旅游就有说不完的话,一旦出发就是一头半个月不见人(粤语)。当然咯,机票和酒店什么的费用都是自己平时赚的,所以特别省。就因为这样,练就了一套抢机票、刷酒店的本领。再加上经常走南闯北,身边亲戚朋友想去哪旅游,怎么订机票,大概多少钱之类的问题一般都找我解决。

第五,关于社交。这是直接让我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原因。首先要说一下我爸妈,他们都是在各的自圈子混得很游刃有余的人了,而且我妈简直就是一朵交际花。在他们的交际圈里面,很多人都和我父母差不多年纪,当然他们的孩子也就跟我差不多大了。在我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爸妈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七天里面有8个饭局的那种人,大家也知聚会、饭局大概是什么一些情况。由于我的学历在广州这个地方确实是很不错的了,父母也就经常带着我去介绍给各种朋友,所以那些客套话、祝酒词、“餐桌礼仪”什么的就越发娴熟,信手拈来。这就造成了在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只知道低头狂吃的情况下,我成了唯一活跃在餐桌上的年轻人的情况。当然除了以上一些饭局外,我爸妈还时不时会去一些ktv、高级ktv(自己脑补是什么)之类的场所,大家都知道,去到那里通常的情况无非就是“劈酒”。在一个孩子拼父母、父母比孩子的年代,带上一个会学习,懂礼貌,对于酒这东西能品能劈的孩子,当然就是父母最骄傲的事情。(不要问我如何练酒量,如果你有一个鉴酒师一样的妈妈,那一切都迎刃而解)当然咯,这样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叔叔阿姨口中的“你们家的孩子”。

在社交里面,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发现现在很多同龄人都不懂辈分这东西,见到长辈不知道叫什么,姑表、姨表、叔侄之类的伦理关系一概分不清楚。也由于我爸妈在他们各自的家族里面都是最小的,所以我自然也就是辈分最小的,从小就得记清每个长辈怎么叫。发展到现在,这种本该人人都知道,都清楚的东西却因为很多同辈的孩子都没做好,导致我成了亲戚眼中最有礼貌的孩子。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都觉得我自己吹得很high。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人作为一种动物,都是有其天性所致的惰性的。每个人都想偷懒,都想不劳而获。但是由于小时候得到光环,然后习惯它的存在,最后迫于面子要去维持它,在此过程中的付出实在是太多。

现在很多朋友,不管是同龄人还是小学生、中学生都很反感父母提起“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作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必须告诉大家,从带上光环,手持生活通行证那一刻起,你个人生活里所有的苦累都需要你独自去面对。当你学会独立,习惯独立,并以此为荣之后,这就是你示人的外表,同时成为你生活的方式,因为每个追求优秀的人都会认为优秀是一种习惯。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愿意成为别人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除了压力之外,这个光环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别的,如果非要说能带来些什么,那或许是面对生活众多困惑时的故作镇静、亲戚朋友前毫无乐趣却强颜欢笑的社交礼节、在经济上明明可以依靠父母却非得要累趴自己的no作no带、逢年过节明明心想走南闯北却身在走访亲友的无可奈何、更甚是酒场上喝高后强忍酒意的醉生梦死。作为普通的孩子,不要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就是灿烂阳光,自己却活在阴暗里,其实每个光鲜外表下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做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你们看到的是光环下的毫不费力,却没有能感受背后的拼尽全力,甚至是拼尽全力后依然对某些事情的无能为力。

年轻人总是抗拒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这种现象,其实是现在的人,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缺乏一种个人的认同感,还不能明白“别人家的孩子”到底传递着一种什么生活的态度。“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在20岁的年龄去过25岁的生活,他们只是比普通的孩子多一些勇敢、多一些好奇、再多一点强迫症,同样的,他们会比你们早一点受累、早一点跌倒、早一点撞得头破血流。

对孩子而言,要知道其实每个人光鲜的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只要自己也能做一个有目标,勇敢生活,努力上进的人,你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不必去羡慕那个受苦受累的光环;至于父母,要明白虽然亲子间有不可否认的血缘关系,但是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独自去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困难,从而去完成生命中不同的愿景,因此不应该把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成就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最后,送各位看官一句话,“你个人本身,就是你生命中最大的价值所在”,不要再纠结于“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也不要纠结自己家的孩子怎么样,这一切其实都只取决于你自己。壮士们,干了这碗鸡汤!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写下这篇东西想传递的正能量。

刚刚在文中植入的广告是关于大学生选专业的话题,优教室公众号决定将在近日推出大学生热门话题系列之《读了一个让自己觉得被狗X了的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前联系本公众号),敬请期待!


    关注 优教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