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通儒顾炎武与《日知录》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作者:周宏亮
“日知”最早出现于先秦时代的《论语·子张》,据《论语》记载:“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知道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每个月不忘记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后来,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借用了《论语》中“日知”的涵义,将自己的思想集称之为《日知录》。他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顾炎武读书有一个好习惯,每次看到有意思的地方或者新的知识点,他都会认真地做好笔记,写在本子上。这样日积月累,三十多年过去了,读书笔记都写成了一本书。他想着,好东西应该要分享给更多的人看,不能藏于名山,因此便将其编辑出版,取名为《日知录》,以勉励读者和后人的好学之心。
写下《日知录》的顾炎武出生于“自古繁华”的江南水乡苏州,他天资聪颖又深受优良家风的熏陶,年纪轻轻便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读书天赋。他说自己是“愚”,其实这是相当的谦虚了。历史上的顾炎武,著作等身,除了代表作《日知录》以外,他还写作并出版了《音学五书》、《军制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顾炎武出生于风起云涌的明末清初,见证过明王朝的日薄西山,亲历过清王朝的入主中原。改朝换代的特殊背景让他拥有着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再加上他不是一个属于“书斋的学者”,只要有空,他就会“载书随行”,骑马或者骑驴深入乡间田野,考察自然万物和风土人情。顾炎武在读书人里面,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知行合一,因此被誉为清朝的“开国儒师”。
“开国儒师”顾炎武认为儒学不仅仅是象牙塔内的理论探讨,儒学也应该关注民生,联系我们的生活。面对改朝换代的动荡不安,他为老百姓的民生疾苦而痛心落泪,他呼吁统治者要有为百姓着想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思想,他认为当时的统治者要学会分权和“放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日知录》卷九)。

虽然身处君主制的封建社会,可顾炎武的思想却跳出了时代的局限性,他期待清朝的百姓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也能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收获感。《日知录》的卷二中,他还写过这样一句话:“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体现了他追求“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

当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下的传世言论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多年以后,这句铿锵响亮的口号,成为了激励全体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图腾。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热血的年轻人,为了救亡图存和保家卫国,不顾个人安危地走上“五四运动”的街头,走上抗日战争的堡垒,走上“解放全中国”的胜利最前线。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顾炎武的一腔热血和爱国情怀,体现的是读书人对于这个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是他写作《日知录》,想传达给后世读者的、最重要的理念与思想。

■ 本文为腾讯新国风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
腾讯新国风




合作联系:

010-62671188-36503

waltergao@tencent.com
腾讯道学



弘传道学

普及道学

腾讯佛学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关注 腾讯儒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