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怎样读懂《论语》

 

中山国学堂1生活处皆可读《论语》  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读了一遍再读第...



中山国学堂

1
生活处皆可读《论语》

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覆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通人,应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够了。

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论语》,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复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两句一章的。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

若其人生活,和书本文字隔离不太远,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功夫,应可读《论语》一篇。整部《论语》共二十篇,一年以五十一星期计,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2
以自由的心态读《论语》

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

最先应分开读,先读朱注,再读何、刘两家。其次应合读,每一章同时兼读何、朱、刘三书,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

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

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别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现在我们不敢希望自己如颜渊,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贡。我们读《论语》,也只一章一章地读,能读一章懂一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即使我们读两章懂一章,读十章懂一章,也已不差。全部《论语》五百章,我们真懂得五十章,已尽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朱子注《论语》,在卷首序说中,引有史记与何氏语,最后复引程子语四条。日前有数位同学手持我着新解来,求我题字。我多录程子此四条语中一条:“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此条之前一条为:“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最后一条为:“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程子四条中以上引三条为更重要。
3
学而时习之,是人生大道

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一部《论语》,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如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一个什么等,种种大理论。此后如孟荀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认为不可及。其实孔子只是“吃紧为人”。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

下学人人可能,只要下学,便已在上达路上了。“学而时习之”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学,自然日有进步,此即人生大道。

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
4
读《论语》,要追求孔子本义

一般人总爱说“儒家思想”或“孔子哲学”,当然《论语》是关於此方面一部最重要的书。但我常感到中国思想,其从入之途及其表达方法,总与西方的有不同。西方一位大哲学家的思想,总见其有线索,有条理,有系统,有组织。他们提出一问题,关于其所用之名辞与观念,必先有一番明确的界说。他们讨论此问题,千回百折,必有一项明确的结论。读中国书便不然。即如《论语》,颇不见孔子有提出问题,反复思辨,而获得结论的痕迹。若我们依着研究西方哲学的心习来向《论语》中寻求,往往会失望。

现在再进一步说。既然孔子的思想和义理,都扣紧在人事上,因此读《论语》,也并不能专注意“仁”字、“礼”字等许多字眼。换言之,《论语》中凡牵涉到具体人和事的,都有义理寓乎其间,都是孔子思想之着精神处。要懂得如此平铺用心,逐章逐句去读《论语》之全部,才见孔子思想也有线索,有条理,有系统,有组织,只是其线索、条理、系统、组织与西方哲学有不同。

注《论语》讲求义理,特别重要者必先讲求《论语》原文之“本义”,亦即其“原始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了本义,继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此皆属於后人之新义,而非孔子之本义。如“性”字,孔子并不曾讲“性善”,我们不能把孟子说法来讲孔子,当然更不能把朱子说法来讲孔子。孟子、朱子固是推本孔子而加以引申发挥,但孔子本人并未说及到此。此处应有一限断,这是我写此书“指“《论语》新解”。”最用心之处。我只解本义,不及引申、发挥义。读者或可不赞成我此意见,但孔子本义确然是如此。

(文章来源:“博士中国”微信公号)

责编:冬日阳光   美编:阿雯   视频:显辉  
校对:小辉   外联:阿美   审核:智仁
| 征 | 集 | 原 | 创 | 稿 |
欢迎原创投稿及推荐优秀文稿
主编微信及QQ邮箱号:719127199


    关注 中山国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