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规律背后,还有规律吗?

 

盒内创新,遵循封闭世界原则。...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065 篇文章
题图:德尔菲神庙。

作者:刘滨,独立咨询顾问与高管教练,专注于策略(于策略)思维与团队有效性,提升这两个话题。作者个人微信:Franklin_liubin。

作者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的原文写于 2019 年,总结了我对创新这,一话题不断思考后的一点感悟。多年的管理实践与观察,让我深感策略性思维对于个人与,组织的重要性,坦率说,诸如创新这类策略性,思维话题不是国人的长项。这篇文章能入“奴隶社会”的法眼,我也颇感意外。

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初稿的基础上,我加入了个人的职场感悟以及,生活中的实例,我没想到这一润色居然给创新这一严谨而略有有些冰冷,的话题增添了一抹温情与亮色。

面对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难题,我们当然希望,尽快找到答案。可心情越是急切,我们越是需要冷静下来,静心思考,认真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身边开始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破壁而出,视困境为答案,这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好地体现了 SIT 创新方法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 “封闭世界原则”。这篇文章介绍了这,一创新原则,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

德尔菲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己。

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后,我在企业中先后,从事业务运营与培训工作。2015 年底,转做独立咨询顾问。职场起伏以及角色转变让我不得不,一再面对德尔菲神庙上的这句箴言,追问自己“我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在思考过程中,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认清,自己绝非易事。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好奇心浓厚,喜欢新奇;讨厌循规蹈矩,那些锱铢必较的细致活让我本,能地感到难受。只要有空,我就会骑车去中欧,图书馆看书。浏览经管领域的经典书籍,与大师的思想直接对话,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情。既然如此,何不在(何不在)职业,选择上顺应自己的天性呢?


 顺应天性,我走向了……
那时,我还在某知名商业地产公司,担任商学院负责人,刻意选择了一个难度,极大的工作挑战自己,就是萃取组织内部的专家是,如何解决诸如“获取证件”这类事关重大利益、却没有清晰路径的难题。

为什么说获取证照难呢?因为所有房地产项目都是,时间与金钱的游戏,商业地产更是如此。再加上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于实践。所以,按时获取土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五证,以确保项目的投资回报,就好比让你趴在船上瞄准,远处的移动靶,波澜起伏的巨浪会,不断干扰你,当你好不容易找到规律,要瞄准时,突然又出现了一层烟雾,靶子“消失”了,这时,身边的裁判又提醒你,还有最后 30 秒……如果把这些挑战因素,叠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

立项后,我电话请教所认识,的培训界大咖,他们遗憾地告诉我,他们也没有分析过,这么复杂的工作任务。当时,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焦虑与煎熬之中,我无意之中打开,了乔纳森撰写的《学习解决问题》这本书。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书中所介绍的关键决策法,好像可以解决我的难题。我欣喜若狂,仿佛在黑暗隧道的尽头,看到一丝若隐若无的微光。

我一边死磕这本书,一边思考如何解决,手中的难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晚春下午,我居然运用这一方法论,成功地萃取出专家,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那种狂喜只有自己知道。随后,我在《商业评论》上发表《我们如何做案例复盘》的文章,介绍了整个思路。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对问题分析与解决,这类策略性思维话题产生浓厚兴趣。我把所有可以找到的与这个话题有关的,书籍都浏览了一遍。出于我对问题界定这一,话题的兴趣,我 2016 年在“奴隶社会”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别瞎忙》,而这篇文章可,看作是该文的续篇。从分析难度非常,高的任务入手,到张开双臂拥抱策略性,思维,这一过程何尝不是,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呢?
▲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谈论创新的书籍不少,但是,所有这些书籍在,谈论一个话题时,基本上是避而不谈或一笔,带过,这个话题就是:假如组织愿意拿出一笔资金来,支持你创新,请问你有什么方法,找到行之有效的创新点子?创新本来就是打破常规,走不寻常路,难道打破规律背后还有,规律吗?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伟大,创新,如即时贴、青霉素,似乎都源自于偶然事件,不是某位工程师无意中弄错了,某个配方,就是某位科学家注意到,某个异常现象(我一直暗问自己,为何这种喜出望外的“错误”没有让我撞上?),这都是随机事件。

当组织实施创新时,当然希望创新成功的,概率来得更高些。谈论创新的书籍多,会介绍如何营造宽松氛围,鼓励挑战和质疑,来诞生更多创新,可是营造创新土壤并不等于,创新本身,否则你没法解释前苏联,也拿到了不少诺贝尔奖。

创新自带的规律是什么?这个提问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无法释怀。直到有一天,我在无意之中翻阅到,博伊德和戈登堡撰写的《微创新》。当时,我几乎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阅读过程之中,我不断在心中发出惊叹,为作者的妙思而击节叫好!在这之前,我从未想到创新居然,可以有章可循,而这本书提供了答案。

该书介绍了创新的,五种方法论,所遵循的原则有二,一是封闭世界原则,其二是形式决定功能。在我看来,了解方法论固然重要,但只有真正理解背后,的思想才可运用自如。

让更多人领略这一,精美绝伦的思想,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创新,是我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组织发展理论创始人勒温,曾说过(曾说过):“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能指导实践了。”那就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当下遍布中国的创新,热潮再添加一份助燃剂吧!

“常人喜欢跳出盒子思考,而 SIT 的创新方法论却,反其道而行之,遵循封闭世界原则。”


 你如何设计这个弯管?
参加 SIT 创新授证培训时,曾有学员提问 Tamar 老师:“如果整门课程只讲一个点,您会讲授哪一点?”Tamar 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封闭世界”(closed world principle)。那什么是“封闭世界”呢?

这就需要追溯到 SIT 创始人之一霍洛维茨,博士与 TRIZ 之间的渊源。1988 年,霍洛维茨第一次接触到 TRIZ(俄语缩写,意思是有创意,的问题解决理论,为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乐,所提出)的时候,他还是希伯来大学航空,工程系的一名学生。

一天,刊登在工程杂志上的,一句广告词引起了他的注意“40 小时教会你发明创造!”他想,既然有人敢于声称 40 小时教会我如何发明创造,那其中必有乾坤。没有丝毫犹豫,他马上报名。上完第二节课,他就知道这个领域,值得他为之奋斗一生。

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是菲尔科夫斯基,曾和 TRIZ 创始人阿奇舒乐一起研究 TRIZ。从霍洛维茨踏入,课堂的那一刻起,菲尔科夫斯基简洁而准确的,表达方式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经常回味菲尔科夫斯基讲述,的内容,但尚未完全领悟,其中的奥妙。

虽然霍洛维茨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但是 TRIZ 思考方式的一些特别之,处依然让他感到困惑不已。

有次他拿到的,课后作业是这样的:若干金属球在一个有着,折弯之处的管道里快速移动。在管道折弯之处,金属球会撞击管壁,这会造成管壁损坏。那如何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呢?
▲ 图片来源:neoimpex.com


运用所学到的办法,霍洛维茨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他先把油注入到管道里,然后冷却管道的折弯处,这样,可在折弯处形成,薄薄的一层油冻,当金属球撞击折弯处时,这层油冻可起到缓冲作用。

在课堂上,他向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非常棒!”老师称赞到,“但是我会向你,展示一个更有意思的解决方案。”霍洛维茨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还有更棒的方案?!

这是菲尔,科夫斯基的解决方案:用金属球来,保护管道折弯处! 他的方案是在管道的折弯处,加工出一个凹槽,这样,将有不少金属球,堆积在凹槽处。

当其它金属球在管道中,快速移动时,它们必然会朝着折弯处,冲过去,这一冲击力将迫使堆积在,凹槽处的金属球继续停留在原处,也就是说,在管道里滚动的金属球将与堆积在凹槽,里面的金属球发生碰撞,这反而避免了金属球与管壁,发生直接碰撞。

在折弯管道这个案例之中,金属球本来是,问题的始作俑者,让大家头疼不已,但是,这么一设计,金属球反而,变成了解决方案!

这一思路让霍洛维茨,脑洞打开,他甚为钦佩。但是让他感到疑惑不已的是为何他本人难以,构思出这么精致的解决方案呢?

这一疑问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天他在回顾,所有创意性解决方案时,突然注意到几乎所有的这些解决方案所,存在的共同特征: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没有添加任何新(任,何新)的组件,解决方案依然是在问题,所在的世界之中寻找答案!

以折弯管道为例子,霍洛维茨本人提出的,方案是朝管道里灌油,但是,油在原有的系统之中,并不存在,这是新的组件,而他的老师提出的,解决方案则只是已有的组件 — 金属球。

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感到欣喜不已,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自己提出的这一假设。由此,他提出了封闭世界这,一原则,即解决问题或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时,应该尽力利用产品或系统本身,以及相邻环境之中已有的那些资源,并把它确定为 SIT 方法论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框架内思考 VS. 突破框架 
博伊德和戈登堡所著述的《微创新》一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天晚上,霍洛维茨和戈登堡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准备开车回家。走到停车场,他们突然发现汽车的轮胎,瘪了,他们只好动手更换轮胎,这时他们发现轮胎,的螺母锈住了。怎么办?

他们可以用加气泵给,轮胎加气,但是当时找不到加气泵;他们可以用金属,管套在扳手上,然后用力扭动扳手,但是当时找不到金属管。当然,他们也可以搭载其他人,的汽车去最近的服务区,但那时已经是深夜。这时,两个人决定围绕,汽车寻找答案。

霍洛维茨刚说出“我们得在车里或车子附近,找到工具来拧动这该死的螺母”,戈登堡就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就在他们眼前:千斤顶。他们可利用千斤顶,给扳手施力,拧开螺母,然后换掉轮胎。
▲ 图片来源:drewboyd.com


这一经历让他们豁然开朗:“原来有创意的解决方案,通常隐藏在问题内部,但是,人们常常忽略这一点。”

当然,换胎不过是源自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解决方案是否富有创意,影响还不是那么大。哪怕你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或解决方案,不是那么富有创意,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你在办公室里窝上一晚上或你为了,换胎多付出些金或时间钱而已。但有的时候,能否在封闭世界里,找到解决方案,却关乎生死!

1970 年 4 月 11 日,阿波罗 13 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飞行 55 小时后,氧气罐突然发生爆炸,这不仅破坏了飞船的,生命支持系统、导航和电力系统,而且还在飞船的外壳,上炸开了一个洞,三名宇航员不得不,离开指令舱,前往登月舱。

雪上加霜的是,另外一个致命危险出现了:登月舱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他们必须利用飞船里,的过滤装置吸收二氧化碳。这时,有人想到了可以利用指令舱里,的过滤装置,可登月舱里的过滤装置,是圆形的,如何将两个不同形状的过滤装置,连接起来呢?

如果搁在平日,工程师有充裕的时间、大把的资源来设计,过滤装置,甚至可以打造一个纯金,的过滤器。但是,此时此刻,工程师只能利用飞船里,的资源,并且还得跟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赛跑。时间就是生命!
▲ 图片来源:equipmentexplained.com


地面指挥中心的负责人把大家召集到一块,然后把飞船里所有的,物件一股脑地仍在桌子上,明确告诉大家,解决方案只能使用桌子上,的物件。

这是工程师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

宇航员先从指令舱中拿出这个,方形的过滤器(图一)。然后,他们用软管的一端与方形过滤器,的前端连接。接下来,用纸板做出一个弧形,覆盖在过滤装置的上面(图二)。最后,宇航员用一个塑料袋覆盖在,弧形纸板与过滤装置之上,形成一个封闭空间。二氧化碳过滤器制作成功,了(图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
▲ 图片来源:equipmentexplained.com


这一解决方案的思路与 SIT 两位创始人所提出的,封闭世界原则不谋而合:利用系统内的资源,解决问题。

霍洛维茨与戈登堡认为,解决方案的创意指数往往与问题所在,的原点成反比,也就是说激发灵感的素材距离,问题越远,创意指数越低。

正如阿波罗 13 号这个例子所展示的那样,虽然做出的过滤装置,其貌不扬,所用的材料也非常普通,但是,它充分利用了飞船既有,的资源并挽救了宇航员的生命,这是真正厉害的创意!
▲ 图片来源:equipmentexplained.com


在封闭世界里寻找解决方案,看上去有点反直觉。常人认为,所谓创意意味着你要在,常见的框架之外寻找答案,这就是为何头脑风暴等,方式大行其道,其背后的假设是,随意性可刺激灵感。

如你可随手打开,字典的某一页,任意指定一个单词,然后据此联想,看该单词与手头所需,解决的问题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联。但是,实证研究并未证明天马行空的想法可,催生出更多创意。

相反,以芬科教授为首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将需要考虑的,变量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人的注意力反而,会更加集中,这有助于当事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并在最大程度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由此迸发出的创意,有时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这就是所谓有限范围原则。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汉学与东亚学,教授张平指出,作为构建犹太智慧基石的《塔木德》的“创新思维的第一要义在于,保守思想与创新思维的奇妙结合。”你要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自由出入,既要保留,整座房子完好无损,又能找到一条,自由出入的途径。”在霍洛维茨与戈登堡所,提出的封闭世界这一创新原则上,我们不难看到这一思维,方式的烙印。


 “封闭世界原则”与你我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上面的例子都离,真实生活太远了。接下来分享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自于 Tamar 老师)。她的一位朋友乔迁新居,想在新家举行派对,邀请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悦。

可当这位朋友真,的开始筹划时,面对新居中(新居中)自己精心挑选,的澳大利亚羊毛地毯以及环绕客厅的那一圈真皮沙发,她却开始犯嘀咕。既然要举办派对,酒水饮料那是必备之物,而且来宾人数断不能太少,否则没有气氛。可是,参加派对的来宾,一旦喝高了,手舞足蹈起来,那杯中之物可是会泼洒,出来的!

这些地毯和沙发所费不赀,都是她精挑细选出来的心爱,之物,一旦弄脏了,心中的难受暂且不说,清洗起来那可是件,麻烦事情。怎么办?她可以提醒,来宾注意杯中之物,可怎么提醒?在请柬上加上备注?还是等来宾到,齐后一起宣布?这不是挺煞风景吗?!即便你提醒了,来宾能做到吗?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让大家既享受派对之喜,又不弄脏地毯和沙发呢?突然间,一个念头划过她的脑际:何不利用刚学过的封闭,世界这一原则来寻找解决方案呢?

封闭世界主张你要,充分利用环境内的资源,那环境中的哪些资源,可资利用呢?她把派对所包括的所有资源,一一列举出来,这些资源包括酒水、来宾、沙发、凉台、食物……然后,她逐一思考各项资源,是否可以做些文章?最后她把焦点,锁定在来宾身上。既然来宾是,问题的始作俑者,那能不能把来宾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变成“问题的解决者”呢?想到这里,她眼睛一亮,主意有了!

她在请柬上注明,这次派对的服装主题是“白色浪漫”,要求大家身着白色衣服,参加派对,这样一来,来宾在饮用酒水时,一定会多加小心,生怕弄脏了自己的服装。这个主意实在太妙了!既然来宾对自己的,衣服小心翼翼,那自然不会弄脏,地毯和沙发了。想到这里,这位朋友禁不住为自己的,创意拍案叫绝,也为封闭世界这一,原则的威力而击节叫好。
▲ 图片来自网络。


在工作或生活之中,当我们遇到棘手难题时,我们下意识的第一个念头,往往是从外部寻求资源,很少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朝内看,思考能否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但其实,当我们逼迫自己在身边寻找,方法时,经常会发现找到的,方法妙不可言!

当我本人尝试这一原则后,我也有了新的感悟。我现在做独立咨询顾问,与高管教练,开发客户与打磨产品是,我最重要的两项任务。以开发客户为例子,虽忙碌异常,但效果不佳。有天晚上我提问自己:我老是指点别人,要利用封闭原则,学会在邻近环境中,寻找资源,我本人为何不,亲自尝试一下呢?难道现有的人脉资源,真的得到充分利用?这一提问让我的睡意顿失。

按照封闭原则,我开始仔细盘点,身边的资源。我惊讶地发现,已有的成交客户绝大部分源自于我所,认识的朋友,为何是这样的呢?深入思考后我发现,客户开发一则难在,信任度建立,二则难在价值判断。既然如此,为何不往内看,对现有的人脉资源,再来一次深度开发呢?想到这里,我赶紧打开自己的微信,重新梳理微信中,的人员联络名单。

很快,我从名单中发现,了数个有价值的线索,而以前却因种种原因被,我忽略掉了。我马上联系对方,询问接下来是否有,当面沟通的机会。谁也没有想到,其中的一次当面沟通很快为随后的,业务机会奠定基础!

再以开发产品为例子,我可以迎合当下热潮,不断开发所谓热门产品。我也可以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看看自己既有的,核心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经过思考,我选择了后者。

按照封闭世界原则,我拷问自己:既然我的擅长是帮助组织萃取并复制专家,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实践,这对于提升组织效能很,有帮助,那我为何不在自己的,擅长上多做文章呢?想到这里,我赶紧联系我信任的,一位朋友,请他一起出谋划策。在他帮助下,我们一起将整个,产品重新设计、包装后介绍给客户。前不久,他告诉我,一客户已经对这个,产品表示了采购意向,而且还有好几位,客户表示了兴趣。

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一旦思路对头,加上行动,结果自然不会太差。著名战略大师祖客曾说过,绝大多数组织距离发挥他们既有的核心,优势还相差甚远。组织如此,个人何不也是如此呢?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在天边,而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远在天边的方案固然难寻,可看清眼前的自己则,更不容易!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自然资源都有,可能消失殆尽,如石油、黄金,唯有我们头脑之中的,创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我们有十四亿人口,十四亿个聪明的头脑,就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为何不好好利用封闭世界这,一原则呢?朝内看,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激发彼此的智慧,开启一次与众不同的,创新之旅,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让,人眼睛一亮的解决方案!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

诺言社区



点一下

让我们知道你“在看”


    关注 奴隶社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