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我说说,什么,特么的叫年轻人?

 

应该致敬的是年轻,而非年轻人。...





何冰走上舞台深情对年轻人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年轻人却冷冷回击:“别了,我们还羡慕你呢。”

B站的品牌视频《后浪》一经发布,就引起了舆论分化。



有人看完热血沸腾。也有人看着视频里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过着“自由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的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哪里是普通年轻人的生活?明明是年轻富二代的生活。

用少数年轻人的精致生活来夸奖一代人,真实吗?

如果说《后浪》里不是真实的中国青年,那真实的中国年轻人,其实是什么样子?

今天来聊聊。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Anthea

这届年轻人
究竟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割裂的一代?


不买账这支视频的主要是年轻人,理由很简单:我们这代人,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市场、高额的房价和渐渐成为常态的加班生活,和当年毕业工作包分配,分房只需排排队的“前浪”比起来,到底该谁羡慕谁?

网上有组数据表明,三成90后的存款为0。
80%的人存款在10万以内。

10万是什么概念?房价3万的话,只能买3平米多的一间厕所。

收入提高了很多,但消费起来似乎并不是这回事。

30年前,100元可以生活一个月,如今却只够你生活一天,点三顿外卖。
但这种情况并非我国独有,凤凰财经的数据表明,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越来越穷。

30年前,年轻人的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如今25-29岁人群的收入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得多。
难怪,在一票热搜和新媒体文章里,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今天被短视频毁掉,明天被网贷和消费陷阱套牢。

不爱存钱,不想结婚,别说二胎了,一胎也不想生,是诸位长辈眼里的“不肖子孙”。

可丧的背后也有苦衷,暴走漫画曾经有个流传很广的年轻人对自身困境的吐槽,戳中了很多人。
我们深知一味抱怨时代没有意义,历史滚滚向前,每个人都只是时代车轮上的螺丝钉。但研究群体的确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能从共性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

比如二战后(1946-1964)的美国婴儿潮一代,充满理想主义,年轻时享受战争红利养成了提前消费的习惯,老了却破产老无所依。

日本的90后被称作“平成废柴”,不爱社交却痴迷二次元,是因为出生于和平年代的他们无欲无求,甚至消极避世。

至于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与其说是“垮掉的一代”,不如说是“割裂的一代”。

30多年前倡导的“先富带动后富”已经进展过半,一部分人的确富起来了,他们的后代过上了《后浪》里精致且“拥有选择权利”的生活,而另一部分人,还在拼搏的路上辛苦前行。

所谓割裂,也不是贬义,而是说明我们正处在进步和转型的过渡阶段。

年长者和年轻人自己,大可不必对青年一代过度悲观。

不然,为何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年轻人被电子游戏、武侠小说、好莱坞、智能手机和网络小说“毁”了一遍又一遍,而国家的进步却始终如一?
 
那批喜欢画校服的孩子长大了
正在成为中国的脊梁
与《后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日报发的视频#后浪说#。

里面有高三的体育生,在家呆着也自己创造条件,拼命坚持训练。
年纪不大的特种兵,自曝如果手上虎口处磨不出几个茧子,就当不了快枪手。
这支视频之所以更打动人,是因为真正能代表青年,称得上后浪的,不是摄影旅游潜水等等爱好,而是一个个努力工作学习的普通年轻人,是埋头读书渴求知识的学生,在写字楼通宵敲代码的码农,是在医院救死扶伤的医护,甚至是质疑《后浪》价值观并思考镜头之外内容的网友……

往大了说,一场疫情,4.2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

92年出生的吴思容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也是武汉协和医院湘雅病房的“抗疫漫画师”。
为了给隔离衣提高辨识度,她给队友画上了不同的漫画加油鼓劲,让网友不禁感叹:那些喜欢画校服的孩子们长大了。
往小了说,同学五一假期上了四天班,唯一空出来的一天用来做饭,用出租屋的公用厨房,一次做三天的便当,保存在冰箱属于自己的那格里,这样就能节约时间充电学习。

虽然已经上班三年了,她还是打算攒钱读研。她没出过国,没玩过cosplay,小时候也没学什么乐器,上B站也不是为了追番,而是为了跟着up主学英语。

但不知怎的,我就是觉得,在她身上看见了千千万万个努力年轻人的身影,包括我自己。

两天前中国社科院联合其他平台发布的《疫情前后90后群体价值观念变化报告》说,疫情之后,90后心中前三名的职业成了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军人。
愿意好好储蓄的90后达到78%,再也不想被消费主义洗脑。
个人的成长尚且难以定型,一代人更是如此。这次大考,年轻人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们担得起中国的脊梁。

我期待未来对青年的定义
不只取决于年龄
近期关于90后95后的讨论比较热烈,有80后网友冷冷说:“看来每个年龄段的保鲜期只有不到十年,我们这么快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顺手一搜,90后貌似也快过期了,知乎上已经开始提问“你看好中国的00后吗?”

类似的问题并不陌生,往往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出现。

“80后还有救吗?”

“90后是垮掉的一代吗?”

“你看好00后吗?”

哪代人正在被骂,其实正说明他们正当红,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

不知道是否因为我过于敏感,身处即将过期的年龄线上,有些排斥这种关于青年的定义。

中国国家统计局对青年的定义是15-34周岁。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年的定义是15-44周岁。

可事实上,我见过40多岁辞职重新求学,开启事业第二春的人,也见过20岁出头浑身负能量且拒绝学习改变的人。

就拿我妈来说,快60了,疫情期间没法跳舞没事干,跟着电脑自学了PS,视频剪辑、拍摄等技能,还用纸箱和灯泡自制了一个摄影棚。

现在淘宝店开起来了,社交媒体账号也运营起来了,下一步计划研究一下社交流量如何转化为电商流量。

青年的定义应该是年龄吗?不是,是勇敢大气、充满热忱、不断探索的精气神。

可以参考马一木的解读:应该致敬的是年轻,而非年轻人。
也可以理解为鲁迅的那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又或许,能理解为每个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人,谁又敢说他们不年轻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05974.html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17165.html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42050.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52700/answer/95985747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808309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87474
你怎样看待B站的《后浪》?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Anthea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中图片来自原作者和影视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0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关注 LinkedI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