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回忆 8 重看《九月刊》

 

我20几岁身体里那些edges都在30到40岁的转折中被自己逐渐打掉了。...



「这是2019年开始做的一个回忆系列,全是旧事旧人,旧时光。因为停止写时装良久,但偶有朋友和读者记得,时代已不同,就写点回忆吧,如果你钟意看,欢迎给我留言。」最近总是重看一些和时装有关的电影。这些电影,算是在20岁到30岁期间陆陆续续看的。那十几年,和时装纠缠过,有很多ego,身体带刺或者充满edges,现在回想起来,是年轻气盛或者偶尔的放旷。但这些时装电影,好多都还是给予我一些激动的审美体验,又曾经变成笔下文字。

前晚在家重看2009年上映的《九月刊》(The September Issue)。我记得,当时这部电影是在挪威奥斯陆看的。看之前万般期待,看的时候很激动,看完久久热爱。电影打动我的不仅仅是Vogue主编Anna Wintour穿插在电影开始和结尾时候对于时尚的一些精彩话语,还有艺术总监Grace Coddington的过往经历与态度。
在隔行如隔山的人看来,时装和时尚杂志行业真是另外一个世界。像是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里初入时尚杂志领域的Andrea,对于一堆人穿得靓丽光鲜,奔跑在狭长办公室通道里的那股神经和神圣劲头,大惑不解。

重看《九月刊》,我有几个感慨:

一、


《九月刊》中的Anna Wintour,彼时2007年。

十几年过去了,电影里的很多人老了一大截。光是主角Anna,现在她戴墨镜的时间更多了。《九月刊》里,还看得到她接受访谈,和设计师交谈,与投资人、出版人周旋时,不戴墨镜,那时候的Anna Wintour已经双眼皱纹颇多。只是,这十几年,我每每看Anna Wintour露面,感觉她在化妆师,以及“打针”上的花销一定不菲。Anna说过,保持美貌和穿着时尚,是对这个行业最起码的尊重。作为celebrity一般的“时尚女魔头”(时尚女主编),我非常佩服Anna Wintour的投入和敬业。有一次看Anna接受采访,她告诉记者:为了保持自己每日在Vogue办公室的一流品貌,她每天五点就要起床,稍微锻炼一下,清晨七点的时候,化妆师已经帮她搞定妆容,忙碌的一日就此开始。如果你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对你的妆容和职业一丝不苟,投入这番热情,那才是令人敬畏的!Anna Wintour是这样的时尚主编。


Anna Wintour的persona,冷面但其实她没有时间chitchat而已。

新冠疫情期间,Anna和整个Vogue团队远程在家办公,完成了一本Vogue的创作和编辑。Anna感叹,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在家办公,早晨开始跑步(虽然自己跑得不快也不远);她感叹自控的时间多起来,不需要赶赴一个又一个的约会,不需要出席活动,quarantine的时期亦是写作和感知自我的时期。不要忘了,Anna Wintour写一手好文章。
Anna Wintour的疫情日记,通过她的粉丝社交媒体平台被分享给广大读者。

(来源:Instagram,@wintourworld)

我以前看她为Grace Coddington的回忆录写推荐文章,专业的态度,稳健的文笔和毫不拖泥带水的文风,辞藻确凿,就像是Anna本人,非常professional。在《九月刊》里,我们知晓,Anna的父亲Charles Wintour是伦敦新闻报人,自小受新闻熏陶,Anna写得一手好文章,不足为奇。是Anna Wintour把新闻视角和宏大文化视野带入时尚报道,让美国版Vogue摆脱了轻浮与只说穿搭的单一品相,就此影响了时尚杂志整个行业与产业。
疫情期间居家的Anna,重拾晨跑乐趣。

(来源:Instagram,@wintourworld)

要是2019年再拍一次《九月刊》,Anna Wintour的行踪肯定不同。毕竟,2007年拍摄这部纪录片时候的Vogue办公室还在时代广场,如今整个Vogue都搬到了One World Trade Center。Anna在过去的十年,一直拥抱社交媒体和新技术革命,让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支撑传统Vogue纸质出版物继续远转,以及让Condé Nast集团牟利的利器。Anna Wintour的精明和商业头脑,让我们明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舞,是可能的,也是精彩的!
虽然,岁月在Anna的身上留下痕迹,但Anna Wintour的心依然硬朗不已,且新潮锐意——也许,这才是时尚主编最重要的禀赋。在Anna Wintour身上,我看不到浪漫主义,我看到的是专业主义。
我认为,无论是过去的纸质媒体时代,还是现在的社交媒体新世代,专业和敬业才是任何行业继续走得更远,更长久的不老法宝。而十几年前的《九月刊》,已把Anna的这种专业主义描绘得很到位!

二、

相反,饱含着浪漫心怀的Grace Coddington,因为在《九月刊》里和主编Anna Wintour叫板,被更多的观众记住和热爱。2016年,Grace Coddington辞掉了Vogue杂志工作,沉浸于自己的绘画和爱猫生活中。
我觉得,Grace Coddington在《九月刊》后,并没有老去的样子,她还是那个红发女时装杂志人的形象,出书,绘画,偶尔和设计师聊天录节目。也许,她并没有像Anna Wintour那样要操心商业运营,可以更专注于创作。
被Anna否定了的Edward Enninful在Grace这里找到慰藉。

重看《九月刊》,依然被Grace Coddington的话打动。她在狭长的堆满了时装的办公室过道里,对彼时还不是英国版Vogue主编的Edward Enninful说,“你要坚决厉害一些,在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是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你要tough一些,就算对我也要这样!”一脸羞涩的Enninful当时担任美版Vogue的资深造型师,因其作品因无法达到Anna Wintour的标准而报废。Anna Wintour在纪录片中质问他:“美感在哪儿?这是Vogue好吗?我们把标准提高一些吧。”在被Anna Wintour否定后,Enninful在Grace Coddington那里找到了慰藉。


Edward Enninful, editor-in-chief at British Vogue.

又过了很多年,已经成为了英国版Vogue主编的Edward Enninful,变得更成熟稳健,眼神中看得到那种犀利和果敢。我觉得Edward Enninful应该内心感怀,自己曾在Anna Wintour的手下工作过,也与Grace Coddington共事。那是《九月刊》记录下来的一段Edward Enninful的成长经历。

Grace Coddington心疼自己的拍摄,她喃喃自语,“我早就料到了(Anna会这样认为)。”对于Anna要美术编辑把大片中举着摄像机的摄影师的肚子retouch掉,她非常不赞同。她说,我们在时尚杂志中展示的一切都似乎太完美了,但我需要摄影师看起来是真实的人,而不是我们使用的专业模特。她打电话让美术编辑不要修掉摄影师的肚子,保留生活真实的样貌,也保留时尚世界的这种被塑造的完美与真实世界的一种区别。(我觉得Grace Coddington是对的,真实世界的不完美反而可以衬托Vogue杂志塑造的被过度修饰的完美。)


Anna认为客串参与拍摄大片的摄影师有肚子,让美术编辑把他的肚子修掉,Grace表示不赞同,Grace认为应该保留真实性。

如果不是重看《九月刊》,我们都不记得了,像Grace Coddington这样的时尚杂志人,在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成为秀场必备产品之前的时代,他们是如何去看秀的?坐在秀场前排的Grace Coddington还是习惯了用纸笔记录,她还要把记忆深刻的秀场轮廓画下来。在Grace Coddington的回忆录一书中,她说,如果不去秀场亲自体验看秀,而只是在互联网上看时装秀,你是看不到时装的texture的,更不要说时装秀本身带给人在情感和审美上的冲击了。
《九月刊》中,Grace Coddington在秀场。

就此,我想到前不久看设计师Martin Margiela亲自讲述的纪录片《Martin Margiela:In His Own Words》。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到来之前,谋生退意的Martin Margiela就已经预言了,像他们这样乐于craftsmanship,手绘时装sketch,并醉心于时装秀场实验的设计师,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心态和要求。所以,Martin Margiela率先离场了。对于隐士一般的Martin Margiela来讲,这种离场是明智的,是一种解脱,也具有传奇的姿态。
Forever Grace, 2018.

重看《九月刊》,我依然觉得:Grace Coddington的过往以及她对于时装大片独到的审美和细腻感知,依然是传奇性的,不可复制。
三、

如果不是重看《九月刊》,我都忘记了当年获得设计大奖的泰裔设计师Thakoon Panichgul(塔库恩·帕尼克歌尔),他的设计作品曾经出现在Michelle Obama和Sarah Jessica Parker的身上,但如今,他又在何处呢?
当年电影首映后,Sienna Miller, Thakoon Panichgul, 《九月刊》导演RJ Cutler和Bee Shaffer。

电影中的Thakoon Panichgul对于Anna Wintour充满敬畏和感激,他把Anna比喻成时尚界的麦当娜。在纪录片中,他的妙笔与才华,将一条无趣白色裙,稍微改装,就带来轮廓和时装趣味,简洁现代,是我喜欢的风格。他是有慧眼的亚裔时装设计师。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去网络找寻Thakoon Panichgul的踪迹。2017年,他已经不再作为设计师的身份存在于时尚行业。2019年,THAKOON.com问世,Thakoon Panichgul转型成为了电商平台创立者,网站售卖的产品也展露着Thakoon的眼光与审美。
过去的十几年里,时尚大帝已经离世。


Stefano Pilati在电影中为Anna展示新一季的YSL设计。

这十几年,时尚景观真的发生太多变化。在《九月刊》中我们还能见到作为Dior创意设计总监的John Galliano所呈现的艺术化成就颇高的Dior高定系列(哦,2007年,拍摄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我心目中的Martin Margiela还在设计Maison Martin Margiela。)。Anna Wintour去到了彼时的Yves Saint Laurant总部预览新品,设计师Stefano Pilati亲吻着Anna的手。这位意大利设计师,在我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他对于YSL的理解,如此巴黎,他对现代性的理解,如此透彻。在过了十几年后,经过了YSL和Ermenegildo Zegna洗牌,如今的Stefano Pilati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时装了。如今,我透过Instagram,关注住在柏林的Stefano Pilati以及他自己的男装系列。
住在柏林的Stefano Pilati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时装。

(来源:Instagram,@StefanoPilati)

四、

如果不是重看《九月刊》,唤不起我对于这部纪录片电影配乐的热爱之情。2009年初看的时候,我已经去寻找过电影中出现的音乐。前晚重看后,找到这些音乐list,并在苹果音乐中一首一首下载,虽然最终有三、四首音乐实在欠奉,但大部分的电影配乐都找到了。我在自己的苹果音乐里建立一个playlist,名字就叫做The September Issue!
2007年的indie和alternative音乐,音乐人的才华毋庸置疑。电影开篇我最喜欢这首《Destroy Everything You Touch》,来自独立乐团Ladytron。放到《九月刊》开头,时装秀大幕拉开,catwalk秀场,Anna Wintour的一份高冷与扮酷,再合适不过。有一种intimidating和让人蔑视一切的感觉。时尚,历来仿佛具有这样放大自我ego的作用。

电影中的音乐充满态度,比如这首《Burn It All Down》,歌词唱着:burn the house,burn the church,burn it all down……联想到时装人偶尔的愤世嫉俗,面临商业与设计的分庭抗礼,艺术家的煎熬与妥协,由这首歌释出的破坏感和不羁态度,让电影画面增色。这首音乐放在电影中,是神来之笔!美国纪录片导演,电视出品人R.J. Cutler功不可没!
重看《九月刊》的意思,不是说我有多么眷恋以前的时尚景观,Anna Wintour说过,时尚是关于朝前看,朝前走的,不要抱着以前的不放。但在重看的刹那,我很感怀:我20几岁身体里的那些刺,那些edges都在30岁到40岁的转折中被自己逐渐打掉了——这真是一件极好的事。这是生命的一次transformation。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时尚大牌的秀场碰到一些时装人士。从编辑到评论者,从influencer到stylist。有人活得通透,有人坚持执念,有人还是瞧不起别人的样子,有人坚决不容忍另外的观点的存在,有人可能还热衷于撕逼,有人依然把生活过成了时装天桥的模样——那一刻,我明白,我以前的ego不存在了,放下了,是好事,离开了,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无论如何,你开心就好!

但真的要警惕:因为他者如明镜,如果你看得到别人身上的这些edges,证明你心里还有它们存在的影子,赶紧卸掉它们吧……
过去十几年,包括最近,我看过的一些和时装相关的电影,我喜欢的,推荐如下:
1. 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 (2019)

终于听到了Martin Margiela的声音,看到了他的双手——一双温柔厚重的手。
他说他设计的时装,很看重两个方面:一是肩部,因为肩部轮廓会彰显你的态度;二是鞋子,因为鞋子关乎你的运动轨迹。我重新审视Maison Martin Margiela时装的肩部剪裁和Tabi鞋的妙处。
我也明白了原来头发在饰品中的使用,和他父亲是一位理发师有关系,和他的成长有关系。
2. Westwood: Punk, Icon, Activist (2018)

西太后的前世与今生。如今,她更多的身份是一名激进的环保者。
3. McQueen (2018)

从伦敦东区普通的工人家庭到巴黎、伦敦顶级秀场,McQueen是传奇。但,饱受抑郁症折磨的麦昆,他转瞬即逝的一生告诉我们,时尚也许是一次的孤独探险。
4. Dries (2017)

一部关于比利时设计师Dries Van Noten鲜有的纪录片。没有争奇斗艳和咄咄逼人的画面,时尚在Dries的世界里是温文尔雅,带有贵族气息的表达媒介。我们跟随导演Reiner Holzemer的镜头,潜入这位时尚谦谦君子的365天——从漫步家中花园、埋首工作室的日与夜,到觅见时装秀台后片段。低音结他手Colin Greenwood的配乐,优雅的姿态,温柔的内心,让人感动。
5. Dior Et Moi (2014)

哭鼻子的Raf Simons。
以及美轮美奂的Dior高定系列。第一季高定秀前排坐着我的女神们。

还有,巴黎,不可替代的美。
6. Yves Saint Laurent(2014)和 Saint Laurent(2014)

两部圣罗兰传打擂台。我更喜欢Gaspard Ulliel扮演的Yves Saint Laurent。
7. 时尚女王:Iris的华丽传奇 (2014)

生命力是旺盛的。
8.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2012)

Diana Vreeland告诉你,时尚远远是larger-than-life的东西。要成为引领风格的人,你的人生态度,审美和才华是最重要的。
9.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2010)

Anna Wintour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看完电影,你就明白为何如此了。燃烧生命的热情,原来是可以经久不息的。这部电影,还呈现了我热爱的纽约,那些喧哗躁动的层面。
10. Marc Jacobs & Louis Vuitton (2007)

小马哥还在Louis Vuitton担任女装创意总监时代的纪录片。那时候的他,还在健身和尝试各种健身餐。时尚是快速的消费和即时的fame。
11. Yves Saint Laurent: His Life and Times (2002)

史料珍贵,在圣罗兰离世之前,这部纪录片保有Yves Saint Laurent最日常的告白。
12. 都市时装速记

Aufzeichnungen zu Kleidern und Städten (1989)

文德斯是导演,电影记录的是日本时装设计传奇人物山本耀司。这部电影已经不单单是一部时装纪录片了,他显然是电影大师文德斯的一个珍贵电影艺术文本。

撰文 & 编辑:张朴

图片:网络 & 视频截图

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往期 & 延伸阅读张朴好时光 之 时装回忆系列:

时装回忆 1 | DKNY与agnès b的拍摄夜晚

时装回忆 2 | 拥抱过Martin Margiela的人是幸福的

时装回忆 3 | 蒙田大道的Jil Sander

时装回忆 4 | 川久保玲的Shopping经

时装回忆 5 | 宿敌

时装回忆6 | Dries Van Noten

时装回忆7 | 那些年我读过的时装书

女爵Anna Wintour:“名气”不等于“成功”

Grace Coddington: 在真实世界里寻找一份浪漫
新浪微博:@Blonde小朴时态
微信平台:张朴好时光
Instagram:@ethan_zhangpucd
小红书 / 腾讯视频号:张朴好时光
欢迎阅读我的书:


《孤独要趁好时光》(我的欧洲私旅行,2012年出版);

《香港的前后时光》(内地与港台版,2013年出版);

《仿佛,一场告别》(和光影记忆相关的旅行,2014年出版);

《而我只想去巴黎》(巴黎城市与文化影踪,2019年出版)。

张朴,作家,翻译。留学北欧,曾供职于伦敦BBC中文部、美国驻华使馆。全职写作,旅行人生。热爱巴黎、纽约、葡萄牙;喜张爱玲、唐诗宋词、电影戏剧、MONOCLE、agnès b、Maison Martin Margiela,极简主义与王家卫……


    关注 张朴好时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