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非遗】渔宗郎君爷的传说(区级)

 

据记载,世界渔业最早来自中国,这里是中国海洋捕鱼生产的发源地,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不仅发明了捕鱼生产...



据记载,世界渔业最早来自中国,这里是中国海洋捕鱼生产的发源地,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不仅发明了捕鱼生产,也创造了灿烂的渔盐文化。自5000年前郎君(号称渔宗)在这里发明了结网造船捕鱼,从此我国就有了海洋渔业生产。最初人们制作木筏,用“木叉”叉鱼,或者用“木杆网”捕鱼,就是在滩涂中插入密集的木杆,待潮水退落时将鱼类、贝蟹挡住和夹住。后来人们又制作了“蒲网”来捕鱼。蒲网就是用植物蒲子编织成席状,片中间用细木杆连接架子,潮水上涨时插到水中,因比较密实,收获就高于木杆网了。



到了清朝的咸丰三年(1853年),阴岛(今红岛)大洋村渔民于海先在伙伴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历时两年制造了第一支简易木船,代替了以往的木筏。光绪十一年(1885年),阴岛大洋村的木船发展到了13只,第一次出海到了胶南灵山卫打鱼。到光绪三十四(1908年)年,阴岛地域已有木船120余只,船型结构大多为舢板,载重量1-2.5吨。开始用丝麻线结织成“麻绳园网”捕鱼,以捕带鱼和经济鱼为主。清朝末年,德日侵占胶奥(今青岛)期间,一些比较先进的渔具随日本渔船进入青岛,有园网、流网、挂子网、拉网和延绳钩等。

民国四年(1915年),阴岛有舢板渔船330只,到1947年,阴岛出海渔船就有750只,渔民也发展到两千多人。1932年阴岛渔具总数为2664件,1947年,阴岛区共有各种渔网5700件,各种鱼钩15700把。



建国后,五十年代初,渔业得到稳定发展,1955年共有帆船1008只,1956年实现渔业合作化的鱼帆船共有998只。1965年阴岛公社鱼帆船增加到了1019只,载重量达2385吨。主要网具除园网外,挂网、流网、钓钩等逐年增加。1965年,阴岛公社有渔具3810件,底钩199筐。刀鱼延绳钩25筐。


    关注 文化城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