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与学渣女儿

 

准确地说,我不是接受了女儿的平庸生物界里,花的类型,花期各不相同,孩子也一样

来源:公众号极昼工作室(ID:media-fox)
文 张雅丽

编辑 毛翊君

以下是丁延庆的讲述
艰难战斗


去年10月7日,在海淀公园,我第一次参加女儿的班级活动在那场活动上,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大意了那天活动结束后,我跟几个家长讨论中发现,他们普遍说,自己孩子的英文词汇量已经达到上千个我心想,这差距太大了,这相当于中学水平啊

当晚,我跟我老婆说她问我,那怎么办,咱们也背?

我女儿七岁,去年九月刚入学北大附小,读一年级在这之前,因为工作原因,我老婆带着她一直在云南生活在教办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不接触课本知识,我和她妈妈也没给她报任何班,觉得没必要所以入学时,她完全是零基础现在回想,觉得还是应该更早一些干预的

后来我从老师那里得知,女儿的成绩在班里排倒数第一从老师发来的课堂视频里看,英语老师上课一句中文都不说女儿就像鸭子听雷一样,根本不知道老师在干什么上学期,学十以内加减法要求孩子们通关一分钟做四十道题那一次,全班36个同学,第一批通过19人,一批一批地过,到了第三批,就剩我女儿没通过老师索性告诉我出题范围说,就考这些,随机出题,多练几遍就可以最终,她也只过了38道,勉强过关

跟女儿一样大的时候,我自己把新华字典背了下来,村里人都叫我神童老师会因为我调皮捣蛋而叫家长,但从来没有因为学习问题现在女儿成绩倒数第一,我怕同学甚至是她自己,给自己贴上不好的标签我想,这学习不得不抓了

从家里到女儿学校,有五种方式可以选择:坐校车,坐北大教师的班车,乘地铁,开车,骑自行车但我还是决定选择骑车,因为对她来说,这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时间

10月中旬开始,我和女儿一起度过了艰难的两个多月每天早晨七点半前后,我骑车带着她出发在骑往学校的二十分钟里,女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没有机会做其他事,只能听我带着她复习功课北京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有一天她坐在后座上,冻得够呛

下午四点左右放学后,我把她接到我的办公室来完成作业写作业的这两个小时,是非常艰难的,简直就是战斗

丁延庆女儿在办公室做作业(讲述者供图)
我女儿很活泼开朗首先,我要让她安静地坐到桌子前然后,我得盯住她刚开始,哄一哄还可以坐下来慢慢的到后来,一说到学习,就到了完全不能商量的地步小孩子嘛,反抗的方式就是哭,闹我始终强调自己要有耐心,要温和,但是到后面,我们父女俩还是大呼小叫每天下午这个时候,整个三楼都能听到我和女儿在这里大呼小叫,也不会有人来劝,毕竟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这样搞了两个月,到了她要放寒假的时候形成两个结果,一个是显而易见的,她的学习跟上了,不再是倒数第一但是第二个,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有了厌学的倾向

一提到读书,女儿就变得非常烦躁最开始我跟她商量一句,咱们去做作业,她就去做了到后来,起码要博弈半个小时,她才能坐下来她甚至有了这样的表达在爸爸妈妈眼里,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学习好

我意识到,强迫她学习这件事,让一个七岁的孩子感到焦虑她有时候表现得很伤心,会说,本来好好的,非提学习,不学习你就不爱我了吗?



很显然,这已经破坏了我们的亲子关系,遭到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反对我爱人说,女儿好像被压迫得不长个子了

原本我已经为她制定好了寒假学习计划语文,数学,英语,在过年前分别要学到什么进度,练习册每天要做够多少页,都在计划当中

现在看上去无法执行了,我选择了妥协理性思考之后,我得到的结论是,亲子关系,还有女儿长期的学习兴趣培养,看上去都比下个学期的成绩提高更加重要

经过两个月后,女儿又回到了自由状态有时候,看着她在学习上这么困难,我总会拿6岁的自己跟她比较
神童


因为从小识记能力特别好,村里人叫我神童1974年我在山东出生,三岁起在吉林松原的农村长大6岁那年,我姐去上学,我在家翻她的字典没人要求我背下它,我翻来覆去地看,就背下来了

现在我观察我女儿,感到跟我当时的早慧是无法相比的

其实在人群里会有一定比例的人,天然对于知识艺术文学等等感兴趣我生活的七十年代,虽然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比较低,但也有人喜欢读书的,会订文学月刊收获十月这些文学期刊,我总是到他们家里找书来读

6岁时,记不清从哪里得来第一本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虽然情节不能完全理解,但书里的字我已经全部认识,现在还清楚记得第一章的情节上了高中,我大概是利用图书馆最充分的学生,只要不上课我就呆在里面,读了很多外国文学,我特别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

因为记忆力好,我小学时,成绩多是双百,我姐当时学的高年级课程我也都会我母亲一位有智慧的农村妇女,也为我创造了后天因素

她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能上高中,考大学,因此对我很严厉在我初中时期,对学习吊儿郎当的时候,她打我是很常见的事上初三那年,她给我从教学质量很差的初中办了转学,认真学习两个月后,我考上了县里的高中

考上高中那年,我14岁,在班里年纪最小高一分科的那个学期,我考了全校第一九门功课,除了数学,剩下八门,我全部是第一老师们告诉我,我能考上北大

我们那时代,学习和考试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当时全班六十多人,最终继续读书的有四十人左右,其中有一半人考上的是大专但我从高一开始,我的目标很明确,考北大

丁延庆在录短视频(视频截图)
即便老师们都劝我,但我最后还是选了文科,因为感兴趣相当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是三四四吃三顿饭,上四次厕所,睡四个小时觉,剩下的时间全在学习

那年,我一下意识到了我妈妈不容易,也察觉到自己的短板开始暴露就是逻辑不好,因此数学差我很刻苦地去学数学,曾经超过一年时间,我用60%的时间学数学,剩下40%的时间学其它学科

高三是我记忆力的巅峰一次,语文学到与陈伯之书,一篇选读课文,并不要求背诵当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大家都说我是神童,那我来试试自己的记忆力我放慢阅读速度,读了一遍,边读边强记合上书,我默写出来了
农民儿子和教授女儿


我最早对女儿的能力评估,是从她上幼儿园开始的前年夏天,我挑了一首小儿垂钓来测试女儿她记得还算快,到了第二天中午再问,第一个字可能是因为不认识,想不起来了我提示了一下,她背了出来我判断,她是个普通孩子,大概率不会有像我这样的学术成就

在视频里,我用农民的儿子和教授的女儿来表述我和女儿实事求是地说,天分不一样,客观如此

有人问过我,希望在女儿身上延续天才北大的荣耀吗?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肯定有,尤其是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

承认女儿的普通,是一个逐渐验证的过程

在她出生前我就清楚,成为一个天才,其中具备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从统计学上说,回归平均数定理,就这个意思比如父母的智商都高,那这个孩子的智商在很大概率上也比较高,但是比父母更聪明的可能性是很小自然规律如此,换句话说,这是天道

过去一年,我生活的重心就是女儿我对她的吐槽能够出圈,一开始是没想到,但后来想想,这不是偶然

那些困惑和焦虑不仅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我的北大大学同学,一位任职十多年的正厅级干部,跟我说,他接受孩子的平庸,用了好长时间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也看过了视频,他也希望孩子能够像他,甚至超过他在中国,很多人有一种倾向,寄希望于孩子来实现

视频一发出来,很多网友说:北大教授都这么焦虑,那我就不要苛求我们家孩子了不少人在我这里找到了一点心理上的平衡和缓解氛围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恐惧生育,因为生育背后还有很多的教育问题

丁延庆跟学生做访谈(视频截图)
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事实上,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焦虑,在去年已经到了一个极高值这是这么多年,愈演愈烈的东西比如一些电视剧,小舍得什么的,凡是涉及到育儿主题,就一定有关焦虑再比如教育培训,那些机构甚至是明目张胆地贩卖焦虑, 你不来培训,我就培训你家孩子的竞争对手

我们这个圈子,对这些很气愤盲目给孩子报班是从众从俗的行为,很多教育学相关研究的结论里,课外辅导对学生的长期作用未必是正向的我女儿班级里,只有她一个是参加过0个补习班的即便如此,目前我仍然不打算给她报什么班

我带着她去参加了北大的雏鹰社,一个北大教师互帮互助的活动社团我们去参加了三次户外做画,还上了三节艺术史课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她还在合唱团里去献唱这星期,我打算带她去学游泳

有人会说,我能贯彻这样的教育主张,是因为不需要择校但其实问题的本质是,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应该警惕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和压迫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做助教的几年中,一直在观察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往往最差的是美国学生,最好的也是美国学生,而中国学生通常处于中间状态为什么会形成差异?用打电子游戏来类比,用十万块也能驱使一个对游戏毫无兴趣的人去打

中国的孩子们一直在实现目标小升初,中考,高考总有一些训练,并且是很饱和的量,可以去实现这些目标这对小孩是一种损害,他们其实放弃了社会生活,成为让人放心的人,同时失去了对知识和学问追求的动力

有一天,我跟清华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聊起,本该代表着一个时代最聪明最勤奋最优秀的群体,现在给我们的共同感受是,一届不如一届很明显很多人对知识不感兴趣了,不愿意创造,也不愿意思考

准确地说,我不是接受了女儿的平庸生物界里,花的类型,花期各不相同,孩子也一样

我对女儿的观察还在继续,并常有惊喜之处那天,在读她最喜欢的动物书籍的时候,女儿告诉了我乔治·夏勒和珍·古道尔两位野生动物专家的区别
END
本文转载自极昼工作室
关注查看更多故事


    关注 南都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