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十章 (三)卖干茶

 

茶事十章谨以此组文字,献给一年四季为茶事奔波劳累的我的父亲母亲,以及像我的父亲母亲一样的中国红茶之乡的父老...

茶事十章

谨以此组文字,献给一年四季为茶事奔波劳累的我的父亲母亲,以及像我的父亲母亲一样的中国红茶之乡的父老乡亲。                        ——题记
茶要采得好,做得好,更要卖得好。

这三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套用论文常用格式,采得好是前提,做得好是保证,卖得好是根本。

自从家门口可以卖茶了,我家的茶叶,基本上都是母亲去卖的。
卖茶,是母亲自荐的。在母亲看来,卖茶是要动嘴劲的,自认为这方面比父亲强。

家门口的收茶点,算不得茶市。多则三五家收,少则独一家收。买家借助农户的庭院或是房舍的一隅,支架个百瓦的节能灯,整几条大的塑料袋,弄张小凳子坐着,这就算开张了。

尽管收茶点小,但前来交易的茶农却不少,有骑车来的,有疾步快走的,倒也有车水马龙之味,小小的庭院被围着水泄不通。

收茶人成了“香客”。卖茶的一个个争着抢着把自己的干毛茶放在收茶人的面前,让其“验货”,谈妥价格,过称计量,算钱付钱,卖茶就算完事。

收茶点就在老家附近,母亲走上三五步就到,这点便利,算是近水楼先得月了。母亲的茶,基本是头几个卖掉的。选择这个时候交易,既可以避免拥挤,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侃价”,多为自己的新茶“吆喝”几声,以便提高新茶的“身价”,好多赚一点银子。
在一场“价格大战”中,双方没有输赢,最后的“成交价”似乎是一纸“停战协定”。

有的时候,也有谈不妥的情形,收茶人的出价和卖茶人的相距甚远。卖茶人会忿忿不平,提袋便走,嘴里还不时地叨念着,真不识货,这么好的茶叶,出价这么低,真够狠的。于是,转下一家试试。

下家出价高,随即倒手,高兴不已;下家出价更低,继续转,直到意识到茶叶没有办法“升值”,只好忍痛卖掉,一夜伤感。
母亲就是这样的卖茶人。不用尾随在母亲身后,单凭坐在家里,听母亲卖完茶回来的脚步声便知。脚步轻快,说明今晚卖了个好价钱;脚步沉重、缓慢,不用说,贱卖了。这一切都写在母亲的双脚上。

茶叶卖完了,父亲的晚饭也吃好了。母亲开始吃饭,父亲出门走走,顺道逛逛“茶市”。

半个时辰左右,母亲吃好。父亲回到家,收拾碗筷。

一切停当,早点歇着。简单聊几句茶叶之事,昏昏然地睡熟了。

一夜无语,梦见茶事。

感恩您的关注

推广靠谱的文、茶、旅(原创)作品

欢迎学者、茶人、匠人投稿

投稿邮箱:qiruntea@163.com






    关注 祁红茶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