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书画艺术

 

‍‍‍‍‍‍‍‍‍中国画,特别是中国文人画,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画面上题写的诗文跋语,既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还能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思考和认识,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提升画作的文化品。...





中国画文化
       中国画,特别是中国文人画,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画面上题写的诗文跋语,既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还能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思考和认识,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提升画作的文化品。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与西方绘画相比,有着同异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趣味。中国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认、再现,以及借物传情的艺术构想,渗透这画家的社会意识,是绘画具有相应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价值,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山水画的美


        山水画是中国三大画种之一。他所表达的是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热爱,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社会的认识,用在写实或艺术的手法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在技法上,山水画有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淡彩山水、没骨山水等形式。在题材和内容上,名川大山、田野村居、城市园林、寺观舟桥、历史名胜等皆可入画。山水画的技法基础上有“勾”、“皴”、“染”、“点”四个步骤,首先用各种皴法画出山石明暗向背,然后用淡墨渲染,加强山石的立体感,最后用浓墨货鲜明的颜色,点出石上青苔或远山的树木。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 是怎样的境界?

苏轼为王维的画作《蓝关烟雨图》题词:“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的就是画有诗情而诗情有画意,诗画交融,一种艺术而兼有两种神韵。王维不仅是一位借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而且他的诗与画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仅画中富有浓郁的诗意,诗中亦给人一种清晰的画面感,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诗句皆为此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味着一种更为高远的艺术境界界。



‍‍ 为什么说“书画同源” ?

书画同源,即绘画和书法两者渊源同出,彼此借鉴,密切相关。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是时也,书画通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说的是远古时期文字与图画是同体的,因为起源相同,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许多共同的旋律,在精神气度上更是彼此相通,而书法与绘画所用的工具亦同为笔、墨、纸、砚,两者从本质上来讲都属于平面造型艺术。艺术家往往兼长书画,而中国画的本身就结合着书法艺术,在一幅画面上,绘画与书法相得益彰。

什么是水墨诗意?









    写意俗称;“粗笔”,是与“工笔”相对的一种绘画技法,可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两种。通过简练概括,放纵态肆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神韵。它出现于工笔人物成熟之后,是由宋代的梁偕创造的。明代中期,水写意画迅速发展,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出现了很多名家,如人称“青藤白杨”的徐渭和陈淳,就是当地突出的两位画家。



徐淳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花鸟,用笔豪放,笔墨淋漓,注重内心情绪的抒发,如《墨葡萄图》等。他独创的水墨写意画的新风,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陈淳擅长泼墨大写意的花鸟画,他的作品不讲究描画对象外表的形象,而是追求画面的生动,在淡墨运用方面有一种特殊效果,如《红梨诗画图》等。其人物寥寥数笔,令人回味,山水画水墨淋漓。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指的是什么?

       “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是东普顾凯之提出的绘画理论。“迁想妙得”是主张绘画要重视对人物的观察和体验,从而得以极佳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形写神”是说绘画要通过形象思维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式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这两点强调的都是绘画中对“神”的重视和对“形”的“神”关系的深刻理解,奠定了后来的“神韵说”和“意境说”等画论的发展基础。


    关注 俊雅画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