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存在就是他们的骄傲

 

文/殷炳莲...



文/殷炳莲



“我希望我个人的经历能帮更多的人, 渡人渡己。”

说这话的是一个年仅22岁的女孩,可她患有抑郁症已经有两年了,就在我的抑友群里。遗憾的是抑友太多,我们之间一直都没交集,昨天晚上,她主动找我聊天,表示自己恢复得不错,希望我能帮她写一写自己的经历。

首先,我该感谢她的信任,让我成为她的真实听众,可以跟她一起分享她的酸甜苦辣,没有信任,岂可交心?其次,我要称赞她的勇气。她不怕自己有病,她不怕说出来,她不怕被人知道,她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抑郁症是咋回事,她想帮助别人,心有大爱。

“我是一个很努力读书的女孩,从小家里人对我非常地疼爱,他们把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农村人嘛,总觉得考上大学就是最好的出路。我也很努力,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可是,高二那年,我得病了。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爸爸妈妈恰好又去北京打工,不在我身边。”

“后来,爸爸知道后,从北京赶回来把我接到了北京。我很幸运,多亏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我才能进入亚洲属一属二的精神病医院治疗,那就是安定医院。我在那里住了两个多月就好了,出院后我就留在了北京半年,曾经出去工作,做服装导购。可后来回到家两年后,我的病又复发了,因为我把药停了。”

“起初不知道,过了几个月后,吃不好,睡不着,比原来更严重了。爸爸又把我接回北京,只住了20多天,还没好利索就出院了。因为医药费太贵了,每天几百元,总共花了2万多。家里的积蓄都被我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回家后不久,我就好了,那药太神奇了。我比以前更坚强,更乐观了。”



她的得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习的压力,亲情的缺失,家族遗传。她的奶奶曾经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她说,“以后,我会听医生的话,不能随便停药了。我现在很充实,每天都要努力工作,以减轻爸爸妈妈的压力。对于这病,我不怕它了。因为我了解它了,即使一辈子都吃药,我也愿意。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可以失去一切,却不能失去我,尤其是爸爸,一直都陪伴着我,开导我,鼓励我,我痛苦,他比我更痛苦,我看他那么憔悴,好心疼。”

看得出来,她是不幸的,因为她是一个病人,可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理解她的爸爸妈妈,通情达理的亲人,给了她温暖和力量。不像某些父母,听到抑郁症就大惊失色,遮遮掩掩,甚至拒不接受事实真相,对孩子拳打脚踢,让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安慰和治疗,酿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知感恩,才懂珍惜。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感恩父母把她带到最好的医院治疗,她感恩爸爸妈妈一直以来的不离不弃,她感恩住院时医生和护士们的深切关爱……

她很自豪地说,“我的存在就是他们的骄傲”,可是,细细想来,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在她学习最辛苦的时候突然离开,她是否可以免于得病?亲情,是最好的人生养料。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身体在发育,很多困惑都在等待着她,可是,她该问谁呢?

一场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我能想到她爸爸妈妈的心情。有伤心,有心疼,但更多的是惭愧和自责。可是,现实往往如此“现实”,如此无情,他们也只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才无奈离家,他们错了吗?

那么,到底是哪里错了?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才没有有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这些现象?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可以没有城乡差别?孩子们永远可以有爸爸妈妈的陪伴?           “我们在风暴的中心,看不见光明,而内心就是光明,莲花就开了。”       这个女孩就是这样一朵风暴中的莲花,走着走着,就开了,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作者简介:         殷炳莲,70后,笔名涵香, 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上海郁今香公益事业的一员。热爱双语写作,网络写作五年,喜欢哲学,心理学。       一个追梦的女人,不在乎梦想能否成真,只在乎追梦的路上风光无限!微信:Y2223991106   QQ:2223991106


    关注 郁乐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