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把“葫芦”奉为神物,为何?

 

葫芦?您有多久没见过葫芦了?...



葫芦?

您有多久没见过葫芦了?

或者说您亲眼见过葫芦吗?

甭管见过没见过,

今天好好听李宽说说葫芦的故事。

戳音频,不听后悔的音频
在您眼中,葫芦长什么样呢?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吧——“8”字葫芦。
少数人也许会想到葫芦的另一种形态——瓢。
别问我这是干什么哒,自己搜索去吧~~~

当然,葫芦也可以是这个样子滴:
言归正传,其实最早的时候葫芦分为两种,一种就是“8”字葫芦,另一种就是“瓢”,直到后来才慢慢演变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和花样。

您知道中国人用葫芦的历史有多久远吗?说出来,吓你一跳跳!7000年啊!考古发现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葫芦的种子和葫芦器具,在远古时代,还没有任何冶炼工艺的时候,葫芦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实葫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是一件“灵物”,许多神话传说中都有葫芦的身影,除了我们熟知的《葫芦娃》,您看老寿星南极仙翁的拐杖上一直挂着一只葫芦,太上老君也有一个药葫芦,还有铁拐李的酒葫芦等等。在远古和神话传说当中,其实葫芦都是用来炼丹和盛酒的器具。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葫芦慢慢演变发展,有人把葫芦作为一种乐器,但据李宽介绍,目前这种说法还未得到史料的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到了唐朝时期,葫芦不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还被当作一种工艺品,上面印制着许多人物形象,当时葫芦是宫廷里的“宝贝”,民间少有。但奇怪的是,从唐代到明代年间,有关葫芦的史料销声匿迹,葫芦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在这段“断代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到了民代,宫廷里盛行斗蛐蛐(用葫芦盛装蛐蛐),许多宫女太监喜欢把玩葫芦,葫芦也逐渐从庙堂走向民间。但总体来说喜欢葫芦的人挺少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小众”。
葫芦真正盛行的年代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举国掀起了一股“葫芦”的热潮。康熙皇帝就特别喜欢葫芦,在康熙看来,字画瓷器都是冰冷的,与人接触不多,但葫芦是有感觉有温度的。把玩葫芦需要耗人功夫,但其中的乐趣也尽在于此。起初葫芦的颜色是接近于白色的浅黄色,然后慢慢变成深黄色、橘黄色,最后甚至变成红色。在颜色变化的同时,葫芦也会变得愈加莹润。所以康熙皇帝把葫芦奉为一种神物,认为葫芦能够吸收人的灵气,与人合二为一。康熙御用的器具当中有许多葫芦的身影,比如康熙御用的一个7寸左右的葫芦盘子,不管是外观设计还是雕刻工艺都非常讲究。从康熙年间传世至今的宝贝当中,与“葫芦”有关的器物更是数不胜数。从康熙一直到乾隆年间,葫芦都是宫廷里的“宠物”。

到了民国时期,梨园行(以前对京剧界人士的称呼)是把玩葫芦的重镇,为什么啊,因为梨园行的人有钱啊!那个时候葫芦可比现在值钱,一个品相完好的装蛐蛐的葫芦少说也值两根金条!所以当时不仅喜欢蛐蛐/蝈蝈的人把玩葫芦,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等喜欢葫芦。
其实从古至今,不管葫芦是普通百姓家盛水的器物,还是上流社会把玩的“宠物”,每一种用法都有它独特的情怀。

夏季午后,在窗前吹着微风,听着屋里蛐蛐“窸窸窣窣”,看着宝贝葫芦赏心悦目,自有一种舒爽和恬淡。

或者,秋夜微凉,皓月当空,遥想外婆在葫芦藤下浇水施肥,汗流浃背却满心欢喜……另有一番暖意。

所以,我们为什么生活,为什么喜欢,又为什么收藏呢?


李宽,80后相声演员
相声连锁剧场宽和茶园园主
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
收藏了上千个葫芦
人称“葫芦娃”


【京城大玩家】

播出时间:每天15:00-17:00

收听方式:北京地区 FM106.6

网络收听:央广网-文艺之声、中国广播APP-文艺之声


    关注 文艺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