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碧阁·习琴录】“得道之曲”《仙翁操》

 

得道陈希夷,和调仙翁操。...

华南师范大学古琴演奏课第八讲作业展示
《仙翁操》
操缦生和
调音入静
琴道仙道
尽一曲中
其源
其名

《仙翁操》,著名的古琴曲开指小曲之一,因配有“得道仙翁,得道陈抟仙翁”的唱词而得名。此曲刊载于1962年出版的《古琴初阶》(查阜西、沈草农、张子谦编)一书。其素材源于明代民间,曲成于清代康熙十年,明清传世琴谱中多有刊载此曲,又名《操缦引》、《调弦入弄》等。

曲中之“操”

琴曲中,“操”是相当常见的一种,是“遇闭塞忧愁而作”,如《水仙操》、《履霜操》均是。《琴史》中有言,“和乐而作者命之曰‘畅’,达则兼济天下之谓也;忧愁而作者命之曰‘操’,穷则独善其身也。”虽然如此,《仙翁操》却给人以豁达自在之趣,不见忧愁郁结于心,反而只见仙翁的逍遥。
陈抟仙翁


陈抟,字图南,赐号“希夷先生”,为宋初著名道教学者,他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的清静无为和儒家的修身养性以及佛家的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淡泊之士

据《宋史·隐逸·陈抟传》记载,陈抟幼时的经历颇为传奇:“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曰益。”长大后熟读经史,才学渊博,但在举进士不第之后就归隐山林,而以山水为乐。后来,陈抟老祖屡屡奉召,并对当时喜好黄白神仙之术的皇帝周世宗直言,劝谏其“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可见陈抟虽归隐,但还是心系百姓,以天下为己任的。

“睡仙”之名
“因服气辟谷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后移居华山云谷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馀日不起。”

——《宋史·隐逸·陈抟传》

传说中陈抟非常善睡,有“睡仙”之名,他在华山清修,服气辟谷,每日仅饮酒数杯,终日无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有一次,道士几个月没见着他,以为他搬到别处去了,来到柴房搬柴,却见他在柴草底下呼呼大睡。又有一次,有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具尸骸,上面已经落满了尘埃。樵夫心中怜悯,准备挖坑将其掩埋。拖起来时,认得是陈抟先生。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正睡的快活,为什么把我搅醒了?”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当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对御歌》陈抟

可知陈抟老祖是一位十分清静散淡的人,对于生命的态度是自然放达的,功名利禄不过是“闲气”,不如他的“一觉睡”。《仙翁操》曲调平和淡雅,曲意悠远恬静,十分符合上面故事中对于陈抟老祖的描写。

作《心相篇》

陈抟著有《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心相篇》有言:“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现;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陈抟告诫世人,人心的种种善恶美丑与其现时甚至是将来的福祸是互为因果的,如“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等,因此要“知其善而守之”、“知其恶而弗为”。
其曲


结构

乐曲虽然篇幅不大,却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从谱面上看,这首短小的乐曲分成了三个部分:

句法特征:每一句的尾音,都是下一句的起音,有中国乐曲”鱼咬尾”的特点;至第八句,出现了偏音,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段旋律:为整理者们所后加,与整首曲子连接融洽,并使其更加完整,增加了乐曲的抒情性。

尾处泛音:形象地表现出仙翁渐渐远去的情形,乐曲在静谧的氛围中结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技法

《仙翁操》是古琴入门曲目之一,虽简单短小,但尽含琴曲之大道。该曲包含了散、按同度音,挑、勾不同弦以及简单的绰、注等基础指法及琴曲练习中的应和、换指、过弦、撞掐等基本大法。右手出入之应,左手散按之和,蕴含无限。

意境

《溪山琴况》中开篇即写到:“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可见“和”为习琴、操琴之精髓。

在意境方面,《仙翁操》曲意平和悠远,本为调音和弦练习,因而琴曲也体现了古琴中“和”这一思想。曲简洁而意境出,形散淡而法度严,知者莫不为之叹绝。

操缦

“操缦即今之和弦”(明·黄生)。操,旧注为“调弄”,即调音练习。

习琴曲之前,首先应该调弦正音,只有弦和音正,演奏琴曲时才能实现音意相通。《学记》 中有言“不学操缦,不能安弦”,可见调弦的重要性。






《阳春堂琴谱·定弦要法》


散按调弦

《仙翁操》是一曲散按调弦曲目,在各类琴谱记载中又称为《操缦引》、《调弦入弄》。

“先从七弦用右食指散挑七弦曰仙字,左名指按五弦十徽右中指勾五弦曰翁字,应是也。”(《阳春堂琴谱》)

《仙翁操》通过右手的散挑指法配合左手的按音调弦,首句以七应五,为小间勾(中隔一弦),接下来以七应四、以六应三、以五应二、以四应一,皆为大间勾(中隔二弦),若不应音则要通过琴轸调音。
同音异弦

“同音异弦”,是不同弦上的同度音高的音,《仙翁操》一曲“同音异弦”体现在:在不同的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指法实现同音重复。在静室里,仔细听之,余音袅袅中,似有“仙翁仙翁”之声在延续,于是古人称同度相和音为“仙翁音”,这小曲自然被称之为《仙翁操》了,即一路“仙翁”到底,欲以词和音。

参考资源:

《宋史》 (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

《琴史》 (宋)朱长文著.中华书局.2010

《学记研究》 高时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溪山琴况》(明)徐上瀛著.徐樑编著.中华书局.2013

微信公众号【正麟殿】 推送文章:修身丨如何练习《仙翁操》

微信公众号【古琴文化】 推送文章:仙翁操之说

制作

觅音小组

歌词释义 思杨

歌曲分析 韵真

背景及作者  黄雁

人物及资料整合、校对 晓菁

排版 昊凡
谢谢浏览,欢迎指正!


    关注 琳碧阁古琴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