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普惠金融 让金融回归服务业

 

普惠金融就是让金融回归服务业的实质,从高高的殿堂走向民众,从金融业自娱自乐走向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为民众...



普惠金融就是让金融回归服务业的实质,从高高的殿堂走向民众,从金融业自娱自乐走向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为民众的投资、消费服务。

普惠金融,顾名思义就是“普遍惠及”的金融,旨在为农民、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最容易被金融机构忽视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金融业需要补的短板正在于针对上述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因此,推进普惠金融是中国政府未来五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普惠金融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有尊严地以合适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一次会议中表示。
普惠金融不仅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而且还应该包括保险、投资和财富管理。普惠金融就是让金融回归服务业的实质,从高高的殿堂走向民众,从金融业自娱自乐走向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为民众的投资、消费服务。
在我国,普惠金融有着现实的需求和意义。由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更难获得这些金融服务,因而如何让普惠金融更加普惠,使其在扶贫脱困当中发挥作用,成为当前的关键。
但普惠金融的真正落地,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制度支持
普惠金融的好处,显而易见。但现有的金融制度,包括银行制度、保险制度却并不能够配套支持。
“近年来,中央政府的方方面面以及金融机构都很重视,但传统金融机构做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突破的是马云。他通过制度创新,沿着监管的空隙,实现了普惠金融。”中民投董事长董文标认为,制度不支持普惠金融的平民化。
董文标认为,制度的不支持,源于之前制度的延续。中国的很多制度,制定时都是为国有企业量身定制的。后来改革开放后,各地政府又蜂拥而上搞起很多政府投资平台。而在加速推进市场化的阶段,出现了很多先富裕起来的人,金融制度又开始向这类人倾斜。这造成一个问题,就是传统金融从业人员普遍形成了一种观念,只想做大的,不想做小的;只想着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
“这种观念很难扭转,他们干上一把(指成交大项目单),能吃一年,甚至三五年的工资奖金都有了。这是一种观念的沿革问题。”曾任民生银行高管的董文标拿其当时推行小微金融时的经验说。
中国经济在下行,中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市场的货币供应非常充足,但是资金的可获得性却在下降。一边是多,一边是难,显然就有错配。错配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就需要把这些资源都通通拿出来,确定一个机制加以共享。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已然进入深水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党和政府已经敏锐观察到,要想使得改革开放推行下去,就要让普通百姓也有改革成果的获得感。“所谓获得感,就是大家要共享,不能说改革开放只有利于一些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非常大的改善或者说改善很少。”
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这种“共享”有了牢固的技术支撑。马云在普惠金融上的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我们正面临重要的转折点,经济理念、政策重点等应该更向普罗大众倾斜。”李扬认为,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金融的普惠、平民化发展,显得责无旁贷。
对于普惠金融,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目前,普惠金融已经正式写进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两点破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倾斜、民间的实践,普惠金融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尤其是在中心城市,普惠金融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董文标认为,未来普惠金融要破题,重点在于农村和小微企业。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
农村的问题较大,原因在于制度没有突破,普惠金融很难进入;而小微企业的问题同样在于制度,在现有制度下,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投放给大型企业,而不是小微企业。
2007年的一次政协会上,董文标曾就如何解决盘活农村资产问题进行发言。“如果农村的土地、宅基地可以作价500元或者1000元每平方米,就可以盘活35万元至40万元。前提是要承认这些是资产,是资产了,银行就可以做抵押,做了抵押,就可以换成资产。因为我们不承认这些是资产,它就没有办法变成资本。”董文标认为,这也是一种两元化,城市可以叫资本,而农村连资产都不是。传统观点认为,这些都是农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如果抵押了,农民将变成失地农民,无家可归了会找政府,影响稳定。但中国农民非常淳朴,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抵押换钱。
此外,董文标认为,应该加速在农村设立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以帮助普惠金融在农村的落地。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融资难不仅体现在资金的获取困难,还在于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当下,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融资显得尤为迫切。
在董文标看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突破很简单,只需要遵循大树定律,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只要对金融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小微企业不仅不是融资黑洞,还潜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也在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不错的出路。近来,互联网金融公司跑路、关张颇多,但乱象的背后,凸显的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也不可否认,这种创新的金融业态,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希望。
普惠金融之路虽然很难,但是未来的大方向,其潜在的商业机会和社会、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如果发展顺利,其必然为中国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助推改革进入新的良性轨道。
《企业观察家》杂志微信公众号“qygcj2014",期待您的关注。
联系电话:0371-68107382
邮箱:qiyeguanchajia@126.com


    关注 企业观察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