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屏风——点亮梦想的小火光

 

你知道吗,安徒生不只是童话作家,他还是个时事评论人。更让我钦佩的是,安徒生是个出色的旅行家,在那个火车并不普及的年代,安徒生就已经在欧洲各地漫游。...



在距离哥本哈根搭乘高铁大约一个半小时的地方,有座名叫欧登塞(Odense)的小镇,我曾在这里遇见一位14岁的少年。少年的微笑,温柔而忧伤,他寂寞地坐在火炉前,静静地,剪下报纸上的人物图像,贴在身旁的屏风上。

我想带你去拜访这位少年。

他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他生活在19世纪。那个时代的欧登塞,既偏僻又荒凉,和繁华的首都哥本哈根相比,差异就象是中国台湾的后山小村和台北市那样的悬殊。少年一心想去大城市闯荡,凭着天赋的好歌喉,他想成为一位杰出的歌剧演员,在首都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在出发之前,他的母亲请来一名巫婆,为儿子占卜吉凶:

“你会成为一位伟人!”巫婆对少年说。

就在大家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时,巫婆对少年的母亲再次强调:



安徒生成长的小镇
“欧登塞会为他点起灿烂的彩灯!”

1819年,少年惴惴不安地怀着不甚坚定的信心,带着微薄的1 克朗与一封介绍信,远离家乡,到遥远的首都逐梦去了。

然而,少年的身材太高,身形太瘦,而且鼻子太大,外形并不讨喜。虽然有着一副好嗓子,却因为青春期变声而失去了站上舞台的机会。历经种种嘲笑和蔑视,少年始终没有放弃,即使薪资少得仅供糊口,他还是把

有限的收入投注在学习上,唱歌、芭蕾、表演,只要能向舞台多靠近一步,他都尽力去做,甚至为了能唱出字正腔圆的花式唱腔,还学过意大利文。

少年的努力终于被看见,有几位哥本哈根的文化界人士很同情他的处境,接济他、提拔他,让他在学校接受完整的教育。随着基础训练的日渐扎实,认真执着的少年也逐渐崭露头角,他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在我心里,安徒生是19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你知道吗,安徒生不只是童话作家,他还是个时事评论人。更让我钦佩的是,安徒生是个出色的旅行家,在那个火车并不普及的年代,安徒生就已经在欧洲各地漫游,穿过德国、意大利、希腊,最远甚至走到了君士坦丁堡!

他观察世界的眼光,敏锐而犀利,但安徒生却能用温柔与宽容,来看待一切。

小学二年级的某一天,在某次家长与老师的课后座谈会中,我听见老师用充满担忧与不解的语气告诉母亲:“你的儿子,脑袋有点儿古怪!

好像……有东西塞在里面……”这句话,就好像告诉大家我很笨,连最基本的上下左右都分不清楚。那个时候,台湾地区并没有“认知障碍”或是“学习障碍”这类的概念,我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笨”,这件事,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很自卑。少年安徒生来到了哥本哈根,也在同样的困顿及自惭形秽中成长。

早年的安徒生为了在哥本哈根的剧场生存下来,曾经试着写过剧本,却被剧场界的老前辈退了稿,大家冷言冷语地挖苦他:“这根本就不适合剧场!”“连母语的知识都缺乏!”“你应该回学校接受基本教育!”年纪轻轻的安徒生,就在哥本哈根尝尽了人情冷暖,也看遍了世态炎凉。他写了一首诗,其中道尽了在异地求生的煎熬:

妈妈,我真累,昏沉沉,

让我靠着您的胸脯打个盹儿;

别哭泣,妈妈,您得听我的话,

因为您的泪会烫着我的双颊,

这里阴森森的,外面狂风阵阵,

可是我在梦中,却看到那样如画的美景,

每当我阖上眼,就有甜蜜的小天使前来和我亲近。

妈妈,您可看到,天使就在我的身旁?

您可听到,那从天堂传来美妙的音乐?

瞧!他那一双翅膀多么洁白!多么漂亮!

……

我是不是也可以长出翅膀飞翔!

还是,妈妈!得等我死后才能如愿以偿?

您为什么把我的手捏得那么紧?

您为什么把您的脸与我贴得那样近?

您的脸满是汗水与泪水,却又是那样的滚烫!

妈妈!我永远是属于您的!

您若哭泣,我也会跟着您哽咽的,

妈妈!我真的好累——我要闭上眼睛,

妈妈!您看,天使在床头等着我!

——《垂死的孩子》
我还记得,前往欧登塞的火车越过了雾蒙蒙的北海,潮湿的空气中,漾着些许清寂。前一天,我去拜访了哥本哈根的丘吉尔公园。公园内的美人鱼青铜雕像(Den

Lille

Havfrue),身世就和创作她的安徒生一样命运多舛:被“艺术家们”恶意地砍下头、锯断手臂;用炸药将她从岩石基座上炸入大海;披上穆斯林妇女的面纱与长袍。尽管如此,依然无损美人鱼在我们心中既脆弱又永恒的形象。

  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柔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小美人鱼并没有感到毁灭……

“我将向谁走去呢?”

“到天空那儿去吧!”

“人鱼没有不灭的灵魂,而且永远不会拥有那样的灵魂,除非,她获得了一个凡人的爱情……”

  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就是他自我灵魂与情感的投射。故事发生在谜样的海洋世界,海洋是一切神秘与生命的源起,也是安徒生面对茫茫人海的心境,王子与人鱼公主的奇遇,挹注了安徒生对爱情的浪漫憧憬。但是,理想的幻灭是成长的开始,在故事的最后,安徒生凄恻地写道:

人鱼公主向上帝的太阳举起光亮的手臂祈祷,第一次流下眼泪……

安徒生式的童话故事,总萦绕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某种外人无法理解的寂寞,无论是《卖火柴的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还是《拇指姑娘》和《小锡兵》,每个故事都好哀伤、好凄凉。

19世纪的丹麦,因为小冰河期的缘故,即使夏天也非常寒冷,家家户户最重要的设备就是火炉。在火炉前通常会放着一座屏风,用来阻挡热气散失。欧登塞的安徒生博物馆,就是安徒生的故居,一座典型的、19世纪中下阶层的民居。小小的屋子里,精心布置成安徒生生前日常起居的模样,一楼的火炉旁,放着安徒生晚年卧病的床席,以及一座屏风。二楼则陈列着安徒生的剪纸作品,那是他用来说故事的道具。

关于安徒生的生平,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他一边给孩子们讲着故事,手里一边剪着纸。这位从小就以舞台为梦想的表演者,在街头与剧场,练就了一身说故事的好功夫。他唱作俱佳,总能与故事中的角色合而为一,随着情节的需要,开心时咧嘴大笑,说到伤心处,也会流下同情的泪水。为了让故事的情境更鲜明,还能做出阴沉沉的怪声,让听众毛骨悚然;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也会唱唱跳跳地,让全场气氛变得热闹又欢欣。当故事就要来到结局,他还会故意突然停住,全场也随之屏息,此时,安徒生就小心翼翼地,将剪纸揭开,有时还会故弄玄虚地对着纸吹一口气,故事的结局就这样神奇地在大家眼前展开。

他是这样一位热爱表演的人,却无法坦率地向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看到他床前的屏风之后,我才体悟到这件事。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在哥本哈根的报纸上连载时,轰动了整个欧洲。在其他地区,只要听说有船从哥本哈根过来,就会有人跑到码头上,急切地询问:“安徒生又写了什么新故事?”安徒生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创造的故事在世界各地也备受欢迎。离家48年后的某一天,欧登塞市政委员会写了一封信给安徒生,委员们一致推选他为欧登塞的荣誉市民,在1867年12月

6日,欧登塞市民为安徒生举办了一场空前隆重的典礼,将荣誉市民证书颁给了安徒生,巫婆的预言成真了。

安徒生在自传中也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但名利双收、享誉世界,并不是安徒生最在意的事情。自始至终,他的自卑与孤独,与14岁离家时的状态,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世界。


空前隆重的典礼,将荣誉市民证书颁给安徒生,巫婆的预言成真了


病榻前,充满期盼与幻想的屏风


安徒生的一生中,每一段恋情都无法开花结果。他总是爱上无法回应他的人,一如人鱼公主,奉献、守候、关心,却无法鼓起勇气表露心迹。他很害羞,也害怕受伤,即使最后终于写了信说明自己的情感,也已经错过了彼此。

一封又一封的长信,满载着安徒生对所爱之人的诉说,诉说他的所见所感,唯独不说破自己的情思。我也是这样的,写着一封又一封的长信,寄给远方的你。寄托着的,是你能明白的那些我没有明说的心思。

安徒生的心思,都隐入了他笔下的童话中。人鱼公主因为王子不爱她,最终化成了泡沫;跛脚的小锡兵历尽沧桑,只为了守望美丽的舞者。尽管爱情是个缥缈的梦,安徒生还是坚定地相信,坚定地付出,直到再也无法望见对方的身影。

1873年,可怕的病痛让安徒生再也无力执笔创作,在给好朋友的信中,他痛苦地写道:“我的使命,是在纸上写下文字……但是最近我已无以为继了……缪斯女神似乎遗忘了我。”

在病榻缠绵的安徒生,想到了用剪贴装饰那幅四扇屏风。一开始是无意识的,接着,安徒生请他的朋友为他搜集图画:出版商里泽尔送给他很多铜版画和英国的画报;皇家摄影师汉森送给他150张丹麦男女名人的照片;许多朋友送给他德国的画报和丹麦的《图画时报》,以及各种各样的图片——船票、火车票、广告、葡萄酒标、邮票、地图。安徒生用了上千张图画、剪纸,贴满了四扇屏风的8个立面,总面积达

平方米。每个立面都有不同的主题,分别是:童年、剧院、丹麦、瑞典与挪威、德国与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东方。

屏风反映的是安徒生对世界的理解、对理想生活的期盼。那贴得满满的褪色图画,一张挨一张地融合在一起,仿佛还被人群围绕着,仿佛还跟世界对话着,它们相互衔接,像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梦,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与流动的生命力。
最后,安徒生还是一个人,苍老、瘦弱、高大的身子蜷在火炉边,让屏风阻绝北欧苦寒的天与地,就着火光,将报纸杂志上的图片剪下,贴在屏风上。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屏风包围着的小小世界,被火光点亮了温暖与希望,也是安徒生最自在的归属。而屏风所展现的天真、温柔、敏感,满怀着对世界的眷恋,让我看见了14岁离家时的那个少年,从未改变。
摘自《欧游情书:因为太美,一定要说给你听的风景



谢哲青 著

以文化漫游者的身份,引领读者一起走入欧洲的教堂、城堡、花园、遗迹、宫殿、墓园、药局,以最具共鸣的方式,来讲述神话、艺术、历史、文学故事,介绍文化上的欧洲。
书评 ∣ 书单 ∣ 书摘 ∣ 书话


    关注 读书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