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电人风采】车导明:难忘的列车电站救援唐山大地震

 

车导明,1935年生,江苏省江阴县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电力学校。1959年,在列车电站系统参加工作。曾任列车电业局保定中心试验所工程师、江苏省江阴电厂副厂长、江苏省江阴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高级工程师。...





点击下面的图标收听音频版 

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前,看着电影的宣传,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忆起被称为20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的唐山大地震,回忆起我在救灾中的经历和见闻。

以此来纪念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同事、好友;纪念那些参加抗震救灾现已作古的列电人;纪念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列车电站事业。

在唐山发生大地震时,我还在离地震中心250多公里的保定市。

地震那一刻,我和生活区的许多人被惊醒了。上班后,通过电力系统的通讯,坏消息不断传来:

唐山市已在地震中夷为平地,变成废墟,死伤人员无法估计;灾区的交通、通讯以及供水、供电系统已全部破坏;地震还殃及北京、天津地区,各地已展开救灾活动……

配图02唐山市已在地震中夷为平地 

当时,我在水电部列车电业局技术改进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列车电站事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应国家国防、军工、抢险救灾和大型基建等需要,发展壮大起来的特殊的电力事业。

列车电业局共有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60余台,各地有多个“列电基地”,被称为电力系统“轻骑兵”。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流动电站,曾经为抗美援朝、核基地建设、武汉抗洪、油田会战、水电施工,以及三线建设紧急供电做出过重要贡献。

这时,技术改进所里的人都有为救灾去出一份力的愿望。我们很快准备好汽车、工具、药品和食物等,只等一声令下,即可进灾区救灾。

8月1日上午,列车局指令我所,立即派电气、热控专业人员去唐山。同时提醒我们,为防止疾病,去的人要多带大蒜。所领导命我与朱奇、冯克明(已故)两名同志,即刻到北京局里报到。我们3人各自携带了图纸、资料和一袋大蒜立即出发,三四个小时后到了列车局。

周良彦总工(后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一改平日温和的态度,以十分严峻的语气说:“国务院、水电部已下令,命我局在大连的第4列车电站紧急调迁唐山去救灾。你们的任务是去完成电站启动前的调试,并帮助电站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发供电力。”

配图03道路 

接着,他向我们布置了能快速进入唐山的行动路线:从北京乘飞机到沈阳,再从沈阳乘火车经到秦皇岛;请该市供电局帮助进入唐山市,再找第4列车电站。

北京离唐山仅150多公里,却要转道到千里以外的沈阳——当我们知道当时只有秦皇岛才能进入灾区时,我们就理解了这异乎寻常的安排。

配图04道路 
当晚,我们在东郊机场登上一架A-24型小客机,飞行仅40分钟到达沈阳。立即转乘火车,经一宿夜行,第二天早晨到达秦皇岛。

我们刚下车,就有人过来询问我们的任务,需要什么帮助等。车站所有人说话声音很低,态度和蔼,神态凝重。后来我们被人接至秦皇岛市供电局。

我们被告知,因进入唐山的所有铁路、桥梁全被震毁,列车电站无法进入灾区。现已决定把电站安排在秦皇岛市发电,架专线向灾区供电。

配图05桥梁全被震毁 

于是,我们又被送到海边一家制药厂的铁路专用线旁,这时从大连拉来的第4列车电站也刚停上专用线。我们无暇顾及美丽如画的海湾,立即进入车厢(总控制室)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第4列车电站,是刚从加拿大进口的9000千瓦燃气轮机电站,全部设备装三节车厢,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当时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发电设备。

因电站系统存在许多与我国标准的不同之处,我们的工作是一一进行调试,使其尽量符合我国标准,并检查、消除系统存在的问题。同来的朱、冯二人都是有经验,能埋头实干的同志。经过我们两天两夜的连续工作,终于完成了任务。

与此同时,从大连随电站来的第4列车电站职工,在葛君义厂长的带领下,和当地供电系统的同志一起,夜以继日地完成了电站发电准备和输电线等工作。电站成功启动, 9000千瓦的电力向唐山送出。

当晚,我们才进了帐篷;也顾不得帐内蚊虫多、帐外青蛙叫,倒头便睡。

配图06唐山火力发电厂 

第4列车电站向唐山灾区送出的电力,被灾区灾民称为“救命电”。

那时,整个灾区已经承受一周无电、无水供应的煎熬。灾民已开始饮用脏水,救灾战士浑身生疮。20余万具尸体草草掩埋,粪便、污染物堆积,蚊蝇肆虐,灾区传染病率急剧上升。

在“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危急中,中央调集了数以千计的“防疫大军”开进灾区;加上列车电站及时发出的电力,首先恢复了供电和供水,才使灾区环境得到改善,使无数伤员获救,有效地遏制了瘟疫发生。

有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水泵房通电、供水时,那紧张、喜悦和感人的场面——许多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守卫在水泵房的周围,数以千计的灾民,肩挑水桶,手拿盆盆、罐罐,叫着喊着涌向水泵房,许多孩子争着抢着,当场贪婪地痛饮清凉的深井水……
完成任务后,按所领导的要求,我们去唐山看望第52列车电站的同事。

秦皇岛市供电局派了一位40多岁的司机和一辆吉普车。

在一路向西的行进中,我们一再见到断裂、倾斜在河里的桥梁;有些铁路路基已“掏空”,铁轨吊着枕木,扭曲地腾空着;无数电杆拉着电线,倾斜着,横卧着。唐山市近郊的工厂,已变成片片废墟,机器设备和断为几段的烟囱倒在废墟里。临近唐山村落的房屋,已全部倒塌,村边是一堆堆新坟。

配图07铁路路基 

进入市区,一眼望去,所有建筑物都已倒塌,没有见到一栋囫囵的、立着的房屋。眼前是一片望不到头的废墟,屋架、棚顶、门窗、墙体、水泥预制板,钢筋吊着的混凝土构件,还有破碎的家具以及盆盆罐罐,全都搅和在一起。

配图08房屋 

配图09楼房 

时近中午,空气中散发着阵阵腐尸恶臭,低空不时飞过喷洒药水的飞机。

我们4人,一路数小时,没人说话,也不交谈,两眼一直盯着车外惨不忍睹的景物。我只觉得一种难以承受的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头晕、胸闷。

我不时在心中问着自己,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希望这是一场梦。

车刚进入市区边缘,熟悉地形的司机突然停车,我以为他要考虑如何继续行车时,这位师傅突然拍着方向盘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声嘶力竭地一遍遍地喊着:“这可怎么好啊!”,“这可怎么好啊!”

这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呼天抢地的大哭,是悲痛和无奈迸发出的大哭。这场大哭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我们一起跟着泪流不止。

中午,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位于华新纺织厂旁的第52列车电站。

在一个大席棚里,我们见到了该电站劫后余生的30余位幸存者,其中的一些熟人,也不理睬我们的问候,两眼直钩钩地盯着我们。

我的一些好友,包括我的同学――副站长陈德义夫妻,已在地震中殉难。

在令人窒息难耐的废墟中,我们亲闻了第52列车电站受灾和救灾的经过。

第52列车电站,是一台6000千瓦国产的燃煤电站。之前,它曾辗转宝鸡、襄樊、邢台等地,1973年3月调迁唐山发电。

全站职工和家属,共计169人,地震中有104人遇难丧生, 28人重伤,多个家庭全家遇难。这样大的伤亡比例,主要是宿舍区房屋的水泥预制板简易结构所致,多数人是在门口被水泥板砸死的。

我们去104位遇难者的“坟地”,每个坟堆前插有一小块木牌,我们默默地向这些不幸的死难者致哀,又一次止不住双眼涌出了泪水。

配图10房屋 

在盛夏酷暑中,救灾人员要把这么多遇难者从废墟里(用手)挖掘出来,并掩埋好,其工作量和难度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地震发生后,连夜赶来的列车电业局领导,组织了在迁安(首钢)的第38、42兄弟列车电站的职工,一起完成了这项艰难的任务。

特别令人特别感动的,是第52列车电站的那些幸存者。

他们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极其顽强的精神,很快修复了废墟中的柴油发电机和水泵。架设电线,接通水管,安装了数十只阀门和水龙头。发电开泵,最先向部队、医院、运水车和灾民供水。

之后,他们又在保定列电基地的支援下,修复电站主机设备,很快恢复发电。

第52列车电站的遭灾情况和救灾表现,在部机关大会上做了介绍。水电部钱正英部长号召全系统职工,向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学习。事后,该电站被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震不垮的列车电站”光荣称号。

我们也为列车电业局的救灾表现,而感动和自豪。

地震一发生,刘冠三副局长,以及一大批局机关干部,包括周良彦、张增友、孙玉太、赵文图和蔡医生等,最快、最早进入灾区;送吃、送喝、送医、送药、送水果;组织掩埋死者,救治伤者,接走重伤者,最及时、最有效地救助了受难的同志。

稍后,列车局又组织局属单位向灾区电站提供支援,确保在灾区的4台列车电站为灾区提供最安全、最可靠的电源,起到常规发电厂不能起到的作用。

后又组织局属的单位向灾区电站提供支援,确保在灾区的4台列车电站,约2万余千瓦的电力,成为灾区最安全、最可靠的电源,起到常规发电厂不能起到的作用。

我国在近年遭遇的地震、风雪和洪灾中,电力系统的人就会想起曾经的列车电站事业,列车电站,你在那里?!

30余年过去了,当人们以各种方式来回忆这段悲痛的记忆时,我更深的感受是,我们的人民在大灾难前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抗争、团结战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将把这一段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和深受震撼的经历永远铭记心中。

作者简介

配图11车导明



车导明,1935年生,江苏省江阴县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电力学校。1956年,参与组建列车电业局的工作。曾任列车电业局保定中心试验所工程师、江苏省江阴电厂副厂长、江苏省江阴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高级工程师。

《列电人》小编

最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多次看到传阅《中国列车电站事业兴衰始末_车导明》等文章。而且,有朋友说“身为列电人,自豪啊!”,也有人评价“怀念在列车电站的日子”……

本文,车老发表在2011年12月24日的新浪博客里。图片,由小编加自网络。

拜读车老新浪博客里的文章,小编深受感动和感染,这也就是《列电人》公众号落地的动力之一。小编,希望在车老的指教下,为列电人分享更多的感动。

长按二维码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


赐稿邮箱:liedian2016@163.com


    关注 列电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