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儿童健康宜多食粗粮

 

输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依赖、懒惰、自私、肥胖等心理问题或疾病时,你是否一味地指责孩子,或者一股脑将罪责推给学...



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依赖、懒惰、自私、肥胖等心理问题或疾病时,你是否一味地指责孩子,或者一股脑将罪责推给学校和社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秀茹教授说:其实家庭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就足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这种第一课堂的教育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也就是说人格中至少有50%会打上家庭的烙印。

1.“爱”出来的肥胖——一顿饭要吃三份麦当劳
中国营养学会曾为中国居民营造了一个科学的平衡膳食的“宝塔”,在这个塔上,人体健康饮食配比的第一要素是五谷,然后是肉蛋奶各种营养食品的有机搭配。
然而,目前导致少儿健康的第一大危害——肥胖,正是由于不良的饮食结构造成的。家住北京丰台区的14岁学生刘伟,体重达120公斤。刘伟从小深受父母疼爱,母亲在儿子的饮食上煞费苦心,每餐有肉,并不停地鼓励:“吃吧,孩子不吃肉哪能又高又壮?”刘伟的父母都倾向于肉食,对孩子又体贴,关照,本来并不胖的刘伟,从8岁开始渐渐地发胖了。刘母已意识到儿子的肥胖是她鼓励吃肉的结果,但习以为常的刘伟一顿饭没有肉就嗷嗷直叫。刘母无奈,只得依着儿子。有人提醒让孩子运动减肥。刘母说:“体育课上他做了引体向上结果胳膊疼了好几天,哪还忍心再让孩子受罪?”明知已铸成大错,却仍不忍心让孩子“受罪”的家长,又何止刘母一人。一名小胖墩魁魁:体重为72公斤,身高1.3米。超出正常体重130%。他说每周必须吃一顿麦当劳,而且必须吃3份,吃不够了就特别影响情绪。家长也怕他越吃越胖,但是家长根本禁不住孩子“磨”。
孩子因过度肥胖而导致患上成人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精神心理疾病等。在对肥胖孩子的调查了解中看到他们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小小的年纪心情就像成年人一样沉重:担心失学了、就业、前途命运……专家说:“应该呼吁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对家庭的膳食结构要真正负起责任来。”


专家说,母婴同室可以增进母子(女)感情,便于就时喂养,但最好在父母的大床旁边,再为孩子放一张小床,几年如一日的母子(女)同床容易造成孩子的恋母或恋父情结,而且让已要长大的孩子再去单独睡眠,孩子不容易适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家庭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和迁就,很难让孩子单独睡眠,其理由如出一辙:“孩子胆小不敢。”有专家说:“这种孩子不敢,其实首先是家长不敢。10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应该再与父母睡同一个卧室,但是在“不敢”的理由之下,孩子名正言顺地与父母亲同床而眠直至长到15~16岁。”
专家告诫家长:孩子越大,其“不敢”就越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分离焦虑”,孩子产生恋母或者恋父情结,生活上不能独立,以致可能婚后对妻子或丈夫过分依赖甚至出现人格缺陷,表现出过分的占有欲。了解了这些,身为人之父母,就应调整一下自己的“不敢”,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的将来有人格缺陷的后患,就需要做到敢于让孩子到他们自己的房间去睡眠。
2.“睡”出来的缺陷——孩子“不敢”还是家长“不敢”?
“护”出来的退化——13岁男孩子:放学要让爸爸接
一位13岁的学生,早晨准备骑自行车去上学时,外面下雨,其父执意去送,孩子说自己可以穿雨衣去上学,但父亲怕不安全还是去送了。可是到了放学,天早已放晴,这位学生把电话打给正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父亲:“你什么时候来接我?”这位父亲一时惊讶不已,才1里路,13岁的儿子为什么不自己走回来?殊不知,这位父亲在气愤之余没有想到孩子的“懒”,与家长平日的百般呵护有直接责任。
专家提示说:家长总是忧虑、抱怨孩子自护能力差,责怪学校、责怪社会。而自身对孩子的教育又是怎样?事实上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  比成年人动作灵敏、反应快。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大人被砸死了,而很多孩子躲在安全的角落里幸存下来;再比如纳粹分子在剿杀犹太人时,人们被逐出家园,竟有机敏的孩子像小动物一样四处躲藏,避过灾难。心理学有“防御反射”之说。灵敏地避开危险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家长却抓住孩子不肯放手,恰恰扼杀了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造成可悲的“天然能力退化”。
许多家长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孩子行动方式。这种不良的监护行为,会让孩子对外部世界产生恐惧感,总觉得危机四伏,对事物丢失了本能的好奇心,对探索和创新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性格懦弱,甚至还怀疑自己。孩子将来不能独闯世界,家长会反身自省,但为时已晚。人类应该从狐狸的成长中受到启发,狐狸“家长”会将小狐狸推出“家门”,以便让其适应“社会”。这种爱是坚强的爱,而不是软弱的爱。反之,家长错把溺爱当爱,结果将是什么?一位母亲给自己娇纵任性、惟我独尊的女儿买了一个会“吃”、“喝”、“生活”、需要“照顾”的电子宠物,一个月后这位母亲问女儿:“妈妈有一天老了,病了不能照顾你了,你能不能照顾妈妈?”女儿想了一下,她的回答竟让这位母亲晕过去:“妈妈,你还是安乐死吧!”一位考中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因生活不能自理,不再有妈妈给洗衣服,做可口的饭菜,适应不了新的生活,不得不退学回家。读得万卷书,行不得万里路。为孩子付出了一切的家长,你们难道希望的是这样的结局吗?
 4.向狐狸学习,放飞孩子。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有人问:有没有完全不存在“因爱而害了孩子”的情况的家庭?专家回答:“大概没有。只是聪明的家长会以自己的方式正确对待自己,尽量避免爱的误区,从而成为孩子自我意识的表率。”既然如此,每个家长都应当经常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的爱已经在多大程度上对孩子造成了危害,以避免收到更多的无奈


    关注 爱哈博21天训练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