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秦汉 汲古写心

 

宗法秦汉汲古写心于延丰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需求、精神的慰藉、心...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需求、精神的慰藉、心灵的滋养。任何艺术无论表现方式如何,最终都应触碰到受众的心灵,感染到观者的情绪,从而引起艺术共鸣,得到美得享受。

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书法艺术在表达情感、抒发情怀方面确有它的局限性。或者说书法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含蓄、更深层,更需要技术参与和综合修养的历练提升。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视觉艺术,在中国,参与人数较多,受众群体较广。但真正能够上升到艺术高度,去从事创作和研究的却要少的多。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书法的社会评判标准非常混乱,从而导致创作的盲从和肤浅,甚至低俗。



书法艺术因其历史承续性强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此门艺术创作,必须经历对历代传统经典的深入发掘和继承,这是从事书法创作想要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书法之“法”蕴藏于历代浩瀚的经典碑帖之中,它是人类艺术文明的结晶,任何从事书法创作的个体,都无法绕过传统这一丰碑。只有“汲取古法”,方能“书写心迹”。汲取古法既包含技术层面,也包含更深层的精神层面。挖掘传统的深度决定着未来创作的高度,取法的品位决定了作品的格调。

我多年来致力于隶书的研习,汉隶的博郁、朴茂、雄浑之气深深地吸引着我。近年对《张迁》、《西狭》、《郙阁颂》、《好大王》、《鲜于璜》、《杨淮表》等隶书经典碑帖深入研习,回到源头,追溯古人,将孔子的“夫好古敏求,则变化出矣”作为探索书法艺术的必由之路,在传统中挖掘营养,并融入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追求古拙、朴厚、沉雄、淳雅的书风。通过作品,表达情感,抒发胸臆,强化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纯雅格调,开掘传统书法的表现空间,充分享受书法带给人的快乐和美感。

隶书易于入门而难于提高,易写整肃而难于活泼,易成定式而难于突破,易入俗格而难成上品。汉代是隶书发展的高峰,以后历朝虽有隶书高手出现,但已古法尽失;清代碑学大兴,再次“激活”隶书,但终不及汉人高古,汉隶成为研习隶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隶书创作,工稳俏丽可临《曹全》、《礼器》、《朝侯小子》;古拙朴厚可写《张迁》、《杨淮》、《郙阁颂》;沉雄劲茂可研《西狭》、《石门》、《鲜于璜》……众多汉碑,洋洋大观,奇丽多姿,无法不具,有妙必臻,奇境绝异。临习汉碑不但要写其形质,更应体会汉人沉劲浑朴的高妙气息,方能取其精华,得其精髓,以免坠入时人恶道。

当代隶书创作,师承汉隶古法,探源逐本已成共识。但因受时风影响,写意趣的多,表现风神的少;写形式的多,探究内质的少;耍技巧的多,趋达妙境者少。同时,因取法的趋同,评选导向的影响,易形成千人一面的格局。医治这些病症,别无他道,均应回归传统,汲取古法,写汉人风髓。亦可上溯先秦篆隶,参融简帛、砖石,下延魏晋碑刻,借鉴其他书体笔法,博取约出,融古铸今,方成自家面貌。以古为法,但不能泥古不化;师古是为写今,汲古是为写心。抒发胸臆,表达书家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追求,是每一位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碑帖海洋中遨游的书者最终的目的。汲古是我们手中的双桨,写心才是我们要抵达的彼岸。


    关注 于延丰书法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