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最大败笔在教育

 

诸葛亮的最大败笔...

三国

小语


Q

&

A

诸葛亮的最大败笔在教育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中国人都崇拜诸葛亮,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更是把诸葛亮当神。

“语文微课AND三国小语”当然非常非常热爱诸葛亮。因为极爱,所以找找他的不足,好让诸葛亮的形象更丰满,也给我们当下的生活带来新角度的启迪。

诸葛亮的最大败笔在教育!

诸葛亮时代的西蜀,孔明本人一枝独秀,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终至他自己鞠躬尽瘁,到54岁就活活累死,而蜀国后继乏人,很快灭亡。

诸葛亮的儿孙与他的老对手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高下立见,原因之一是诸葛亮给儿子的教育用《诫子书》体现,而司马懿对儿子的教育是手把手地带着,大战小战父子兵。

诸葛亮对刘禅的辅助与司马懿对曹睿的辅助也大不一样,一个是包办家长似的,一个是能臣一般;

最不济的是诸葛亮的军国人才培养,简直是后继乏人,难与魏国争锋。

一个人遭遇到人生的大失败,必能找到他身上所受教育的失败因素。贾宝玉的成长问题,与贾政的教育不当,关系很大;贾瑞的早夭,也反映出酸腐贾代儒的教育失当。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少辉煌,他对别人付出的教育败笔,也必会使自己的人生大煞风景。诸葛亮的最大败笔,就在教育。

  诸葛亮的教育败笔,原因几何呢?

一、客观方面

1.地偏:

蜀汉偏垂一隅,地狭人稀,蜀汉建立时仅有20万户人家,至刘禅投降时也仅有28万户、94万人口,不仅与曹魏的66万多户、443万多人口无法相提并论,就连东吴的52.3万户,240多万人口也没法比。

良禽择木而栖,在那种情况下蜀汉要招募到大量的优秀人才是不可能的。

2.敌太强:

刘备一意孤行,逝于白帝城,留个西蜀,北有强魏虎视,东有孙吴觊觎,如果没有诸葛亮的旷世奇才,蜀汉难以偏安40年。但是,一人终不能擎天,孔明一神无法敌住敌方群神,的确是敌人太强,怨不得西蜀的弱弱弱。

二、主观方面

1.包办代替:

诸葛亮“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很突出的,他满怀大志,又背负先主托孤的压力,事必躬亲,不能放手让他人去做事,唯恐别人做不好,无形中剥夺了后备人才体验、锻炼、成长的机会。

刘备在的时候,蜀国有五虎上将。刘备死后,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原来在关公帐下做书记的廖化(做过山贼,归顺关羽)做先锋。这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去培养年轻人,教育的明显败笔。

2. 识人失误:

诸葛亮在识人上也明显有问题,比如马谡,刘备、司马懿等很多人都看出马谡这人不中用,诸葛亮却愣是看不出来,还派去守街亭,唉,不得不说诸葛亮确实不太识人。

实际上,诸葛亮对蜀汉人才凋零是有察觉的,他费尽心思收服姜维就是明证,只是他在培育人才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没有人能超越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在这里闲扯伟大的 诸葛孔明,分析他老人家的教育败笔,也是在无限崇拜他的基础上,找一点对自己当下的启示。

读到这里,请静思:

做家长的,该怎样更尽心地培育好孩子;做教师的,该怎样更尽心地培育好学生;做领导的,该怎样更尽心地培养好后备人才。


    关注 语文微课AND三国小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