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我们欲罢不能的路边摊都去哪儿了?

 

路边摊都去哪儿了?在芜湖高校园区有一个“高校园区服务区”,因为邻近纬七路,附近的学生更习惯称之为“纬七”。但...



路边摊都去哪儿了?

在芜湖高校园区有一个“高校园区服务区”,因为邻近纬七路,附近的学生更习惯称之为“纬七”。

但是因为2015年10月10日芜湖市杨家巷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它要像杨家巷、星隆广场一样,将被拆除。

在纬七这个由板房和大棚搭建起的临时商业区里,先后有五百家路边摊在这里扎下了根。随着附近德盛广场完工日程的逼近,拆迁,逐渐提上了日程。

纬七将在六月份拆迁的消息一出,大学城内顿时议论纷纷,大学城里的路边摊,已经成为了青春的一部分,哪个大学生没有一份路边摊上的美好回忆呢?

然而千千万万个像纬七这样的路边摊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或搬迁、或拆迁,总之必须做出改变,那么他们的转型之路该走向哪里呢?

就地升级,迁入更正规的商场

纬七的多数商铺都选择就近移到德盛广场,这是最常见的路边摊改造方式,不至使小摊贩无处可去,同时也提高了安全系数和市容环境。
上海市就在2014年9月就对彭浦夜市进行整治,并升级为绿地新都会商业广场“夜食尚”夜市美食广场,在这个广场中有八成摊位是彭浦夜市的老商家。经过两年的转型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还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台湾士林夜市。士林夜市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从农产品到艋舺,很多大宗货物都在这里交易,1909年设立士林市场一直发展至今。过去的交易主要集中于妈祖庙“慈諴宫”之庙前广场,然而市场摊贩逐渐侵占庙宇用地,范围越来远大,成了后来的士林夜市。后来由于通风、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问题,台北市政府于2002年10月14日将原士林市场拆除,仅保留日据时代的砖造市场建筑。2011年12月25日,士林市场正式开幕,至今已经成为旅游胜地。
对路边摊的进行升级改造,迁入正规商场从长远发展来看,有利于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有利于城市发展进程。

去其他地方,继续经营

纬七有五百余户商家,他们并非全都选择店面升级。店面升级需要较高的租金成本,不是每一个商贩都能承担得起的。

“哎呀,德盛的房子太贵了,一间门面的房间一年都能租十五万,实在是太贵了。”

“这里都是临时的棚子,毕竟都便宜,租金连德盛广场一半都不到。”

“到时候,这种书,正常的卖三十,我们最多卖二十八;现在人家三十我们卖二十。房子便宜价格就便宜啊!”

“看政策吧。”

“地下室的价格可能会便宜一点吧。”

面对这次搬迁,大多数店主都不是很满意。房价增加,成本提高,相应的销售价格就会提高,原本定位于薄利多销的商贩就会流失自己固定的客户源。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商贩会选择搬到其他房租相对较低的地方去,比如学校里面的食堂、其他空置店面,甚至直接搬离芜湖。纬七H区的一家“明洞味”韩国炸鸡分店的店主早已将店面迁至苏州,一些大学生表示,如果再想吃这个品牌的炸鸡,就不像过去那样走出校门就能吃上了,而是要跑到距学校几十分钟车程的步行街去买了。

改行,另谋出路

“肯定都要尝试一下,看看市场是否能够好啊,是否能够承受的了啊,在这边生意做得好好的,不能不做了啊。”

“要是实在做不下去,那只能死掉了嘛,就不干了嘛。”

对于一个小摊贩来说,一个小摊位就是他们谋生的工具,如果不能依靠它赚钱,那就意味着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保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能改行。

纬七一年的租金大概在7000元左右,而德盛广场一年租金15万,租金相对高昂,这直接意味着生产成本的提高,这对于做小本生意的摊贩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如果在德胜广场做生意无法赚取他们生存所需的收入,他们会考虑回家务农或者是经营其他行业。
虽然还未正式搬迁,但部分经营服饰类、鞋类的店面已经贴出公告:不再正常营业。究竟何去何从,每个小摊贩都会权衡利弊,做出最利于生存的选择。

总之,城市化改造的同时,路边摊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且吃且珍惜!


    关注 视界说plu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