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中的“参观安全”是问题吗?

 

国内科技馆中的“参观安全”在国外科学馆中是问题吗?我们该如何应对?...







为期三天的ASPAC会议落下了帷幕。在数场的平行会议中中外与会者探讨了不同的主题,关于展品创新、如何办好巡回展览、为多元观众设计、创客工厂等。针对不同的内容有很多不同的提问,但中国的与会者提出的最多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展览中如何保证观众的参观安全?”、“创客空间中,如何既让观众能够充分动手又能避免受伤?”、“科技馆中观众受伤后如何处理?”等等。安全问题似乎成了国内科技馆关心的头等大事。

笔者在与国内一些科技馆工作人员接触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一些科技馆中,为了观众的安全会放弃一些有趣、观众喜欢的展项,如攀爬类的、戏水类的;有的将展项封闭起来目的也是为了观众的安全。那国外的科技馆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安全问题?他们是如何应对和处理的?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与来自台湾国立科学教育馆、西澳大利亚州科技探索中心、新加坡科学中心和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的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获得有用的经验。

 [b]台湾国立科学教育馆:


      每个科学馆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不能因为存在安全问题我们就不去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展品在设计过程中要在3D模型中进行模拟测试,在制作过程中要进行真实模型使用测试,包括展品的抗破坏测试,以确保展品的安全性。当然,当事故发生时,先不讨论是哪一方的责任,先送医院进行救治,事后再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这也是科学馆对待观众应有的态度。当然,由于台湾国立科学教育馆是公立机构,购买了保险,所以可以对观众进行意外赔偿。

 [b]西澳大利亚州科技探索中心:[/b][/b]



当我提出在西澳大利亚州探索中心是否有观众受伤时,她竟然很惊讶地说no. 在她们看来,这似乎不是应该讨论的问题。她说,在探索中心运营的多年时间里,唯一的一次观众受伤就是在工作坊用电钻时伤到了眼睛。应对这样事故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对展项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如果危险系数高,展项需要重新设计,并进行反思总结;另一种方法是思考防护措施是否足够,比如可以让观众戴上保护眼罩。当然,虽然科学中心会将保障观众的安全性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但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百分百安全的地方,探索中心也不可能为观众提供一个完全安全的空间。探索中心能做的是让观众尤其是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危险,学会应对困难的技能,这也是科学中心旨在提高观众能力的一方面。

 [b]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b]




对展厅中进行的实验活动和创客活动室中组织活动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1、活动中所采用的材料都是安全的;2、对辅导人员进行训;3、观众要在辅导员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活动;4、家长要负有监管自己孩子的责任,要陪伴孩子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b]新加坡科学中心:[/b]

新加坡科学中心的林直明馆长针对创客工作室中的安全问题,阐述了他们的态度:安全就像是法律一样,应该是每个人要遵守的规则。他们的应对措施:1、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在组织活动时要有危险评估,对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如激光切割,辅导员要在活动前告知观众注意事项,观众要采取保护措施、参与过程要遵守规则等。3、观众在进入工作室前要签署协议,要完全遵守辅导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安全问题并不是会议讨论的主题,也不是国外科学中心考虑的问题,却因为国内科技馆的关注而成为了笔者关注的话题。相比国外科技馆中较少出现参观安全的情况,国内有些科技馆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问题,甚至因为安全问题会出现放弃或者封闭展项的现象。笔者认为,关键是我们的观念。



1
科技馆需要转变服务观念。科技馆免费开放以来,更多的、不同层次的人都会涌入科技馆。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观众人数的增加、不同素质的人群会对科技馆的服务水平提出挑战,还意味着科技馆服务的难度、工作量都会增加。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不过我们仍要铭记的是:科技馆本身就是为观众的参观提供更多服务和便利的地方,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便利。我们不能只要“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科技馆,而不要与之配套的一流的服务。只有服务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我们才不会害怕繁琐的工作和遇到的困难,也不会担心出现的参观安全问题。


2
观众的参观习惯需要培养。其实,在博物馆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第19界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应对与责任“,指出科技馆是社会非正式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观众参观素养的责任。让观众文明参观,操作和体验,不再上演“疯狂”的一幕。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就看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中很多展品被观众弄坏的报道。如上海玻璃博物馆中有两个小男孩跑到护栏里面,用力拉扯和摇晃玻璃展品,旁边的家长非但没有阻止,还用手机给孩子拍照,造成展品被扯下一大块,碎落在地。



此外还有一些不文明参观行为比如边吃东西边触摸展品,敲打玻璃展柜等。面对观众这样的参观行为,我们仅仅是指责和抱怨观众?关上门,拒绝观众进入科技馆?还是将展品束之高阁?笔者认为,这都不是科技馆应有的态度。因为我们在拒绝观众的同时,科技馆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一位同事讲到参观台南自然历史博物馆时一位讲解员的话:在博物馆中不仅要讲历史,讲文化,还要培养观众的参观习惯。这是科技馆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培养观众的参观素质和修养。

让笔者记忆深刻的一幕是2009年到西班牙索菲亚博物馆参观时,所有观众都自觉地站在“一米线外”欣赏毕加索的画《格尔尼卡》。这幅画前没有护栏,也没有遮挡,只有画在地面上的一条并不明显的黑线。


我们需要的观众这样高素质的参观,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现象而忽略国外科技馆所做的努力和经历的过程。国外科技馆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我们科技馆本身也要转变观念。正如经常在科技馆中会看到的“禁止触摸”等类似的标语,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如果让你能够在下次参观时,还能够继续欣赏和参与展品,让你的后代在几十年后能获得体验,请爱护我们的展品。”是否会让观众更舒服呢?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说法的转变,而是态度的转变。



请关注我们:


    关注 众邦展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