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忧桑你不懂

 

很多人都忘了,甲骨文作为一种人尽皆知的汉字,走近科学、走进《语文》,其实也就一百多年的事。...



很多人都忘了,甲骨文作为一种人尽皆知的汉字,走近科学、走进《语文》,其实也就一百多年的事。

搁更早的时候,大概也就是早到春秋战国一直到唐宋元明的两千多年里吧,别说一浪一浪的读书人,就是一辈子搞金石研究的专家,也都不知道世上竟还有如此神奇的存在。



东汉时期最顶尖的文字权威许慎,花毕生功力编出了中国最早的《新华词典》——《说文解字》,但是由于他老人家没见过甲骨文,有些对字源解释的地方也难免就天马行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

——倒没有理由怪许博士(许慎任过“五经博士”),想想也是,甲骨文流行的商代距离东汉已经是一千多年了,其间又有改朝换代后大周对殷商的不待见,不会给商人建纪念馆;又有大国混战、推推搡搡、乱打一通于是干脆叫了“战国”的几百年乱世,文字和甲骨都深深埋进了中原大地,谁还会关心当年的那些个乌龟王八?

这一埋就是几千年,隐藏得够深啊。19世纪末,沉睡的甲骨开始被人叫醒,他们是安阳小屯村的农民,耕地的时候翻起了几片甲骨,上面刻着乱七八糟的图案,不知道是什么玩意。村里见多识广的小伙伴灵光一闪,这莫不是中药里的龙骨,拿到药店换点零钱呗。



反正中药里的龙骨就是古代的兽骨,龙骨、虎骨、王八骨,其实都一样……天可怜见,甲骨在新世纪的首次亮相竟是以这样随意的方式呈现的,可能有近30年的时间,一大波的甲骨就这样被当做药材吃掉……吃掉。
19世纪的最后一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甲骨迎来了他命中的贵人,他的再生父母,一个叫王懿荣的京城大官,日后人们将愿意奉之为“甲骨文之父”。



这场相遇是以王懿荣不那么舒服的遭遇开始的。山东人王懿荣,做过三次的国子监祭酒,大概类似于教育部长兼北大校长吧,1899年的夏天大概比较湿热,王先生得了疟疾,打摆子,家里人按照药方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西鹤年堂抓了包药。

王先生爱好广泛,平时没事喜欢学学医术、搜集各种金石古董,所以大概是为了发展爱好吧,他把买回来的药都倒出来用他视力5.1的目光进行了一次彻底扫描,不看不知道,一看甲骨文就出现了。



当然,那时候谁也不知道龙骨上横七竖八的杠杠就是甲骨文。王懿荣不一样,人家本来就是鼓捣金石的。有个词叫职业习惯,六神磊磊在百度事件里看出了金庸的大恶人,杜蕾斯在所有热点里看出了人之初……与古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懿荣,大概看到所有的横竖撇捺都会脑补成古文字吧。



何况龙骨上的刻痕与自己天天见面的金文又是一样一样的,这个龙骨,王懿荣认了,认定它是殷商时期用来占卜的龟甲兽骨,甲骨上的刻痕是最早的古文字。于是再去药店点名要抓龙骨,有刻痕的那种,一个字一两银子,老板这里的甲骨我承包了。



有买卖就有利害,后面就是些生意场上的事了:山东的古董商听说有人高价收购甲骨,就专门从小屯村采购甲骨,特供专卖给王先生,为了垄断货源,古董商还有意隐瞒甲骨产地,秘而不宣。王懿荣拿到甲骨就跟得了宝贝一样,带回家秘密研究。前后累积收集甲骨1500多片。



可惜的是,王懿荣还没来得及细细研究这些宝贝,留下点著作,八国联军就在1900年打进来了。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说起来就跟敢死队队长差不多,率军对抗联军的枪杆子。8月,城破,他投井殉国,时年56岁。临死前留下临终遗言:

主忧臣辱 ,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


王懿荣死后,大部分甲骨文卖到了刘鹗手上。对,就是那个写《老残游记》的当过医生的江苏人。刘鹗后来不做医生了,转而做生意,亏得一塌糊涂,就投到金石学家吴大瀓门下研究金石。再后来终于又做了官,跟王懿荣成了好朋友。

王殉国后,刘鹗从王家手里接管了大部分甲骨,同时自己也大量收集甲骨文,几年间弄到了5000片,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甲骨收藏大家。



到了1903年,刘鹗听了小伙伴罗振玉的主意,从5000片中精选出1058片,由罗振玉拓印,出了一本书,叫《铁云藏龟》。铁云,是刘鹗的字,龟,是他藏的甲骨。有意思的是,出版单位就叫抱残守缺斋。

作为世上第一部收录甲骨文的大作,《铁云藏龟》对甲骨文一手材料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科普,许多甲骨文研究者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先是孙诒让,然后是罗振玉、王国维等所谓的“甲骨四堂”……

再后来,终于,你我都知道了甲骨文。



置顶有益于第一时间见面


    关注 西泠艺文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